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哥们
16岁的时候,哥哥们突然进入到了我的生活,并且开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当然,他们在我在16岁之前的生活中是存在的,只不过这种“存在”仅限于他们偶而回到家中的欢聚以及给我寄来或者送来的各种礼物。他们喜欢和爸爸妈妈聊天,无论通电话还是面对面,聊他们的境遇、未来的计划、感情生活的波澜……而对于我这个小他们十几岁的妹妹,他们的交流基本限于“要听爹妈的话”“好好吃饭”“过生日想要什么礼物?”“等你长大了我带你去……玩儿”……
16岁的那一年,我们的父母意外离世。
葬礼过后,哥哥们来到医院看着还在昏迷中的我,毅然决定,自此之后,妹妹将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责任。
哥哥们向他们的朋友介绍我这个妹妹的时候,我都会从对方的眼里读出惊讶和疑惑。大迈有着灰蓝色的眼睛和深棕色的头发,以及一个古罗马雕塑式的鼻子,身材高大。埃瑞克则是深蓝的眼睛和金发,外加硬朗的面部线条,身材修长。而我的外貌很大程度上随了我的妈妈,黑头发黑眼睛,五官的起伏柔和,身材略显瘦小。一个纯粹西方面孔的哥哥怎么会有一个带有东方特点的妹妹?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要从我的爸爸开始说起。
在遇到我妈妈以前,爸爸是个“有原则的浪子”,“浪子”的问题不必解释,而“原则”是指他为自己定下的“在同一时间内只爱一个人”的规矩,这是一条看似很专情却其实很狡猾的规矩,因为“同一时间”可以是一年、一个月、一天或者一小时。爸爸拥有成为“浪子”的绝对资本,他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历史学和文物鉴定学的知名专家,加之他相貌英俊、衣着得体、谈吐优雅,对全体女性、尤其是那些情窦初开的姑娘们的杀伤力是无限的。
爸爸的第一段婚姻,是在意大利当客座教授时发生的,那年他25岁她19岁,他们在教室里四目相投、电光火石,一个学期还没到,就手拉手冲进了阿马尔菲海岸边上的小教堂。婚后第二年,大迈就出生了。值得一提的是,哥哥们和我的出生都严格的遵守了“菲尔德家族定律”。菲尔德是爸爸的姓,他的家族有个非常神奇的、已知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那就是一对夫妻的第一个孩子必然会在结婚第二年出生。因此,即使大迈的妈妈不想生孩子、不想照顾孩子,大迈还是出生了。他的妈妈开始为自己沦落到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而感到焦躁和愤怒,特别是作为爸爸的妻子,她得不到她梦想中的生活,虽然爸爸的收入不算低,但却不足以构建一个富贵华丽的世界。在一次陪同爸爸参加慈善晚会时,她认识了一个真正的有钱人,碰巧这个有钱人也对她产生了感情。于是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爸爸,并且很愉快地放弃了大迈的抚养权。在她看来,大迈就象她和爸爸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决定的婚姻一样,是属于过去的包袱,必须干净彻底的甩掉。所以,自那之后,大迈就再也没有见过他的新生母亲。
爸爸坦然面对大迈母亲的离去,在他看来自己的孩子是最珍贵的礼物而绝不是什么包袱。他给了大迈最真挚的爱,在当时还建在的爷爷奶奶、交往的n个女友以及托儿所的帮助下,顺利的抚育大迈成长。
四年后,爸爸到德国出差,病倒在当地,落在了一个“美丽无比却冷酷无比”(爸爸的原话)的德国女医生手里。她对他各种管、各种治,要他“戒烟戒酒戒熬夜”,他很认真地问她“需不需要戒女人”,然后欣赏她气得说不出话的样子。三十多岁的父亲经历丰富、知识渊博,由于独立抚养年幼的子女,还散发出一种居家男人的暖意。对于象她一样多年在职场打拼的知识女性来说,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很快他们就手拉手地走进了海德堡的小教堂,第二年,埃瑞克就出生了。这段婚姻只持续到埃瑞克1岁的时候,也许早先埃瑞克母亲对爸爸的强势态度撩拨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受虐小快感”,但这种小快感在三年里已完全耗尽,特别是她对丈夫和子女的强烈控制欲,令爸爸感到几乎窒息。终于,他们和平分手,根据协议埃瑞克仍由他们共同抚养,一年里半年跟着爸爸,半年跟着妈妈。遗憾的是,离婚没几年,埃瑞克的妈妈就患病去世,爸爸象对待老朋友一样送了她最后一程,然后将埃瑞克接到自己身边,给予他完全的父爱。
