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3章 下田

      “圣上,您看,这是这几日弹劾贾珍的奏折,共计六十五本,都是国子监的那些官吏们送上来的。”岑太监小心翼翼地对着政和帝,道。“他们可真是毅力可嘉。”政和帝淡淡一笑,随手翻出一本,看了几行就扔到了一边去。“你觉得朕让贾珍负责这些进士的做法是对还是不对?这一科进士虽少,但是现下都能算是贾珍的门生,他又是吏部左侍郎,不少老东西都说这贾珍野心勃勃,要成荣相第二了。”政和帝懒得再看这些折子,只吩咐小太监把火盆子取来。“这,圣上自有圣断,奴才不敢多话。”岑大太监忙撇开自己,道。“你啊,跟着我,心眼子多起来了。”政和帝看了一眼自己的心腹太监,转身便要出门,开口道,“咱们去御花园走走。”

    如今虽然还有些春寒料峭,然而不少花卉已经开始竞相开放了。政和帝瞧着池中的锦鲤,说:“这些鱼儿倒是快活啊,可限这个喂鱼人却快活不起来。”“奴才不懂圣上的意思。”岑太监开口道,作为政和帝的心腹,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开口,什么时候不该开口。“朕想着等那贾伯希这一任满了,也该升升他了,周尚书该是时候颐养天年了。”政和帝喂了一会儿鱼,嘴角泛起一抹微笑来,顺便把自己手上的鱼食全部洒进了鱼池里。

    “圣上不是前面还烦心那些人的话吗?”岑太监仔细地回想,自己应该没有弄错政和帝的意思,怎么听政和帝的语气,反倒是还要再升贾珍。“贾伯希是个难得的人才,朕没打算因为几个已经快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老家伙就自断臂膀。再说了,若是对一个有才能的人都忌惮到这般境地,那还做什么盛世明君?制衡固然是帝王之术,但是却非最重要的,怎么能本末倒置。”政和帝笑了笑,满是自信,这天下没有他不敢用的人才,他只担心无人可用。“奴才明白了,只有圣上这般的人才能开创盛世。”岑太监不忘奉承政和帝几句,倒。“这群老家伙想借我的手除了贾伯希,是打错了主意。”政和帝不再多说什么,只在御花园走动了起来。

    “圣上,似乎心中有烦心事?”柳皇后难得白日见到自己的夫君,关切地问道。“没什么,这群不消停的东西事情办不好不说,现下还张罗起选秀来,盯着我的后宫来了。”政和帝躺在美人榻忍不住冲着皇后抱怨,他一向洁身自好,妻妾在众位兄弟中算得上是极少了,现下六宫主位都没全部填满,这群老东西现下就盯上了他这后宫来了,有这功夫,怎么不去好好办几件实在事。

    “噗,我瞧着这是好事,这说明圣上勤勉于政事。”柳皇后嘴角微微翘起,道,“我可有一个喜讯告诉圣上。”“芸笙,莫非你有了?”政和帝脑子转得极快,他和柳氏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只是还未抱上儿子,他自己乃是嫡子,自然希望自己与皇后之子乃为嫡长子,因此至今后宫其他宫妃还未有子息,没想到自己的妻子竟是如此争气。“是呢。”柳氏脸上微微一红,神情依旧坦然,道。“芸笙,你可得多加小心身子,咱们的嫡长子可在你肚子里呢。”政和帝一蹦三尺高,摸着柳氏还未显怀的肚子,笑得开怀,突然像是想起什么来,道,“母后那里可派人知会了?”“早就派人知会了,还等圣上来提醒吗?”柳氏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些,真切了些,道。

