第374章 番外 -陈湘娟〔完〕
钏儿进了西院,西厢房的门敞开着,能瞧见里面架上的几簸箕蚕儿,正吃着桑叶,传出沙沙如春雨般的声响。
一个穿小褂的半大丫头道:“大小姐、二小姐,你们以后还要养蚕么?”
马清莲道:“家里的桑树这么多,不养蚕也太可惜,以后不仅要养,还要多养。”
马清芳一脸崇拜地看着马清莲,“姐姐,娘说是你给家里带来的好运,要不是你去福州卖生丝,就不会遇见咱们家的贵人。”
马清莲吐了口气,“我们姐妹该干什么,往后还做什么,这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马清芳道:“爹说不去镇上张大户家当先生了,要留在家里教清竹读呢。”
钏儿一直不信马家发达了,这会子在这儿见到马清莲姐妹俩,这才真正信了,“我的个天,早前村里人都议论,说你们原是官家小姐,我还不信,你们真是咧?”
马清芳扬了扬头,一副我们就是小姐的模样。
马清莲则热情地拉着钏儿坐下,“以后得了空,只管来找我说话,我们还是朋友。”
半大的丫头叫小蓝,又有一个略大些的唤作小红,是陈湘娟从镇上牙婆那儿买来给姐妹二人当使唤丫头的,一如陈湘娟从前的风格,两个丫头都长得不好看,因为长得不好,价格就便宜,说两个丫头才花了七两银子,又买了一家三口的下人,一个女人带了两个儿子,原是一个获罪人家的下人,大小子会侍弄庄稼。原是在庄子上待过的,小的这个就是之前钏儿瞧见牵狗儿的小厮。
小红今儿一早就去了马家名下的田边采桑叶,这会儿子背了个大篓进来,道:“大小姐,前院来了贵客,太太和老爷都在外头招呼呢,太太让你们也过去。说是给贵客行个礼。”
马清莲拉着钏儿道:“你且在这里坐会儿。我过去瞧瞧。”
钏儿应了声“是”。
这处院子可真大。
正房也有三间,正中是堂屋,东屋住着马清莲瘫痪的祖母。西屋成了马清莲的闺阁,有崭新的绣榻,榻上挂了张粉色的绣帐,临窗有张案。又有一组一人多高的衣橱,另一侧还有个架子。上面摆了琴棋、籍之物。
钏儿瞧着,不由得觉得自己与她们姐妹的差距。
东厢房里设有专门的绣房,还有个钏儿从未见过的东西,钏儿好奇便要动。只小蓝道:“钏儿姑娘,你可不能动,大小姐说这是织布机。这也是那贵人送的,大小姐说她要学织布。”
另一间屋子则是间杂物房。
西厢房一间是马清芳的闺阁。另一间则是用来养蚕的屋子。
马清莲姐妹到了前院,却见堂屋里坐着那个栗袍男子,他身侧又坐了个妇人,身后站着两个衣着光鲜的下人。
小佟道:“马太太、马老爷可住得习惯?”
陈湘娟笑道:“很习惯的,还请佟爷与贵人捎个话,我们一家感激不尽。”
小佟道:“往后好好过日子,我家夫人说了,让你们多行善事。”该说的,那日见面时,小佟便已经说过了,指着一边的妇人道:“这位是福州城的秦娘子,是福州城数一数二的织娘,说你家大小姐喜欢织布,特意请她过来教大小姐,待大小姐学会了,秦娘子就要回去。”
陈湘娟想着马清莲会织布,也是一门技艺,就如马清莲学会抽丝、浣纱一样,虽然苦些,到底是赚了银子。
马清莲自己愿意学,她这做娘的也不好拦着,往后家里日子好过了,可只得一百二十亩良田,还得设法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好些,有个银钱进项才成。
马清莲进了堂屋,欠身行礼。
小佟瞧了一眼,轻声道:“马大小姐、马二小姐多礼了。”
陈湘娟道:“这是会织布的秦娘子,清莲,快给客人安排住处。”
马清莲应了,领了秦娘子离去。
小佟从怀里取出个小布包,道:“这是房契和地契,都已办好了,马太太收下。”
陈湘娟接过,看了一眼,上面写得很清楚,这十来年,她的日子过得实在太苦了,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代我谢谢贵人。”
小佟问道:“明儿我就要离开福州回范阳,马太太、马老爷可要捎带些什么东西?”
