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四章 探春回京
探春看她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说中了她的心事,宝姐姐向来争强好胜,就连怀孕只怕也是一样,只是这事不是争抢好胜就能解决的。
探春笑道:“宝姐姐,你不必着急,也不要被潘夫人逼的乱了阵脚,你大可以给自己定下一个期限,若是五年还未能怀孕,到时候你打算怎么办,是替潘大人纳妾还是领养一个孩子?”
宝钗听探春如此说,心中苦笑,也就探春会想出这样的办法来,向潘家这样的人家,怎么可能会同意自己领养一个孩子呢,就算是他们同意了,自己也会觉得亏欠了他们的。
“这事儿我自己心中有数,三妹妹就不必替我担心了。”宝钗笑道:‘我没什么好着急的。’大不了就听潘夫人的给潘望舒纳妾呗,反正这也是免不了的。
探春听了之后便没有再提起,这种事情自己是做不了主的,还是要宝钗自己拿主意,说不定在自己看来不可接受的事情在宝钗看来并没有那么重要。
探春因为还要回去准备带给大家的东西,乱七八糟的一堆东西,侍书和小蝉两个也忙不过来,所以在跟宝钗说了一会儿话便要回去了,宝钗听说了之后主动提出要过去帮忙,有她在简直是事半功倍,探春自然很是高兴。
果然有宝钗的帮忙,当天晚上就已经把东西收拾的差不多了,她另外有加了一些自己要送给贾母他们的东西,探春看着不置可否:“宝姐姐这次又不回去,何必还特地给他们带东西,咱们带的也都是差不多的。”
宝钗笑道:‘那不一样,许久没见老太太了,这次我又回不去,带点儿东西也是我的心意。’
她还是这样周到,就算是已经不在贾府了,也不忘了跟这边走好关系。
探春他们离开的时候正是早上,四月份的杭州其实正是最美的时候,若不是中间出了这个变故,水彦寻是打算带着探春在这里多住些日子的,当时他记得探春跟他说过很喜欢这里,不过现在,水彦寻苦笑,她只怕一天也不想在这里多待了。
这次因为带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特地要了两艘大船,很是宽敞,跟探春来的时候比起来,可以说的上是奢侈了,但是探春的心境却完全不同了。上一次是赵风陪着她来的杭州,这一次是她带着赵风的骨灰回去的。
几天前探春就安排人在船上设了灵堂供奉赵风,是她亲自捧着赵风的骨灰上的船,上船之后亲自把他放在了灵堂,水彦寻心中自然是不满的,但是他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
这一趟走的很快,中间路过南京的时候,水彦寻难得提出要不要下船去看看,因为周钰现在还驻扎在南京。
探春却想也没想的就摇头拒绝了,别说她现在没有游山玩水的心情,就是在平常她只怕也不会主动再跟周钰有任何的瓜葛。
不到十天的功夫两只船就到了京城,探春在下船的时候就看到了王管家在岸上等着才知道水彦寻是提前写了信回来的,探春径直朝着王管家身后的马车走去,带着侍书和云兮他们上了马车,自然还有她抱在怀里的赵风的骨灰。
王管家在看到探春的时候就看到了那个盒子,他一眼便看出那是一个什么东西,他看了看跟在探春身后的王爷,默许了探春的行为。
水彦寻紧跟着探春也上了马车之后主动问道:“夫人?你可有什么安排了?”
探春疑惑地抬头:“王爷是说什么?”
“赵大哥怎么安置?”水彦寻直接问道。总不能还是这样放着不让他入土为安。
“我想过了,要在京城重新办一次丧事,然后把赵大哥就安葬在他家旁边吧。”探春说到。她早就想过了,赵风怎么也算是为国捐躯,不能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他们可以装不知道,自己不能不想办法叫他们知道。
水彦寻一听就知道探春还是没有忘记那个让赵风名留青史的打算,但是他上给皇上的折子,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消息,既然她这么坚持,看来自己也只好再去求一求皇上了。
探春看水彦寻没有说话,以为他是不同意自己的打算,所以抬头问道:“王爷?你有什么想法?”
水彦寻笑道:“没有,夫人想的很好,他们都应该记住赵大哥。这样吧,待会儿让王管家送你回王府,我先进宫一趟。”
探春疑惑:“这么着急?”
“本来我回来的就早了,说不得要去皇上那里挨一次骂才行。”水彦寻笑道。
“那王爷不会有事吧?”探春问。“早知道就不应该让王爷跟我一起回来的。”
“无事,那边事情已了,皇上也只是表面上不高兴而已,其实他心里巴不得我早些回来呢。”水彦寻看探春有些担心,便主动解释道。
皇上可不想水彦寻在那里停留的时间太长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水彦寻真的根本没有回王府,在半路上他就下了车,探春心中暗笑,这个人还真是会做表面功夫,知道自己进了京城之后根本逃不开皇上的眼线索性作秀让他高兴。
只是他这样走了,探春在看到南安太妃的时候才感到水彦寻这次给自己留了一个大麻烦。她在掀开帘子看到太妃的时候,就把一直抱在自己怀里的赵风的骨灰递到了侍书的手里。
果然没等探春下来站稳,太妃就发话了:“跟我进来。”
探春默默地把云兮抱到了自己的怀里,以免待会儿她又找借口让自己跪个一两个时辰,这可是有前车之鉴的。
一年多的时间里,非烟看起来倒是变了不少,不过不变的是她对探春的维护,看到太妃的语气很是不好,她主动落后半步悄悄跟探春说话:“嫂嫂,待会儿母妃说什么你就说是就好了,她就是生气你们走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打。这是云兮吧,长的真可爱,跟嫂嫂很像呢。”非烟看到小孩子一时高兴逗了她一会儿,南安太妃听到非烟的声音回头呵斥:“在外头要懂规矩,还不快些回来?”