经过了两段短暂、失败的婚姻,爸爸对“结婚”这件事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对感情失去了兴趣,一心扑在自己的研究和推进文物鉴定科学化的事业上,直到有一天,他向全球的精密仪器公司发出招标信息,要求他们生产一种专门应用于文物鉴定的光学设备,并且提出了几乎不可能的参数要求。在收到的众多方案中,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境外公司的方案以大胆的、极居开创性的设计令爸爸眼前一亮。他要求和方案设计者见面,于是他收到了一张飞往遥远的中国的机票,于是他就见到了清华大学的高才生加绝对校花,被称做“实验室女王”的我的妈妈。
两年之后,光学设备的制造大功告成,爸爸对妈妈的追求也大功告成,他们手拉手走进了宣武门教堂,第二年,我便如期出世。
妈妈的魅力不仅征服了爸爸,也征服了我的两个哥哥。
大迈的评语很直接:“她是我见过的最有智慧的女性。”
埃瑞克的评语则更加复杂精确:“她神奇的把东方玄妙的哲学和西方的量化思绪结合到了一起!”
总之,他们虽然没有叫过她“妈妈”,但却早已把她看做自己的骨血亲人。而妈妈更是以最真诚、最无私的姿态守护着哥哥们成长。
其实我并不认为父母的离去对我的伤害和打击大过对哥哥们的伤害和打击,他们做出这样的推断,大概是因为我年龄小,一直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并且亲身经历了惨剧的发生……但是,他们却忘了,这是他们自己第二次失去至亲(他们都在年幼的时候失去了亲生母亲,无论是离开还是去世),我难以想象,这样无常的世事、这样脆弱的生命会给看似坚强无比的他们带来怎样的无奈与悲哀。多年之后,我无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男人的悲伤转移”理论,它说当男人遇到重创时,急需找到一个重要且伟大,困难重重且短时间实现不了的事情,作为目标,以化解悲伤,这个目标最好能和引发悲伤的事情有所关联,这样,他们就可以进一步“化悲伤为力量”。于是,如何抚养、照顾我这个未成年的妹妹,就成为了这个重要且伟大,困难重重且短时间实现不了的事情。
那年大迈30岁,刚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埃瑞克25岁,正在名校攻读他的博士学位。他们抛下一切、毅无反顾地回到了我和爸爸妈妈生活的卡尔马郊外的家。至今我无法描述当我从昏迷中睁开眼,看到他们时的心情。曾经我和妈妈在一次对话中谈及生死,我告诉她当我想到有一天她和爸爸将离我而去时,我感到无比的恐惧。她平静的拉着我的手,微笑着说:“记住,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哥哥们”……
没有人天生会当哥哥,就象没有人天生会当父母一样。在哥哥们看来,16岁的我是相当棘手的:
首先,我16岁,青春期当少女的复杂难懂、不可理喻是人人皆知的。其次,我没有上过学,是的,我没有上过学,我的爸爸妈妈在经历世间种种后,认定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残酷、谬误、诱惑和欺骗,而我是一个聪明单纯、敏感又脆弱的小孩,非常容易受到伤害、误入歧途甚至遭到毁灭。不象我那两个哥哥,跟两块硬梆梆的小石头一样,在馄饨的社会里怎么骨碌最没事儿。再说学校的老师又能有几个比他们俩学识更渊博的呢。于是,爸爸妈妈就一文一理,愉快地开启了只属于我一人的家庭课堂。他们将毕生所学的精华一滴不漏的传给了我,在相关知识领域,我的起点是相当高的,仿佛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作为一个人,我的社会属性被弱化了,喜欢独处,甚至有些惧怕社交。第三,我和爸爸妈妈非常亲密,虽然我们也经常外出旅行,但不管到哪儿,我们都沉浸在三人的小世界里,谈论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话题,传递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感情,就象坐在一个透明又密闭的泡泡里,我们能看见外面却不想出去,外面能看见里面却走不进来。而现在,随着他们的离去,这个泡泡破了、消失了,我又该向何处躲藏。第四,我没有谈过恋爱,甚至连个暗恋的对象都没有,这可太不正常了,特别是在大迈看来,已经不正常到了可怕的程度。第五,我不哭,爸妈去世后,曾经有一天哥哥们在爸爸妈妈的卧室里喝得酩酊大醉,不仅抱头痛哭,还骂天骂地,诅咒夺去爸妈生命的一切人和物。我很高兴,甚至有点羡慕,他们能这么痛快的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对于我来说,再大的悲伤来临,也只会默默的缩在角落里寻找精神上的逃避而已。
哥哥们抖擞精神,迅速以各自的方式投入战斗。
大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交了个专攻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医生女友,在那些动人的情话之后,往往紧跟着各种关于我的问题。隔了很久,女友才突然醒悟,冲他嚷嚷:“你要想咨询你妹妹的事儿,给我的诊所打预约电话好了,何必要跟我上床!”大迈展开他那透人又无辜的笑容说“难道你不觉得在舒服的床上咨询,比在冷冰冰的诊所里要好多了么?”
