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明朝生活面面观(完结)第135部分阅读

      明朝生活面面观(完结) 作者:未知

    明朝生活面面观(完结)第135部分阅读

    炭的经营。就是三舅那些地,到底有没有石炭,谁晓得?莫要空欢喜一场。”

    陈妈听得这话,便道:“若不然,让栓子他爹再去一趟山西。”

    似乎也只能如此。可是,宅子正在新建,文箐并不想让陈忠这时候离开。只道:“且瞧瞧。反正现下沈家真有钱有地的事,传得广了,债也还得差不多了,不必太急了。咱们,且缓口气再说。”

    她在沈家呆了几天,没法享受沈家表姐表弟们那满眼都是崇拜的目光,心中有鬼很是发虚,只想赶紧开溜。借口要去看望小姑,可奈何于老太夫人一再挽留,脱不得身。

    恰在这时,周德全那边开工却是遇到麻烦,来找陈忠商量,又让文箐定夺。便是新宅子往前挪移一进的距离,可这样一来,屋后沟檐要通渠,以便雨水排放,就要挪动那一大丛芭蕉。上回,文箐说那芭蕉长得甚好,莫要动它。

    文箐一听到排水问题,心想这是自己的专业啊,立时来了兴趣,二话不说,便奔自家新工地而去。

    去了一瞧,才惊讶地发现,周德全竟将自己以前无意中提过的冰窖记下来了,真个在地基下建了一个硕大的地窖呢,跟个防空洞似的。古人的建筑材料有限,可是想象力与行动力真是无与伦比,文箐见识了,也不得不赞叹一声。

    周德全满口遗憾地道:“这厅堂,如今甚小。”周鸿去世,周复不在,文简便也只是庶民身份,只能按三间五架而建。其实,按明初而言,已无厅事一说,比不得周同现下的那宅子,那宅子有厅有堂,是有钱人家花了大笔墨而建,算来有些违制,难怪昔年周复反对购置了。后世明代宅子,均有厅有堂,雕梁画栋,其产都亦违制。

    文箐道:“房屋,不过是居住罢了。这正堂屋作厅事便足矣。家中反正不来甚么客人,要那么大排场作甚?既然可以多建几处,只厢房造得便行。”

    要是依她的本意,要真个建房,恨不得建个西式城堡,但这样一来,绝对是违制。

    陈忠也感叹:“如今连斗拱也建不得。这,若是有个震灾,甚是不妥。”房子虽说斗拱是地位权柄之象征,可是对于木质房屋而言,斗拱间架数多,防震系数越大。古人虽没这个概念,可在设计上,却已是想到了“柔能克刚”。但凡宫殿庙宇,皆是拱级九五之数,如此一来,倒也不怕地震,也不知是谁发明这个,却不料被当权者作为权位来管束。

    人的攀比之心,平时少见,只有时难免便显露一点。比如,陈忠与周德全,在建房一事上,便格外惦念先前的家声官位来。那又如何呢?周复周鸿在世时所建屋子,子嗣能继承,但一旦其过世,其子嗣别建屋子时,是无法再沿袭其官衔爵位的。

    周德全道三爷处有一藏书楼,咱们文简少爷如今亦是聪颖,建一书楼亦是不可少。再说,建楼可以立斗拱,不在营造之限。虽是作不是重檐翘壁雕梁画藻,可也少不得气势,便将书楼建在了临湖之向。

    文箐想象过,楼一旦建成,想来是好风光。心中暗笑:这人嘛,与外人,比家中亲人比,比来比去,难免就有失衡,其实不若过自己的日子舒心的好。

    陈妈见两个男人只想到少爷,而忽略了小姐,略提了一句:“那小姐呢?是不是也该另立绣楼?东侧为书楼,西面不如再建一楼?”

