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三百二十章 藏友交流活动(上)

      第三百二十章 藏友交流活动上)

    许韵寒最终将地点定在了一家私人会所里,这是许叔推荐的地方。这家会所不算大,是由一个资深藏友开的,平时间来光顾的也大多是玩儿收藏的人。

    清静而且环境不错,许韵寒专门预定了一间大包间,并且当天和许叔欧阳烈提前到了会所。作为筹办这次活动的人,自然不能迟到的。而且这一天,许氏古玩店还暂时休业一天,由此可见他们对这次藏友交流活动的重视程度。

    当然啦,这么好的赚钱机会肯定不能浪费,许达特意将店里收的几件拿得出手的好东西都一并带来了。既然是叫做藏友交流活动,自然不是只有许韵寒那幅画了。

    来参与活动的藏家,每位都会带上一两件,不论真假,不论好坏,交流嘛,自然是互相取取经,说说带来的东西的故事。

    不过,今天的主角肯定是许韵寒那幅吴道子《孔子行教像》,毋庸置疑。

    没过多久所邀请的人陆陆续续到来,他们并没邀请多少人,宋怀义以及他的那位朋友,索老也到场了景铄随着他一起来的,还有许达邀请来的一位吴老板和桑女士。

    可以说这几位都是古玩圈里赫赫有名的大藏家,人都到齐以后发现竟然都是相互认识的,纷纷打起招呼。

    “看来今天竞争不小啊”索允庸笑道,来的人都是经济实力强的收藏家。

    “不过大家都各自带了好东西来的吧,那么说不定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呢。”桑女士年过五十,但保养得当,气质优雅也十分会说话,在圈子里人缘一直不错。

    彼此之间问候闲聊几句后,便依次落座,许达担任此次的活动主持人,于是他就站在中间,面带微笑的说道,“首先要感谢大家赏光莅临,废话我也不多说了,下面各位就开始展示自己带来的东西吧。不过压轴的,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那幅画咱们就放到最后来看。”

    许达并非专业的主持人,作为一个古玩爱好者,自然是不想多说无用的客套话,而是让大家直接亮出宝贝。

    在场的各位没想到开场语如此简短就结束了,都有些发愣,反应过来后倒是觉得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挺好的,直奔主题,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于是大家都拿出自己带来的东西,齐齐放在座位前方的桌上。

    由于在场人士中,索老最为年长且声望最高,因此便从他开始,索老带来的是一个黄地粉彩缠枝烛台,“大家可以传着看看,这是我最近淘到的,不过,这个我不打算出手,但是如果有合眼缘的倒是可以交换。”

    这是一个立式烛台,由底座、中盘、立柱和烛盘组成。底座下为一覆式敞沿的深腹碗,上为一鼓腹收口的圆灯笼形柱座,上承中盘。一下粗上细的圆形立柱立于中盘正中,上置圆盘形烛盏,通体施黄地粉彩八吉祥纹。其制作精致,工艺精美。

    大家安静而有秩序的传看完毕以后,宋怀义赞叹着说道,“索老这个黄地粉彩八吉祥纹烛台应该是清嘉庆年间的吧,保存得真是非常好。”

    要说今天来的客人当中,就属索老和宋教授在古玩鉴赏方面的水平最为高超,在真正的大专家没发话之前,其余人自然没有抢话刷存在感的想法,说错了多丢人啊,而且难得遇到高手当然是想多听听高手的言论,顺便从中学点东西。

    “就是因为品相好而且工艺精美我才不舍得轻易出手,留着自己把玩也是很不错的。”索老满意的瞅了瞅那个烛台,笑着说道。

    随后就真的是藏友交流时间了,得益于两大专家索老和宋教授的倾囊相授,在场的人对烛台的历史发展以及鉴别烛台的几个要点都有了新的了解。

    烛台自明清两代十分盛行,这与蜡烛工艺的改进提高分不开。我国在宋代以前,一直还在使用蜂蜡和白蜡作为蜡烛的主要原料。到明清时,我国南方因地制宜,首先使用植物油制作蜡烛。《天工开物?膏液》还详细记载了用皮油制造蜡烛的方法,这种植物油蜡烛使烛台变得更为普及。

    明代初年流行八方烛台,烛台上置蜡烛形插柱。这种烛台是明代早期根据国外市场的需求而生产的一种烛台样式,造型仿自伊斯兰金属器皿。烛台口部和台座均设计成同形八棱状,烛筒管呈深杯形,便于安放软芯蜡烛;中有束腰,以承烛泪;下连一个八棱柱,柱下的烛座也有束腰。

