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1章:唯一

      徐老夫人正是知道了这一点才想到要择个日子,正式让两个孩子的名字写进族谱,这倒也不是说徐老夫人有多喜欢他们,不过是一场交易而已,用这两个孩子的名字换那孤苦无依的两个孙儿安身立命。

    不过这些话,也只是老夫人一个人的想法,汪氏怎么看这件事她也无从得知,只要汪氏能照顾好两个孙儿就可,旁的什么念想也碍不着她。

    打定主意,徐老夫人便把自己的想法跟汪氏说了,汪氏听了老夫人说要给自己两个孩儿入族谱,顿时满心欢喜的应了。

    想到回府这段日子以来,丫鬟奴才们人前虽不说什么,但背后免不了嚼舌根子,时间长了那些埋在人后的胡言乱语也就传到了她的小院儿,再想捂着耳朵装傻子也是不可能的了。

    若是背后议论她,她还能为装聋作哑,忍了下去,只是她的孩子不该跟她一样受人白眼,他们还小就受人颜色,叫她怎么能不介怀?

    下人们说说也就是图嘴上的爽快,掀不起什么风浪,可若是这当家的老夫人也这么想,那才是最可怖的。

    汪氏想起往日去老夫人处请安时,那几位小姐在老夫人膝下承欢时的模样,好不亲切自然,若不是四小姐徐嘉珊时不时对她露出趾高气昂地神色,她怕是要相信眼前那一幕有多令人艳羡。

    也正是那记眼神叫她知道,为自己孩子正名这件事有多重要。

    所以当徐老夫人提出来要为徐衍和徐珞入族谱,并将大房两个孩子过继给自己时她未多做犹豫便同意了。

    好在问过两个孩子后,知道他们并不反对与两个哥哥一同生活,她便放下心来,只等着老夫人定的日子到来。

    七月初三,老夫人特地请了卜算的先生来家里择的日子,先前圆镜的事已叫老夫人对延尚庵的姑子们失了信任,府中一应大小的事也不再请她们来,只是少了个过程,心里总是不安的,生怕自己一个随意的决定唐突了哪位神灵。

    一时半刻找不到用着可心的人,徐老夫人便差人在京城里寻摸了几个不错的,看着一位姓张的先生年岁长了些,说起话来有理有据的,像是个有本事的。

    张先生卜了三卦便为老夫人择了个吉日。乍一看日子定在七月,老夫人的脸色有些阴沉,怎么是个七月?

    怪不得老夫人会不喜欢这个日子,一来京城人都道:七月阳火最旺,却是至阴时节,至阳之下至阴,多以此为不祥。

    况且她夫君老镇国公徐平章过世时正是七月,她少不得对这个月份心生芥蒂。虽然卜算的张先生说七月初三是个大吉之日,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整个镇国公府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日子。

    一般卜算吉时都不会只得一个日子,张先生也卜了几个出来做备选,只是唯有这一个是好上加好的日子,老夫人也是听了这“唯一”的说辞,才有些心动,定了下来。

    虽然张先生说了好,她也觉得不错,但心里隐约却觉得有些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似的。

    倒是玉屏和玉春会宽慰她,说她是太过紧张这件事了,她也只当是自己年岁大了,免不了胡思乱想的。

    到了七月初三这一天,整个镇国公府的人都愈发勤谨小心,生怕出一点乱子,毕竟这是这么多年来,老夫人难得上心的事,若这一次做不少,少不得要被老夫人狠狠罚上一罚,盼着往上爬还来不及,谁会甘心往下掉。

    就连徐珞这听风轩几个不争强好胜的奴才们也表现出一副积极认真的态度,既不在玉莹跟前挑刺了,做起事来也周全些,这叫原本以看戏为乐的徐珞倒是失望了三分。

    好在她的脚伤也好了**分,拆掉了固定着腿的夹板,她舒畅多了。

    以前伤筋动骨的时候也没怎么将养,日子一久,也就渐渐好了,而自从做了这徐家大小姐,她养个伤竟也成了一件煎熬的差事了,久也不见好转,憋在府里这些日子总算是憋坏了。

    趁着今日得闲,她打定主意要去外面转一转,看看这将近两个月的京城是否还如来时的那般太平。

    徐珞从衣柜里捡了身素色的衣衫出来,藕荷色的棉纱虽不如云锦缎的出尘飘逸,倒也落落大方,这件衣服是从前在襄平城汪氏为徐珞用时新的料子赶制的衣衫,放在襄平城里,这料子算得上是上成了,可若是放在京城,怕是勉强算个中下等吧。