    这……文箐闻言,连连摆手,道:“莫,莫,万莫如此。咱们这一建楼,本来就招人眼。你先时还道建不得曲廊,如今真个要建几处楼阁,还不四处招人说?再说,一建楼,便更要多招匠人,花费甚多。”

    话是这般说,可她亦心动。前世她享福,如今在江南,若是居于楼上,则少湿气,对身子自然是有好处的。再说,临窗眺湖,好一番风光,心旷神怡,自己何曾不喜?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现下讲不得奢糜。文箐只道来日方长,赶紧与周德全去说排水沟渠一事。

    文箐原以为此事十分简单,没想到古代已用明渠暗渠之分,构造得十分复杂。她粗看一眼,这地基沟坎纵横,好生迷糊。而后想到江南水利,确实有所玄妙。只说苏州城里的用水与污水排泄,便是两套系统,各不影响,文箐到得苏州时,很是好奇,可惜没法搞懂。现下对这个屋子布局,不由又想到当年参观北京恭王府的排水系统之迷,古人的创造能力实在不可小觑。

    周德全是想用暗沟来引屋檐水。文箐围着屋子转圈,每次只瞧得局部,甚是眼花,待拿到了简易图纸,安图索骥,发现自己也没法多改动了,点了个头,道:“就依此而定吧。”实地而察,发现宅子后檐下正是紧挨着芭蕉丛。“且将其移到书楼一丈开外,既能赏景,又无碍生活。”

    离屋子太近,一是招蚊虫,二是影响采光,三是漏夜挨窗听雨打芭蕉焉能入眠?

    周德全原以为小姐是根本看不懂这营造图式,哪想到文箐却是一见图,便也明白过来。指着西北角道:“这处建得一个角门,日后与旧宅子相连,有个小跨院,再有个甬道,倒是甚为便利。”

    周德全,陈忠,李诚,三人办得皆十分得利,文箐只说这建宅子一事,自己与弟弟年少不懂,一切便仰仗于他们。又对陈妈道:“你那屋子卖掉,如今也得建个屋子才是。”

    陈忠却另有打算,好似并不着急盖房子。原是小姐这些钱财,加上周德全的,盖房子的费用仍是少了,他是生怕再有欠债,是以只防后用。

    文箐好生感动。心道:自己好在是遇到这般好人,得了他们襄助,否则又哪来安生?日后若是有得钱财,只能加倍奉还。

    可是,没想到,这一移芭蕉,竟移出个事来。

    正文265 谁埋的钱

    文箐急急地赶去玄妙观控望周珑。没想到,遇到了被道姑赶将出来的任家下人。

    任弛对周珑的心意,文箐作为旁观者,不知那究意是不是得不到才更为珍惜的心理。总之,周珑这边越是不睬他,他那厢却是越挫越勇,一旦得了周腾的正式许可,倒也不曾将他在周珑这儿受的气报复于周腾。

    今次,是任弛又着人给周珑送来了缠枝细绸,周珑甚是气恼。可这任弛也是个会做人的,一得知周珑寄住在玄妙观,立时给观里送来三牲祭品,此外又是香料又是青纱,打点得观里上下皆知:周家这位小姐虽云英未嫁,却已是任家半个人了。

    周珑恨得咬牙切齿。见得文箐时,眼泪汪汪。

    文箐也是在古代少见得一个男子如此热情追求一个女人,听得旁边关氏言及任弛种种,也是咋舌:后世的送花送钻石,原来任弛亦会。

    可惜,奈何任弛这风流种,却是入不得周珑眼。文箐也不喜,任弛滥名在外,很难想象这人会“洗心革面”,再说,此人是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想来纠缠于周珑直到谋到手。只是,到手后是不是就视如糟糠?

    关氏小声对文箐道:“如今,也只有四小姐您来,她才有点儿笑。”

    周珑到玄妙观来进斋,关氏陪同,辞不得小月,便把小月留给了方氏。文箐也没想到,小月竟是李氏留在周珑身边的人,好些周珑与文箐的事,小月当初竟说与了李氏听。

    文箐对任弛这件事,或者说对周珑的婚事也完全没有办法。她只是个小侄女,而周腾作为兄长为妹妹婚事作主是天经地义,文箐与周珑连个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周珑既不可能意气用事,出走——方氏还在周家呢。有方氏在,周珑就多个念想,弃母离家,她根本做不到。让她心甘情愿嫁到任家去,那亦是不可能。

    可是,眼见得出孝在即,文箐为周珑担忧不已。她又不好对着当事人将自己的这份忧虑表现出来,于是尽量让自己高兴一点儿,说到了新宅子一事:“照现今的模样,想来月份定是可以搬过去的。到时小姑姑已不用呆在这里了。”

    周珑心生期望,可是那宅子只怕自己住不得几月,就要嫁人了。怅然,竟是难接下话去。

    文箐安慰道:“要不然,我去求求三叔,就是任家正式下聘的话,也得过了祖父的孝期,然后婚期,先拖过两年三载的。谁晓得来日有甚么事,兴许就有个转变……”