    立式烛台是明清时期烛台中最具特色的形制。清代以后,这种立式青花烛台极为盛行。譬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乾隆青花御题诗纹烛台就是一件难得的精品。其三层圆盘,上盘直径最小,呈折沿浅盘式,中心竖一根烛台以插烛,下伸小胆瓶式中柱,上部有凸棱,中盘直径最大,折沿浅斜腹,下段中柱上细下粗,其间有一纺轮式的凸棱,下盘中部如覆盆式凸起,底亦随式内凹,盘边有一道凸沿。

    明清瓷业高速发展,出现了粉彩、五彩、斗彩等新品种,烛台也随之出现新品,各种色地交相辉映,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烛台世界。并且由于宫廷装饰的需要,出现了玻璃、掐丝珐琅等多种质地的烛台造型。但是这种烛台一般作为一种工艺品,以装饰布置厅室。

    索老的这个黄地粉彩吉祥纹缠枝烛台正是清中晚期的典型形制。

    有了索老的带头作用,后面的人也都将自己带来的东西交给大家传阅,宋教授带的是一件明双圈云龙团花小罐,宋教授带来的朋友俞老先生带来的是一件元青花,桑女士带的是一对青铜莲瓣纹酒盏。

    许达则带来的三件,是全场带的最多的一位,一件汉代双耳陶罐,一件清乾隆时期婴戏瓶,一件宋代龙泉小碟。

    而在场人士带来的所有东西当中,许韵寒觉得最有趣的要属,那位吴老板带来的一套保存完整的清时期的牛骨麻将,这种古董麻她还是第一次看到,新奇的拿着欣赏了好一会儿才放下。

    这天估计是大家猜测了到场的都是名家专家级别的人物,所以带的都是确定的真东西,没有一件是赝品。而除了许达带来的那三件古玩本来就作为待售品介绍以外,其余人带的东西都是恕不出售,但是可以交换。

    以物换物是古玩收藏圈里常见的一种方式,当双方手中都有对方想要的东西,而大家都不愿意直接卖的时候,就会商量着用交换的方式。

    只要彼此觉得,值得一换,那么就能达成,但是换来的东西是真是假,价值高低全凭各人眼力,事后就算发现亏了也不能反悔的。

    但很遗憾今天来的几人之间没有达成以物换物,倒是许达带来的三件古董以双方满意的价格顺利的卖出。

    “看来今天最大的赢家是咱们的许家叔侄俩啊”索老呵呵笑道,其中那件宋代龙泉小碟就是被他买下来的。

    “可不是么,不过没想到许兄弟开的古玩店里的东西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啊,看来以后要常去你家店里逛逛了,不然不就错过了好东西么。”买下汉代双耳陶罐的吴老板叹道,一家古玩店若是卖的东西真且好,自然会大受欢迎而且能培养出不少熟客。

    许达笑笑,朝大家拱手抬了抬,“多谢大家的捧场。”

    “现在应该是压轴戏上场了吧。”本就是冲着那幅吴道子的画而来的俞先生等不及了,催促道。

    “当然,现在就进入今天的重头戏,小寒把画拿出来吧。”许达转头对她说道。

    许韵寒点点头,将画卷从盒子中取出,然后展开平铺在包间中央的那张大桌子上,不待她提醒。在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自动靠近桌边,将那幅画围了起来。

    “这是《孔子行教像》呀”桑女士说道。

    来之前除了宋教授和他朋友俞先生清楚的知道是吴道子的什么画作以外,其它几人都不晓得,仅仅知道是吴道子的真迹。

    看了一会儿后,几人都纷纷拿出惯用的工具,老花眼镜、或者是放大镜、以及手套等等。

    在旁边围观的许韵寒一阵汗颜,相比较下来,深感自己的不专业,她包里似乎从来就没有随身携带过此类工具。

    “这又是你捡漏来的么?”凑近欣赏了会儿就退出来的景铄,走到她面前轻声问道。

    “你觉得呢?”许韵寒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景铄看着近在眼前的清丽容颜,心情非常愉悦,观察着她的神情,随后笑道,“肯定是你捡漏来的吧,不然不管是谁手上拿着吴道子的真迹,都不可能没人知道,估计早就在古玩界掀起一阵大波澜了。而且总觉得你特别有捡漏的运气,之前你就捡过几次漏,简直运气好的让人羡慕。”

    【:】

    !^!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