    穿戴整齐,徐珞站在镜子前,左右打量了一番,这一身衣裳的款式、料子正好,既不像大户人家鲜衣怒马的张扬,又不像是小户人家缩手缩脚的模样,中规中矩,不出彩也不会出错,穿这样一身衣裳走在路上,也不会招摇了去。

    唤上书玉,主仆二人一同从镇国公府的西门出了府,才出了府门,徐珞便觉得身心舒畅,尤其是见着这长街宽巷,慵懒缓缓步行的人,连日来闷在心头的一股沉闷顿时烟消云散,这才是古代该有的日子啊!

    没事儿常来大街上转转,不知要比闷在四方四角的院子里好多少。

    “小姐,你慢些走,脚上的伤才好些,还需得多加注意才是。”书玉跟在身后不无紧张的说。

    “脚上被捆绑了那么多时日,你是不知道我现在大步走路的架势有多爽快。”难得离了那四方牢,做回自在的鸟,怎么能被一个小丫头三言两语给绊住。

    徐珞一边大步向前迈着,眼睛不时滴溜溜地看向四周,黑衣人说有一股不明势力盘踞在镇国公府的四周,可她出来这一趟瞧着,似乎并没有瞧出什么不妥。

    若是被盯上,那这条长街不应是现在这般略显冷清,起码摆个地摊装样子的人也有十余号人,而这条街上大多是流动人群,或是目不斜视匆匆而行的人,或是信步悠哉的人,哪一个都不像是有固定目标的人,这倒叫她有些摸不着头脑。

    照眼下看来,徐珞不是被人诓了,就是那些盯梢的人太过深不可测,究竟是哪一种呢?

    徐老夫人正是知道了这一点才想到要择个日子,正式让两个孩子的名字写进族谱,这倒也不是说徐老夫人有多喜欢他们,不过是一场交易而已,用这两个孩子的名字换那孤苦无依的两个孙儿安身立命。

    不过这些话,也只是老夫人一个人的想法,汪氏怎么看这件事她也无从得知,只要汪氏能照顾好两个孙儿就可,旁的什么念想也碍不着她。

    打定主意,徐老夫人便把自己的想法跟汪氏说了,汪氏听了老夫人说要给自己两个孩儿入族谱,顿时满心欢喜的应了。

    想到回府这段日子以来,丫鬟奴才们人前虽不说什么,但背后免不了嚼舌根子,时间长了那些埋在人后的胡言乱语也就传到了她的小院儿,再想捂着耳朵装傻子也是不可能的了。

    若是背后议论她,她还能为装聋作哑,忍了下去,只是她的孩子不该跟她一样受人白眼,他们还小就受人颜色,叫她怎么能不介怀?

    下人们说说也就是图嘴上的爽快,掀不起什么风浪,可若是这当家的老夫人也这么想,那才是最可怖的。

    汪氏想起往日去老夫人处请安时,那几位小姐在老夫人膝下承欢时的模样,好不亲切自然,若不是四小姐徐嘉珊时不时对她露出趾高气昂地神色,她怕是要相信眼前那一幕有多令人艳羡。

    也正是那记眼神叫她知道,为自己孩子正名这件事有多重要。

    所以当徐老夫人提出来要为徐衍和徐珞入族谱,并将大房两个孩子过继给自己时她未多做犹豫便同意了。

    好在问过两个孩子后,知道他们并不反对与两个哥哥一同生活,她便放下心来,只等着老夫人定的日子到来。

    七月初三,老夫人特地请了卜算的先生来家里择的日子,先前圆镜的事已叫老夫人对延尚庵的姑子们失了信任,府中一应大小的事也不再请她们来,只是少了个过程,心里总是不安的,生怕自己一个随意的决定唐突了哪位神灵。

    一时半刻找不到用着可心的人,徐老夫人便差人在京城里寻摸了几个不错的,看着一位姓张的先生年岁长了些,说起话来有理有据的,像是个有本事的。

    张先生卜了三卦便为老夫人择了个吉日。乍一看日子定在七月,老夫人的脸色有些阴沉,怎么是个七月?