陈湘娟想了又想,原是没有的,陈湘如的日子过得富足,怕是什么也不差,可就算没有,现下也得成有,忙道:“老爷,你陪佟爷坐坐,我这去取东西。”
她折入前院东屋,打开这些年一直带着的箱子,里面有一幅画,这画是早年请赵文敬绘的,画上是陈将达夫妇和儿女,画里也有陈湘娟,那时候连陈湘如都以为陈湘娟是她的嫡亲妹妹。
家里日子过得艰难,她着实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礼物,可这回陈湘如给了她家这么大的家业,她必须得回礼的,早前值钱的东西都没了,只有这幅画,这十余年来她一直带着,她曾不止一次地希望自己是赵氏所出。
陈湘娟将画裹好,又从箱子里寻出两方自己亲手绣的帕子,细细地装到一个盒子里,这才移到了堂屋。
“就劳佟爷把这个交给夫人,这是我的一片心意。”
小佟接过,道:“我还有事,就先告辞了,我会把东西转给我家夫人的。”
陈湘娟又道了声“等等”,垂首问道:“佟爷,陈二爷、陈三爷还有夫人都好么?他们有几个孩子。”
小佟便将陈湘如有几个儿子,陈相富兄弟又有几房妻妾,育有几个儿女的事细细地说了。
陈湘娟眼里闪着泪花,当说陈相富的手伤好了,只是天气变化就疼得难受,道不清是愧疚还是懊悔。只要陈相富的痛苦还在,就无法原谅她的吧,她也不能再出现在他们面前了。
小佟道:“陈二爷现下是范阳织造府郎中,掌管着范阳织造府,又新建了陈记成衣房。我家夫人又开了专织绸缎的长乐织布房、染布房,生意倒还不错,这也是范阳那边在南边大量收购生丝的原因。不过这几年北方养蚕的百姓也多了。那边也能收到一些生丝。”
小佟这次离开后,在第二年收购生丝的季节,马宅的管家娘子送生丝去福州城时。又见到了小佟。
这一次马庆也学了抽生丝的技术,把蚕茧收购回家,又再制成生丝,能赚一倍的价儿。却是安稳的赚钱手艺。
马清莲学会了织布,只是依旧织不出上好的绸缎。秦娘子说要学会织绸缎没有至少五年的努力是不成的,她只是教会了马清莲织寻常的布料,又教了马清莲纺纱等。
又两年,马家的日子越发好过了。
这日。翠仙又上了门,对陈湘娟道:“我和王老三和离了,这回我要嫁小庙村的朱老九。”
陈湘娟淡淡地瞧了一眼。“一大把年纪,你也不怕人笑话。”
“有什么好笑话的?有人愿娶我。说明老娘魅力不减当年。”
陈湘娟讥笑了一声,没有阻止,她知道自己阻止也没用。
就翠仙那性子,与谁也过不长久。
这日,镇上的张大户使了媒婆来马宅提亲,说的是马清莲。
马清莲一,整个人就愣住了,她不是没想过,只是她心里有一个人,是李大娘家的李宝安,几年前就喜欢上他了,他上进、刻苦,现在已经是小庙村的秀才了,她更喜欢李宝安那温文尔雅的样子。
陈湘娟很是高兴,张大户有良田亩,在镇子上还有铺面,膝下只得两个儿子,提的是张大户的二儿子。
然,当她问马清莲时,马清莲道:“娘,我有喜欢的人了。”
“你这个没脸没皮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个姑娘家就说有喜欢的人了……”
马清莲道:“任你说破天,我也不嫁张大户家的二少爷,我只喜欢他。”
素日里,马清莲行事端方,可这事儿,便与陈湘娟、马庆俩给闹腾上了。
马庆原是给张大户家的两个儿子当个先生的,觉得那两个少爷都还不错,可马清莲死活也不同意。
到最后,马清莲索性跑到小庙村李大娘家住下了,赖在李大娘家不走了,闹得整个大庙村、小庙村的人都知道。
气得陈湘娟大病了一场,恍然之间,她才忆起年轻那会儿,她也是这样不管不顾地要嫁马庆。
