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 得赏
那日,饶氏到底也没能将薛婧萱怎么样。
老夫人与大爷二爷反倒觉得薛婧萱直率且孝顺。
老夫人不但将戴了多年的一对羊脂白玉手镯褪下赏给了薛婧萱,连带着冰菊与玉芝都获了赏赐。
那对手镯质地细致而颜色洁白,是老夫人当年的陪嫁,不仅如此,她还亲手将玉镯戴在薛婧萱手腕,通体洁白的玉镯衬的一对皓腕愈加嫩白。
玉镯触到皮肤的一瞬间,薛婧萱只觉一阵温润的凉意袭来,虽凉却不渗人,在这夏日,尤其舒适得紧。
两个丫鬟中,尤其玉芝最为惊愕,她以为今日完全躲不过一顿责罚,但六姑娘却扭转乾坤,不但未被罚,反倒被奖赏,她以为自己在做梦,不禁暗暗扭了一下大腿,是疼的。
这竟是真的,六姑娘真是厉害。
她偏头两眼放光的看着薛婧萱,崇拜之前不言而喻。
饶氏却早已气红了眼,这么好的机会,竟然又被那丫头逃过了。
哼,那个玉芝也是,理由倒可真会找,去找她们做秀样?
明明是特意去通知那丫头,那个老不死的醒了,却还找了个这种理由。
但那丫头也真怪异,不是如此在意那个老不死的吗?她就不信玉芝那个臭丫头未给那丫头说那个老不死的醒了,但那丫头却还沉得住气,硬是没有早早地到景泰院,反倒是自个儿怕丫鬟去请才过来。
也不知她这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的。
若是故意为之,那她的城府也未免太深,自个儿倒是小瞧了她。
不过,她呈上绣鞋时那副傻样倒不似假的,莫不是自个儿想错了?
饶氏时不时地偏头看看薛婧萱,只见她乖顺地在老夫人跟前,时而憨厚轻笑,时而嘟嘴吐舌,倒真如半大的孩子,哪里会是城府深厚的人?
见此,饶氏立马便推翻了脑中所想,只暗暗道,这次让她逃过了,下次定不会让她如此好过。
薛婧瑶心中也很是不好受,她未曾料到,薛婧萱又逃过了一劫。
想她和母亲,如此处心积虑地谋划,三番两次被薛婧萱避过,也不知她这是不是傻人有傻福。
便是这次,母亲的眼线来报说景泰院里好几个丫鬟往父亲母亲及二叔二婶院子里去,还有个丫鬟也是一同出去的,却是到的碧竹苑。
一听这事,她便上了心,将心中猜测告知母亲,母亲也觉得那丫鬟去到碧竹苑,多半是为通知薛婧萱祖母已醒。
后来她们便寻思着,今日好生收拾那丫鬟,顺带狠狠地打压薛婧萱,若是能将她赶回别院便是最好,就算不能赶回别院,也须得让父亲不喜她,厌恶她,让她在薛府呆不下去。
不过一个小小庶女,竟越过了她这个嫡女,也越过了府中长兄长姐,这不是不分尊卑么。
要知道薛府最是注重尊卑长幼,她犯了这个大忌的话,父亲定会对她失望,一对她失望,想必她在薛府也再呆不下去。
届时,母亲便随意帮她安排一门婚事,早早将她打发了,她既不碍母亲的眼,他也不会再惦记她,而忽略自己。
这分明一举两得的事,怎的演变成这样了?
薛婧瑶心中是百转千回,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将如此发展的缘由归结为薛婧萱不过是傻人有傻福。
她那般愚笨和软弱的人,这次能避过也仅是她运气好而已,下次,可就不一定有那般好的运气了。
她不禁想,是否她和母亲下手都太轻了。
不行,她一定要想个狠招,将薛婧萱这个隐患去除,一日不除,她心难安。
薛婧瑶再不愿薛婧萱坏她的好事了。
主意一打定,她便想着一会回院要好生与母亲相商。
老夫人一直亲昵地拉着薛婧萱说话,坐了也有好一会儿,她似乎恢复了健康时的状态,还是那般精神奕奕。
她问起了薛婧萱在别院时的生活。
“萱姐儿,在别院过得可好?”
薛婧萱乐呵呵地点点头,她一面比划着一面向老夫人将别院院中那颗柑橘树,每到金秋时节,便硕果累累,果实金黄,果汁甜美。
“祖母,您不知道,院里呀有棵柑橘树,有这么高,不,比这么高还高,开花儿的时候可香了,一开窗便能闻到。”她先是将两手
又讲了许多关于别院之事,只言在别院过得好,只是非常想念祖母。
她丝毫未曾将别院的凄苦说出来。
原因有许多。
一是祖母现下身子本就不大好,若是她将她在别院所经历的点滴全部说出来,老夫人定要伤心,说不得还要发怒。
二是饶氏现下也在场,若是她稍微有句话说得欠妥,饶氏岂不又抓住了把柄?到时饶氏又会以此为借口发作,这样只会多生事端。
三是现下众人都在,她哪怕只表现出一点点在别院住得不好,怕都会觉得她不懂事。尤其是对薛世平来说,这不仅是坏饶氏荣誉,更会显得他这个做父亲的不称职。
况且,薛婧萱也有着她自己的打算。
祖母不过是她的倚靠而已,在她自己羽翼未丰之时,她是不会在明面上与饶氏对着干的,毕竟名义上还是她的母亲。
有些事是需要她亲自来完成的,她并不想借祖母之手。
祖母与饶氏的恩怨,她不会参与,她只会在适当地时候加把火。
那么,她与饶氏母女的恩怨,她也不希望谁插手,前世的软弱无能,凄惨悲剧,这世,她要亲手做个了结。
薛世平与薛世安陪着在一旁陪着说了会儿话,便寻了理由离去。
薛世平倒是因为要去书房处理公务,但薛世安,不用想,定是又去花天酒地了。
不过他找的理由倒是挺好,陪同穆二爷游沁阳湖,同行的还有一些昔日书院一同学习的好友,这次主要是吟诗作对,赏花赏景赏碧波湖水。
老夫人心情好得不得了,只摆了摆手,言道,“你便去吧,那穆二爷虽不是个成器的,但到底也是穆国公亲弟,还是有几分义气与才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