    “那就好。”政和帝笑得开怀,至于一开始让他觉得心烦的事情都仿佛烟消云散了一般,这几年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哪里有空管什么大选还是小选的。柳皇后微微一笑,握住了政和帝的手,缓缓地靠在政和帝的胸膛上,对于她而言,无论后宫进不进新人,都没什么影响,不过现下不进新人,她自然能够松快些,安心养胎。“放心,有我呢。”政和帝淡淡一笑,他不会拿皇后有喜的事情来做文章,反正这些人有空关心这事,想必也乐意努力挥洒些汗水体验体验民生。

    次日上朝,政和帝还没关心几件大事,就有礼部官员请求大选,不少官吏纷纷附和,大多都是些与改革理念格格不入的那些官员。“朕觉得现下国库空虚,且明年又是科举之时,眼下事情纷乱,倒是往后挪挪。”政和帝淡淡一笑,开口说。“圣上,这并非圣上的家事,这亦是国事,国丧已过,该是选秀之时,填充后宫,好为皇家开枝散叶,绵延子嗣。”一位官吏忙一脸心痛地看着政和帝,道。话音刚落,便又是一片附和之声。

    “朕已有决断,卿不必再多言。”政和帝摆了摆手,脸色一沉,盯着为首的官吏,话锋一转,“你们这些官员都是朝中栋梁,可听闻些什么?”那些官吏还要再说话,却被政和帝的脸色一吓,转而回想起近日的事情来,这政和帝和文渊帝虽是父子,脾气却天差地别,没有丝毫相似之处,都说子为父讳,然而这政和帝给文渊帝订的谥号却是个纵字,不知道这位祖宗肚子又卖的是什么药?本想借着选秀的事情叫政和帝的注意力转移几分,没想到反而适得其反,官员们想到政和帝可能的翻脸,就觉得胃抽抽地疼。他们之所以只敢暗地里弹劾贾珍,不仅是顾忌着贾珍那能颠倒黑白的口才,更是怕这位主子一时喜怒无常,把自己给搭进去,但愿他们这次没捅什么马蜂窝。

    “回圣上的话,眼下正是春耕之时,百姓正在田间忙碌,圣上体恤百姓,去年下令免除百姓赋税三年,眼下正是第二年,臣记得圣上还曾说过要亲自体察民情。”户部尚书出列,淡淡地说道。“朕是说过这话,前儿也派人安排下去了。俗话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朕居庙堂之高,难免对下情不甚清楚,众位爱卿怕也是如此。”政和帝笑得一脸和煦,语气亲切,道。“圣上说的极是,臣等愿与圣上一同前往。”柳鸿飞站了出来,随即跪下道,接着又是一众官员应和,这可是在圣上面前表现得机会,况且以前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一众官员哪有不心动的。贾珍与胡济站得极近,眼神交流,露出了狐狸般的笑容来。

    政和帝除了带了各部的尚书侍郎外,还允了每处办事的机构各有两个名额,最让国子监那群老家伙高兴的是皇帝特旨要国子监祭酒带着所有的教席们一起出行,看来圣上有把他们的话听进去,不然也不会如此看重国子监,这明显意在安抚。这般想法之下,国子监以及部分礼部的老顽固们倒也不在乎选秀这件事情,反倒对这件事情格外看重。

    很快,随驾的官员名单便敲定了下来。“感觉那群老东西跟花孔雀似的。”李安有些厌恶地看了那群老儒生一眼,转而和自己身边的兵部侍郎说话。贾珍对农桑一事还算熟悉,只是到底不如工部尚书这次特地带来的一个主事,眼下这位主事正和政和帝讲这些东西,政和帝听得格外认真,而他们这些人因离得近,也听在耳朵里,偶尔还有小声地交谈。“你瞧见没,这些老家伙还等着插话呢?可惜工部尚书这次竟真的带来个行家,咱们这些人也只能听个热闹了。”胡济装作抱怨的模样,实际上却暗自偷乐,等会还有叫这些人好受的。