非烟听到太妃训斥她连忙低头走了过去,探春心中叹气,这太妃哪里是训斥非烟啊,明明就是说给自己听的。
她好容易跟着太妃到了她的屋里,这一路走来,探春有种不熟悉的感觉,想来这里自己住了也不超过半年,还不如杭州那个宅子住的时间长呢,自然是很容易就显得陌生了。
太妃到了之后直接在上首坐下,也没有吩咐探春坐,探春也很是乖巧地抱着云兮站在了她的面前,她没有发话,探春也不敢让她见云兮。
也许是血浓于水,即便太妃看不上探春,但她怀中的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女,这都出生好几个月了,自己还没有见过呢,说起来都是探春惹的,王爷出去打仗,她巴巴地跟过去做什么,竟然还敢瞒着自己,真是一点儿规矩都没有,就算跟着非烟学了那么久的规矩,这出身不好,就是怎么也改不了那些坏毛病。
太妃是越想越气,叫她这样的人带着自己的孙女能带出什么好来?
于是她也没说让探春坐,倒也没有叫她跪下,只是一开口就要把云兮养在自己的身边。
探春听到的时候以为自己听错了,她想过太妃可能会嫌弃自己生的不是个儿子对自己没有什么好脸色,连带着也不喜欢云兮,倒是没想过她竟然一回来就想把云兮从自己身边带走。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在贾府,别说是他们姐妹几个,就是宝玉,那也是被老太太亲自带大的,老太太要是不说话,那是自己做主回去看自己的母亲的,但是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这些人,没有一个是跟自己的母亲亲近的,都是跟贾母的关系更好。
只是探春没有想到这太妃也打算效仿这个,但是不管有没有想到过,她都是不可能让云兮养在她身边的。于是她委婉地拒绝到:‘母妃,云兮她生下来之后找不到奶妈,所以都是我亲自喂养的,只怕给她换了奶妈,她不习惯。’探春这也不算是撒谎,当初确实是她亲自喂养的云兮。
没想到南安太妃听到探春如此说之后,想到的根本不是这样一来探春有多辛苦,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你说什么?你亲自喂的云兮?这不懂规矩就是不懂规矩,你又没有什么经验,能喂的好吗?就是不靠谱。”
探春听到她的话的时候楞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她确实没有别的深意,他就是很明白地在骂自己而已,虽然她也很是委屈,听到她要亲自喂养的时候,不管是水彦寻还是侍书都很真诚地夸过她的,怎么到了太妃这里就变成是她的错了,果然,对错是没有绝对的。
侍书正打算替探春抱不平,探春一个眼神制止了她,不管太妃怎么对自己,她毕竟在身份上占尽了便宜,是自己的长辈,就连自己都不敢说什么,哪里轮得到侍书在这里指手画脚。
于是探春很是委屈,泫然欲泣地说道:“母妃说的很是,我也知道这样对云兮不好,但是那会儿真是没有办法了,整个杭州城都得了瘟疫,找谁做奶妈也不能放心,也是迫不得已我,才亲自喂的云兮。”这一点探春也没有撒谎,确实是在这样一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她才选择的亲自喂养。
然后她接着更加委屈地说道:“只是,这小孩子就是这样的,习惯了一个人喂她之后就不好再换了。”探春是打死不肯让云兮跟着她的,她可不想到时候自己的女儿只知道她这个祖母却不知道自己这个母亲,何况自己并不是一个草包,保护不了自己的女儿。
还好的是,探春在下车的时候就吩咐小婵带着冯妈妈先回了自己屋子那里,所以对于杭州的情况到底如何,自己说什么自然就是什么,侍书肯定不会戳破,她不信也得信。
太妃听探春说完皱眉,怎么好像里外都是她的理,她现在说是云兮自己不愿意换奶妈,那自己要是还逼着她把云兮放到这里来倒是显得自己不讲理了。
就在这个时候,非烟这个助攻上场了,她走到太妃的跟前儿笑道:‘母妃,你看云兮多可爱啊,她还这么小,这忽然换了一个地方本来就说不得不习惯的很,要是再给她换了奶妈,那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多不好?’
她就是在上面加一把火而已。
太妃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探春和非烟已经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她也只能瞪非烟一眼,表示了默许。
探春心中悄悄地松了一口气,看来等水彦寻回来还要跟他好好商量商量,她当然不可能再重新喂云兮,到时候找了奶妈,该怎么跟太妃说呢,不过探春相信,水彦寻一定会搞定的,所以现在自己只需要顾得眼前就好了。
但是就在探春心中放松的时候,太妃冷哼一声:“别以为这就算完了。你私自离开王府的事情还没有说清楚呢,而且我听说你去的时候,是跟别的男人一起去的。”她果然是很不喜欢探春,不然但凡是一个还要些面子的婆婆都不能直接说自己的儿媳妇儿,何况还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
探春很是明白地告诉她:“母妃,跟我同去的是王爷的知己好友,赵大哥,王爷临走之前特地拜托了由他送我一程。至于我为何会悄悄离开,也是王爷的安排,他要出去打仗,不放心在路上的我的安全,所以说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这也确实都是水彦寻的吩咐,探春只是有些细节没有说而已。
太妃听了之后依然不满意:‘彦寻他只是说不能叫别人知道,你可还知道我是谁?怎么着,连我也瞒着,是觉得我会害你?’
她这是绝对的无理取闹了,自己站不住理的时候,就主动上升到道德的层面来试图压制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