    “拖”字诀是眼前的办法。但文箐所说的最后一点两年三载,却是不可能的。以任弛的心急,容不得这个籍口,而周珑的年龄,似乎也不没法以这个籍口推脱。

    周珑想开口说什么,终究又闭上了嘴。最后对着侄女一双关切的眼,又叹气,终究是吐露了一点:“连累你为我操心这么多。此事,我已暗自筹划。只是,来日想必得罪三哥三嫂,怕是……”

    文箐追问是甚么事,奈何周珑嘴紧,半分不曾再多言。屋内二人皆无语,闻着檀香,只觉很是压抑。文箐瞧了瞧屋内,只见新增了一张古琴。“小姑姑,你现下在学琴?”

    周珑点了个头,道:“无聊时,打发个时间。”

    文箐发觉周珑的话越来越少,似乎另有心事藏着,自己又好不逼问,因为自己又不能替她解决,可在一旁瞪着眼看着事态逼迫周珑,又是有心无力好生悔恨。左右为难。

    关氏送文箐出门时,文箐还想试探一二。可是关氏只摇头,满脸愧意地对文箐道:“四小姐,你莫怪小姐。如今,小姐的心思,连我也猜不透。有些事,现下也说不得,说出来,不过是给人添烦恼。”

    可是,关氏却求文箐:能否找沈家要一盆兰花。文箐点了个头,道:“下个月我去看新宅子动静,到时顺道去找表哥。不知小姑姑这边可急?”

    关氏欢喜地道:“不急,不急。四小姐记得这事,便可。”

    这主仆二人越是藏着掖着,文箐便越发好奇。玄妙观的道姑中确有高人,当日听得李氏说过,观里无风道长诗歌琴赋样样皆拿手,至于这人为何进了庵,文箐却是不知。如今想来,周珑肯定是与这个无风道姑相好,拜师于她了。不过,周珑到时不会真的因为被逼,而出家吧?

    文箐惴惴不安。可又认为周珑这人平时不见风吹草动的,可从她教唆弟弟那一手来看,却是个心眼也多有算计的人。

    到底周珑在盘算甚么事呢?

    文箐心怀不安地归家,门房却讶道:“四小姐,你没碰上三爷?”

    原来周同前两日才知文箐的新宅子竟开工了,问周腾给了侄女多少钱去修房子。周腾也没想到文箐那边不声不响地动土,要是实话说,除了先前的五千贯钞,便没给旁的钱,说不出口。周同担忧地说要去那宅子瞧瞧,文箐年幼,自己作为叔父的焉能不管?

    周腾身子略好一点,也只得起身陪同四弟前去。可是他们去阳澄湖的时候,文箐这厢却是赶往玄妙观,是以错开了。

    文箐知周腾要去看自己的宅子,头皮发麻。本想来个先斩后奏,瞒着周家建好了再说,毕竟不是小打小闹地修缮。

    她心不在焉地对门房应了一声“哦?”就往里走,心想自己从沈家归来,李氏会否又要说自己甚么?

    可是,却又听得门房说:“对了,四小姐,有亲戚来访,在厅上呢。”

    文箐一愣:亲戚?自己除了沈家外,哪里还有其他亲戚?

    可是,她还真有亲戚,甚至是还有点血缘关系的。祖母庞氏那边的亲戚,从凤阳那边过来了。

    文箐都差点儿忘了庞氏还有兄弟了。庞家几十年前因皇命,不得不舍弃苏州家业,迁往了凤阳。庞氏那边,恼周复再娶妾,几十年前生隙,后来庞氏去世,庞家人归结于周复喜亲厌旧的缘故,让庞氏郁结于心而早逝,故闹翻了脸,一直多年来未曾来往。直到去年周鸿灵柩归家,凤阳那边闻讯,自家最后一个外甥竟没了,来祭拜过。

    现下来周家,却是因为闻讯,周鸿的一对儿女归家了。这才来看望。

    文箐在厅中听得这些原委,打量着厅里的一对中年夫妇——表叔表婶,由着他们哭泣诉亲情。实际上她非常生疏,不过人情上,又不能拒之门外。这七大姑八大姨的,好在周家还没这么多人情要自己应付。