    看过田地之后,政和帝又特意见了这些日夜在田间劳作的百姓,这些百姓们还是第一次得见天颜,还有这么多的大官们,一时间难免忍不住激动,说话便有些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政和帝却听得耐心,没有丝毫不满,叫这些百姓们更为感激。至于用饭,便是在这处皇庄用饭,因着政和帝的事先命令,官吏们虽然有心奉承,但是却不敢拿自己脑袋往铡刀上撞,因此席面比起以往的花团锦簇来,倒是朴素了很多,味道还是比贾珍当日尝过的要好吃得多,但是按照官吏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显然还是比较糟糕的。政和帝倒是动筷动得勤快,但是好多官吏的脸色已经有些难看,只是碍在政和帝的面前,仍装出一副吃得尽兴的样子,还多有奉承之语。

    用完午膳,政和帝却下了道命令,让官员们跟着老农下田干活,若是有做得好的,便有嘉奖。政和帝这命令把那些百姓给吓了一大跳,连呼不敢,政和帝乃是天子,天子金口玉言,便是官吏不愿,百姓为难,但是大家还是照做了。阳光虽然并不毒辣,但是要给一块土地松土,犁地,再要播种还是相当累人的。因着官吏多,便分成了几拨人,各负责一块田埂,边有老农指教帮忙,政和帝则在旁边看着。

    “朕这些官吏们有会办事的,也有只会打嘴仗的。”政和帝一派悠闲,倒是服侍着政和帝的岑太监有些忍不住眼角跳动,士农工商,没有想到政和帝居然会让这些官吏们去种田耕地。官员们本来就各自有各自的圈子,这自发地分组有时候也能够体会出圈子的不同来,比如六部的官吏们已经开始麻利地动作起来,其他组的官吏们不管心里怎么想,可手上的动作一点都不慢,还是挽起袖子,准备干活,为了自己的仕途,种地算什么,拼了,而至今迟迟没有动作的便是国子监的那些官吏们,而负责那块田埂的老农没好意思去打扰那些官大爷们,比起面前这样官老爷,还是旁边的那些个大人更好些。

    贾珍有种回到读书年代的感觉,当然不是这一辈子,而是上辈子学农的时候,重新体会一下这般经历也是极其难得的。六部的各位官员虽然平时都不怎么体会这生活,刚做事的时候也是手忙脚乱,但是效率还不错,贾珍和胡济把着犁头,□□土里,工部的两位主事在前面赶牛,后面翻松的地还有别的官吏在重新翻松,碾碎大块的土块。

    “这种田是门学问啊,我以为读五柳先生的诗赋的时候,可觉得这是美差,现在可不这么觉得了。”礼部侍郎的官袍都脏了,头上已经渗出汗珠来,不忘自嘲一番。“草盛豆苗稀,若是都如五柳先生那般,可有得愁了。”户部尚书是个最为实在的人。“说你呢,俗人,简直俗不可耐,人家种得是心境。”刑部尚书一向爱和户部尚书抬杠,开玩笑道,“你打理户部打理得都一身铜臭味了。”“没有咱们这一身铜臭味,你还能好好地呆在这儿。”云尚书直接瞪了刑部尚书一眼,继续手里的活计。

    “老大爷,这是什么?”柳鸿飞翻土地时候翻出好几条虫子模样的东西来。“回大人的话,这是蚯蚓,这可是松土的好家伙。”老农忙跑了过来,恭敬地答道。“啧啧,尚书大人,咱们这也算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了吧,方才我可是错把青虫当成蚯蚓了。”礼部曹侍郎笑着凑了上来,道。“大人们都是做大事的,这些事情就是不知道也是无妨的,小民我们就指着这地,这天吃饭呢。”老农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道。

    “你说咱们换身打扮,再唱几句歌,是不是就成了老农了。”胡济跟贾珍说话,他们俩人为了方便,顾不上什么大老爷们的形象,干脆地脱了鞋,赤着脚在地里走,官袍的下摆也都收拾起来绑在腰间。“我觉得你打个赤膊,也差不离。”贾珍瞥了眼胡济,没好气地说了声,仍专注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