    怪不得老夫人会不喜欢这个日子,一来京城人都道:七月阳火最旺,却是至阴时节,至阳之下至阴,多以此为不祥。

    况且她夫君老镇国公徐平章过世时正是七月,她少不得对这个月份心生芥蒂。虽然卜算的张先生说七月初三是个大吉之日,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整个镇国公府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日子。

    一般卜算吉时都不会只得一个日子,张先生也卜了几个出来做备选,只是唯有这一个是好上加好的日子,老夫人也是听了这“唯一”的说辞,才有些心动,定了下来。

    虽然张先生说了好,她也觉得不错,但心里隐约却觉得有些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似的。

    倒是玉屏和玉春会宽慰她,说她是太过紧张这件事了,她也只当是自己年岁大了,免不了胡思乱想的。

    到了七月初三这一天,整个镇国公府的人都愈发勤谨小心,生怕出一点乱子,毕竟这是这么多年来,老夫人难得上心的事,若这一次做不少,少不得要被老夫人狠狠罚上一罚,盼着往上爬还来不及,谁会甘心往下掉。

    就连徐珞这听风轩几个不争强好胜的奴才们也表现出一副积极认真的态度,既不在玉莹跟前挑刺了,做起事来也周全些,这叫原本以看戏为乐的徐珞倒是失望了三分。

    好在她的脚伤也好了**分,拆掉了固定着腿的夹板,她舒畅多了。

    以前伤筋动骨的时候也没怎么将养,日子一久,也就渐渐好了,而自从做了这徐家大小姐,她养个伤竟也成了一件煎熬的差事了,久也不见好转,憋在府里这些日子总算是憋坏了。

    趁着今日得闲,她打定主意要去外面转一转,看看这将近两个月的京城是否还如来时的那般太平。

    徐珞从衣柜里捡了身素色的衣衫出来,藕荷色的棉纱虽不如云锦缎的出尘飘逸,倒也落落大方,这件衣服是从前在襄平城汪氏为徐珞用时新的料子赶制的衣衫,放在襄平城里,这料子算得上是上成了,可若是放在京城,怕是勉强算个中下等吧。

    穿戴整齐,徐珞站在镜子前,左右打量了一番,这一身衣裳的款式、料子正好,既不像大户人家鲜衣怒马的张扬,又不像是小户人家缩手缩脚的模样,中规中矩,不出彩也不会出错,穿这样一身衣裳走在路上,也不会招摇了去。

    唤上书玉,主仆二人一同从镇国公府的西门出了府,才出了府门,徐珞便觉得身心舒畅,尤其是见着这长街宽巷,慵懒缓缓步行的人,连日来闷在心头的一股沉闷顿时烟消云散,这才是古代该有的日子啊!

    没事儿常来大街上转转,不知要比闷在四方四角的院子里好多少。

    “小姐,你慢些走,脚上的伤才好些,还需得多加注意才是。”书玉跟在身后不无紧张的说。

    “脚上被捆绑了那么多时日,你是不知道我现在大步走路的架势有多爽快。”难得离了那四方牢,做回自在的鸟,怎么能被一个小丫头三言两语给绊住。

    徐珞一边大步向前迈着,眼睛不时滴溜溜地看向四周,黑衣人说有一股不明势力盘踞在镇国公府的四周,可她出来这一趟瞧着,似乎并没有瞧出什么不妥。

    若是被盯上,那这条长街不应是现在这般略显冷清,起码摆个地摊装样子的人也有十余号人,而这条街上大多是流动人群,或是目不斜视匆匆而行的人,或是信步悠哉的人,哪一个都不像是有固定目标的人,这倒叫她有些摸不着头脑。

    照眼下看来,徐珞不是被人诓了,就是那些盯梢的人太过深不可测,究竟是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