    庞氏夫妇问甚么,文箐谦恭有礼地简单应对,聊得多了,才知对方确实没有恶意,也不是来索讨甚么的,心里有些安然。庞家出手倒也大方,送来的礼倒也让文箐惊了一下:一对玉环于文箐,一对沉香雕花镇纸于文简,还有好些小物件。

    文箐推拒。自己其实与之素不相识,虽说有这些亲戚关系,可是庞氏这上门,好生突兀。

    到后来,文箐才知,庞家当年因公厕生意而成为大富之家,可生来节俭,却不料因朱元璋发令迁大户至南京,或凤阳,以致大半家产抄没,幸好暗中藏在周家的产业得以保全部分,到了凤阳后,庞氏原封不动归于娘家。庞家到了凤阳,也没再抄旧业,庞氏子侄便开始另行择业。后来,庞家与周家渐少往来,庞氏如今在凤阳开了一玉器铺子,在南京开了分铺,生意倒是不错。

    庞家老一代不满周复,可是今日庞家没有没落,又感念周复当日援手替庞家保留了部分家业。原以为周鸿没了,周家这对小儿女被拐,庞氏在周家的血脉也无了。没想到,听孙家人道周家儿女尚在,这不,庞家要生怕文箐姐弟在周家过日子要瞧妾室出生的周腾兄弟的白眼,于是赶紧过来瞧瞧。

    文箐听这对表叔表婶拐弯子说这些事,心里略有些感激。可是,她又不是三岁小孩见着个亲戚便要“告状”。“三叔四叔待我无二话,甚好。表叔表婶只管放心。”

    文箐不欲收下这份厚礼,自己可没有甚么回礼。只庞家夫妇却是硬塞过来。庞氏夫妇是到孙家,文箐讶道:“孙家与表叔家有旧?”

    庞家夫妇点了个头,原来庞家女儿在去岁春,与孙家定了亲。说起辈份来,男方为孙豪的一个同堂侄儿。

    绕来绕去,文箐发现,自己竟然一直在姓孙的关系网里转圈。

    尽管正室庞氏不在了,李氏还是尽职地替文箐招待了这个表兄表嫂。只是,下午周腾归家时,却带来了一个消息——

    在庞氏那宅子里,竟然发现埋了一笔钱。三百两白金,五箱铜钱,又有一箱宝钞。

    问题是:这钱,是谁埋的?

    周家?庞家?

    文箐听得这消息,哭笑不得。人人说沈家屋外埋了千万贯家财,昔日连地皮都快翻了个底朝天,一文钱也没找到。没想到,在庞氏这个半倒不倒的旧宅子里,倒是挖出了一大笔钱来。

    这钱,怎么处理?

    正文266 分钱似分赃

    对于这种意外之财,出现在这个时候,自然对众人来说,皆是惊喜。对文箐而言,说实话,这钱正好能解她现下建屋的款项,很是及时。

    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谁埋的藏银,这是关键。否则,这钱没法处理。

    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却是邓氏。

    邓氏大发怨言:“我就说,这庶子与嫡子就是不同。难怪老太爷临终时,非要指那屋子给文简,原来是地下藏了大笔钱财呢!”

    现下她这么一说,哪怕不是周复埋的钱,也与周复脱不了干系。周复看重嫡子,这事儿,被邓氏再次说出来,刘太姨娘心里便似扎了一根针。她心里想着:为何周德全早早地便守在那宅子了?是不是当年周复背后有交待?而且,这笔钱被挖出来,好死不死的,却是庞家人来的日子。

    庞家人在,会否争这笔钱?刘太姨娘的心理非常微妙,这次没再在屋里不出门,而是到得厅上来,坐在首位上。

    庞家夫妇十分看不入眼,心中暗想那本是姑母的座位,焉能让一个妾室坐了去?可是这话,终究因为文简也是庶出。如今文简对周腾,周家庶孙对庶子,依律而言,周腾胜出。

    刘太姨娘“主持公道”,说这笔钱既是当初分家时所不知,理当分作三份。说这话时,扫了文箐一眼。文箐不吭声,既不说反对也不说赞成,她倒是想看看这帮人到底如何一个心思。

    周同虽然认为,若是父亲在世时藏的钱,临终又特意将那屋子留给文简,那对自己与三哥确实不公,姨娘说分作三份,可要是这么一来,是不是有违父命?,他终究厚道,嘴上道:“既是文简名下的宅子,如今挖出来,自是归侄儿文简。”