埃瑞克则一如继往地在万能的书籍中寻找解决方案,他的书单包括:“教你读懂青春期少女的内心世界”、“该不该把孤独的小羊送回羊群”、“她的沉默代表什么”、“好哥哥与坏哥哥”……“不要让错误的初恋毁了你孩子的一生”
哥哥们的爱是无私的,是完全的,也是可爱的。曾经有一天早上,我下楼的时候看见他俩在认真的研讨怎样才能让我按时吃上有营养的三餐。那场景诡异的就象一对刚刚收养了宝宝的同志夫夫。
我不善于表达,也拿不出什么来回报他们,我能做的就是顺从,顺从于他们所有的要求,即使我想告诉他们:我是16岁而不是6岁,在他们不在家的那段日子里,爸爸妈妈已经教会了我如何照顾自己,如何思考,如何判断,如何选择,如何应对……
我的顺从有时候也会遇到障碍,主要是因为在某些问题上,哥哥们的意见本身就不统一,其中分歧最大的就是关于我要不要去上学的问题。大迈是坚决反对我去上学的,他引用了自己从大学辍学后走向海阔天空的光荣经历。埃瑞克坚决主张我去上学,他认为如果不经过大学校园这个“预科班”,我是无法迈入社会的,总不能永远让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吧。
幸好这时候,爸爸妈妈的多年挚友,一对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夫妇救星一样的出现了,他们表示,爸爸妈妈生前就跟他们商量过,让我去跟着他们学习一段时间,一方面丰富我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了解大学生活,然后再对自己的学业或者职业进行选择。哥哥们立刻表示赞同,很快就带着我搬到了旧金山。
多年以后,大迈跟我说,那段时间我“乖得吓人”,他和埃瑞克每天都在期待我能跟他们“爆发”一次,无论是生气抱怨还是唱反调,哪怕是无理取闹都行。看来,当时我想通过顺从表达我对他们的爱,完全是一厢情愿。
搬到旧金山的第二个月,哥哥们满心期待的“爆发”终于到来。不过,所谓的“爆发”几乎称不上“爆发”,完全没有狂风骤雨的场面,只是一场缓慢安静的交谈。
“爆发”的起因是我发现哥哥们竟然开始在旧金山找工作了!?他们竟然要为了我放弃在纽约、在波士顿经营得好好的事业或者学业,或许还有感情,一切归零,从头开始。
经过一个不眠之夜,我整理好自己的思路,筹措好最能表达我所想的语句,开始了与哥哥们的谈话,开场白是:“也许,你们认为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
用埃瑞克的话来说,那场谈话是“非常震撼的”。我告诉他们,我爱他们,我不希望他们为了我而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而且我也不需要他们这么做。根据父母的遗嘱,在我18岁之前可以每个月从他们设立的基金中领取丰厚的生活费,我的伤势已完全好转,斯坦福的教授夫妇对我关爱有加,学习知识、了解校园令我的生活非常充实,失去了父母确实是切肤之痛,但我相信我可以和痛苦共生,让时间慢慢愈合心灵上的创口。总之,现在的我,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而且,我保证,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向哥哥们求援……
看着一脸“醍醐灌顶”的哥哥们,我不由感叹:到底是他们在带着我成长,还是我在带着他们成长?
总之,我有两个可爱的哥哥:大迈和埃瑞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