还是邓氏唤了陈湘娟去,道:“罢了,清莲既然乐意,你就遂了她的心。你们要是真喜欢张二少爷,不是还有个清芳么,把清芳说过去。”
这年冬天,马清莲出阁了,陈湘娟预备了近五十两银子嫁妆,置的是银质的头面首饰,这对于山野人家来说也算是极体面的,又在小庙村给马清莲买了五亩地做陪嫁,又有几抬嫁妆,新置了一套家具等,风风光光地把人嫁出去了。
次年三月,陈湘娟也把马清芳嫁到镇上张大户家了,照了马清莲的例,也给马清芳置了五亩地、又有两套银质头面首饰,一套家具等。
两个女儿一出嫁,陈湘娟就开始张罗马清竹的婚事,好在马家现下还有份体面的家业,周围体面人家倒是乐意与他们结亲。
又过了数年,张二少爷屡考不中,依旧是个秀才。
李宝安还在寒窗苦读,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却仍不肯放弃。终于,在李宝安二十八岁这年,他考中了举人,又入京应考,好歹考了个三榜同进士,虽成绩不佳,却谋到了去北方某地做县丞的差使。
消息传到马宅,颇让马庆高兴了一阵子。
没多久后,马清莲带着一双儿女又李大娘随李宝安去北方上任。
临行前,陈湘娟将一封亲笔信交给马清莲,叮万嘱地道:“你去了范阳,就拿着这信去见长乐织布房的佟管事,请他领路带你去见燕国公夫人。”
李宝安甚是好奇地道:“岳母大人认识燕国公夫人?”
这可是朝廷权贵之家,这陈家可出了个太子妃,是了不得的门阀。
陈湘娟道:“早年是认识的,你们只管去拜会。有了燕国公府帮衬,你们在北方也能过得好些。”
李宝安应了声“是”。
马庆看李宝安得中,也跃跃欲试,却是屡试屡不中,马清竹也应试数届,不过是考过了秀才就没了下文。
闲下来的时候,陈湘娟感叹道:“还是清莲的眼光好,瞧不出这李宝安倒是个出息的。”
每年年节,陈湘娟都能收到马清莲从北方送来的年节礼,早前只是一箱子的北方土仪,再后来便有了茧绸衣料和人参等物,又再后来送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
待陈湘娟与马庆年迈时,从北方传来消息,说李宝安竟做到了知州一职,他们亦在北方置了一份家业,说暂时不回福州了,捎了银钱回来让陈湘娟帮忙在小庙村或大庙村给置座二进小宅,再置些田地。
直至若干年后,李大娘在北方病故,李宝安守孝回乡,他们又才见到了马清莲。那时,马清莲的长子都已经娶妻生子了,但这孩子却没有回来,而是依旧留在北方。
往事如烟,陈湘娟一次又一次地想要再回江宁府,却到底没有回去。
马清竹年过三十后便对仕途失望了,直说自己没有入仕的命,索性不再读,而是改作了生丝生意,在镇子上开了一个生丝作坊,每年收了镇上百姓的蚕茧抽生丝,倒是创了一份不小的家业。
待陈湘娟年迈时,马家竟有份上亩的田庄家业。
马清竹一赚了钱就喜欢置地,店铺的数量却不见长,只得那一家生丝作坊,也一直是那么大,他也一直在双庙镇上抽生丝。
马清芳的丈夫也只过了秀才,总不甘心,想如李宝安那样一朝高中好光宗耀祖,他一直在赶考赴试,直至陈湘娟年迈,他还是个老秀才,还说考到头发白也要考。
马庆后,叹息着摇头:“没吃这饭的命啊。”
陈湘娟附和道:“是没这富贵命啊……”
就如她,如果未曾伤害陈相富,她们姐妹就不会变成陌路。
虽然最后,陈湘如对她一家伸出的援手,可陈湘娟却知道,陈湘如姐弟没有原谅她。
原来,再宽容的人也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