    邓氏恼怒地看着周同,再一次认为他心是歪的,只偏向文箐姐弟。她鼓噪起来:“凭甚么老太爷要这般偏心?早早地指了那宅子于文简,难不成是早知那里埋了钱?如此说来,周德全也是知情的……”

    周同恼怒地看邓氏一眼,道:“莫在此胡言乱语!父亲之事,你我焉能指摘?”邓氏十分不满地盯着周同,周同却已移开了眼神,转向三哥周腾。

    可是,邓氏方才说出来的话,牵扯广了,要是再往下说,文箐听得也十分恼火。她虽行得正,不怕影子斜,可是总有一人在身边说三道四,也烦得很。“四婶,周大管家是无处可去,才寄身在那。若说他是知情的,他何必守着这么一大笔钱不早开挖,非得等到三叔四叔去时才挖?反正他一个人挖了,神不知鬼不觉的……”

    周腾周同两兄弟去,是凑巧碰上这事,到得文箐嘴里,却好象是周腾他们去了,指着地开挖一般。她这话堵得邓氏再没任何籍口说三道四,邓氏恨恨地盯着她,说不出话来。

    李氏也不乐意了,前些日子,她钱周转不过来,借了任家的,还没还清呢。若是有了这笔钱,自是好了。三百两白银,那可不是小数目。“姨娘说的倒也没错。这笔钱本是无主的,如今既然发掘了出来,不论是父亲藏的,还是母亲藏的,毕竟都是咱们家的……”

    她这话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要将庞家人排除在外。

    庞家夫妇先时一直忍着,这时再被她故意摘出来,免不得道了句:“这宅子还是我庞家所建,昔年我们庞家送于姑母的呢。焉知不是我庞家藏银?”

    邓氏与李氏立时双目圆瞪,看向这个外来要分钱的人:“虽是你们庞家所建,可是现下乃是周家名下,难道庞家还想收回?”

    庞家夫妇也不甘示弱道:“要依此理,那房子现下也不是你们二家名下,如今是文简名下,埋银又与你们何曾有半分干系?非得分了它?”

    邓氏小声道了句:“这乃是我周家之事!”

    李氏瞧向文箐,道:“箐儿,你说呢?”

    文箐见她逼着自己表态,她虽然闹不明白庞家夫妇的目的,不过看在祖母份上,却又是得罪不得。而周腾周同这边,亦是不能直接反驳,故而,缓缓道:“我?我怎知那钱是谁埋的?要是表叔家祖上埋的,那按理是表叔家取得;要是祖父祖母在世时埋的,自是叔叔婶婶们作主……”

    这话,又拐回了谁家银子这事上来。周同缓缓道:“说来也奇怪,这钱却不是埋在一处。”一处是在那芭蕉地下的铜钱与宝钞,一处则是井缘一侧的白银。

    周腾瞪了弟弟一眼,见他老实地说出这两处来。他本来心中便怀疑那银子有可能是庞家人所埋。毕竟,后来禁银,以他对父亲周复的了解,父亲不是二嫂,是不会违律藏银的。

    文箐听得两处挖出钱财来,愣了一下。移芭蕉是自己决定的,移出钱来不可避免。可是好好的井,怎生去挖了来?“四叔,难道现下那宅子已开始刨地三尺了?”

    周同脸一红,支支吾吾地道:“这个,这个……”

    周腾道了句:“不挖,怎知井边还有藏银?”

    李氏也好奇地问了句:“宅子全翻开了?”

    这短短一日不到的时间,怎可能将那地翻个遍?周腾瞪了李氏一眼,道:“才翻得一小片院子……”

    文箐一听,便知这下那房子又得停工,只怕现在工人全在那院子里、旧屋墙下,到处刨地呢?这一刨,周德全与陈妈他们连个呆的地也没有了。也不知他们在三叔面前有否受委屈?

    邓氏便道了句:“还没挖完呢,那谁知还有没有旁的……”被刘氏一记利眼睃得住了嘴。

    只是,这钱如何分,还是吵将起来。周家人不想庞家人得利,庞家人不服,立时吵闹起来,两家针锋相对,一些陈年旧帐都翻了出来,彼此没了好言语。

    文箐见诸人这般扯皮,果然一有了银财就坏事,心中很是烦躁:“三婶四婶,这银子一事,若是闹大了,也不是好事。家中藏银,不就是违律吗?要是传到外人耳里,到时讦举了,就算只涉及咱们,倒也罢了,若是论及祖父在世之事,岂不是为官不正,知法犯法?”

    此语一出,谁也没了声息。周腾瞧了一下屋内,倒也无下人,只有庞氏夫妇,便道:“现下都不是外人,如今这事,却是张扬不得。”

    庞家夫妇不过看不惯李氏与邓氏的嘴脸,适才亦是争一口气罢了,略一点头,表示此事不会从自己嘴里泄露出去。

    李氏去关了门,道:“可这挖银子的事,那边宅子上的人,又不是没长嘴?焉能捂得住?”

    周腾道:“这个倒是不怕。只要传出去的不是父亲埋的便是。前年,曾家挖菜地,掘得几百两白金,不是都按值换成了宝钞了?”

    这事传闻甚广。曾家垦地,欲在地中间挖一个窖,没想到竟挖出来一笔藏银,于是上缴,朝廷依值,收了白银,给他折成了宝钞。

    周同提醒道:“这钱究竟是谁埋的,不如且先仔细瞧瞧钱上是否有印记。”

    藏铜钱的箱子因为太重,又埋在土中,受了潮,早就半破损了,在旧宅子处已换成箩筐装了。铜钱好些发霉,原来靠墙外围的斑斑驳驳,幸好也不是全部。辩论铜钱制式,乃永乐年间所造,显然非庞家所埋。再瞧宝钞,虽有厚厚油纸包裹,却也浸了些水渍,上面十来张都有霉迹,好在下面的都无损。这个,不好说了,因为宝钞印制,都是“户部”制,洪武年月日。

    周腾问弟弟道:“从哪年改为‘户部’制的?”

    周同一愣,摇了摇头,道:“这个,且得查查。”

    李氏与邓氏可没管这个,只顾着数钱了。铜钱合计为三万五千文,宝钞为一万二千贯。

    刘氏盯着庞家夫妇道了句:“这还需查甚么?既然这是与铜钱在一处埋的,自然都是咱们家埋的。”

    这话也不为过。庞家夫妇道了句:“不是我家的钱财,我们也不眼红,再说我们家也不缺这点。”

    待银子搬上来时,先是一坛碎银,无从辨起。其他两坛却是整锭,细瞧,发现为高祖时制。好在是有一坛上封口处略有字迹,依稀认出来为“庞”字。

    庞家夫妇这时便道了句:“这银,只怕是我家祖上所藏,钱么,想来是姻亲家所藏……”

    话未落音,刘氏抢先道:“不见得就是庞家藏银。若是当年夫人出嫁时呢?”

    若是周庞氏藏银,亦说得过去。只是,刘氏这话,显然是不想让庞家人得了这钱去。

    庞家夫妇听得这话,恼火地瞪着刘氏,反唇相讥:“宅子为我庞家所赠,这银子明明是高祖时所制,太宗时已禁银,凡家中藏银悉数上缴,难道周家敢违律?”

    这话顶得刘氏张口结舌。

    可庞家夫妇早不来,晚不来,却是今日到得周家,偏周家无意中掘地得银。免不得就有人多想,尤其是有心想找事的邓氏,她瞧向文箐:“这宅子动工多日,怎的就今日发现了这银钱?这般巧的事,箐儿,你说奇与不奇?”

    文箐见她要将火烧向自己,有些厌烦。一涉及到银钱,邓氏与李氏都不会好说话,尤其是这宅子现下在自己名下,她们生怕自己据为己有。可是自己要是主动松一下口,对方则会更进一丈。她本不是特意想分这钱财去,此时也恼火地道:“四婶问我,我又问哪个去?要是我说一句大不敬的话,这钱若是我藏私,焉能让三叔与四叔去的那日,发掘这钱来?早一日晚一日不更好?”

    这话说得十分利害,庞家夫妇本以为文箐是受欺负的那个,听得这话,才晓得李氏与邓氏在文箐手上并不能讨得好便宜去。

    其他人不吭声了。

    可是,三百两白银,值三万贯钞,很大一笔钱了,难道就这么给庞家夫妇?周家人不甘愿。可要是不分与庞家,说是周庞氏所埋,那周复昔年便是违律。庞家夫妇要是不高兴,定是会传扬开来。

    周腾想了想,这钱得给,于是讪笑着看向庞家夫妇,道:“姻兄,你瞧,这钱……”

    庞家夫妇对视一眼,道:“我等不过来探亲,没想到宅中还有这笔钱所在。既是意外之财,姻兄意下如何?”

    周腾深吸一口气道:“咱们本是姻亲,只这笔白金着实无法判断是令祖父所藏,还是先母所藏。不若,一分为二?”

    庞家夫妇见他没起独占之心,点了点头。

    这不是白白便宜庞家了?刘氏瞧向周腾,方要开口,而邓氏亦鼓着眼要噪舌,却被李氏拽住:“你分清好歹。”

    然后,剩下的钱,周家又分作三份。文箐姐弟得了五十两白银,四千贯钞,一万来文铜钱。

    本来要吵作一团的事,结果因为文箐先时说的,祖父的名声、违律一事,就这样悄悄地分了这笔钱。

    邓氏想起先时李氏说的话,此时旧话重提:“那宅子,谁晓得哪处还藏有钱?”说完瞟向文箐。

    文箐不甘示弱地道:“不错,为表明我清白,我想,那工人还都是我请的呢。如今房子不盖了,个个在掘地,谁晓得他们会否藏私?四婶要是乐意,只需多请几个人,带足了镐铲,掘地三尺,我与弟弟自是不吭一声。只是,掘完地,那宅子莫要成了菜地。”

    邓氏没想到文箐这般爽利地同意了,可最后那句也让噎死了。可是当着一众人就这么着再次被文箐给堵了回来,没了面子,心中很是不甘,小声道:“铺平则是。”

    文箐恼她尽找自己麻烦,而且宅子一建成,再不用担心自己没有住处了。这些日子,在周家住着,受够了邓氏隔三差五地找茬,说些阴阳怪气的话,便没好气地道:“常熟的老宅子,那些个书房,书楼,是否有暗门,是否哪个藏画后面,又有藏银,四婶是不是也要好好查一查?到时大家也分上一分?”

    书楼画册,分家时,全归于周同。文箐这么一说,邓氏满面通红。

    周腾可不想家丑出在庞家人面前,便道:“这白银一事,捂是捂不住的。我明日便去衙门汇报了。”

    文箐还想收着白银等着涨价,看来也只能换成日后不值钱的宝钞了。只是,好在有这笔钱了,新宅子也就不用动用陈管事的钱了,文箐又松口气。为防万一,生怕李氏又打自己这笔钱的主意,要是拦下不给,自己又不能与她撕破脸来。便道:“三婶,那弟弟名下的这点子钱,我便让周大管家明日拉走了。那房子正差钱,盖不下去呢。”

    李氏讪笑道:“也行。”

    庞氏夫妇道:“明日我们夫妻正好去阳澄湖祭一下祖。”

    文箐客气地对他们道:“表叔表婶来得正好。清明时,周大管家正好修葺了祖坟,某处地下陷,有积水……”

    正文267 急流暗涌

    由于埋银一事,结果旧宅子真个儿是刨地三尺,角角落落都挖了个遍。但是,终究也没再挖出甚么钱来,李氏邓氏也没好意思再叫嚣。文箐趁休沐的时候,去看了眼,千疮百孔不说,连原旧宅了屋脊也翻开了。

    这么一来,又得平整地面,又得重整旧屋子,工期至少又得耽误个十天半月了。

    文箐听陈妈愤愤不平地道:“瞧,三爷生怕藏在墙里瓦下,屋脊下的上梁钱翻了出来,也不到百文。”她越说越气愤,心想若是夫人在世,哪容得了三爷他们这般行径?牢马蚤满腹地道:“小姐,三奶奶四奶奶这是欺负人……凭甚么他们分了去?这明明是少爷名下的宅子……”然后,她又怨怪陈忠:“那日里,那钱就不能就让三爷拉回去了!”

    文箐知她是向着自己姐弟才起了独占之心,开解道:“好了,好了。这事儿就这么着吧。若是没有一文钱,咱们不也是咬牙要盖这屋子吗?如今得了三分之一,起屋已是轻松。何乐而不为?”

    李氏与邓氏是欺负人,可是没办法。谁让文简小,当了家?如今家业捏在周腾手里,周腾发话,自然是遵从,至少,他也没全霸了去,不是?再说,文箐也不想靠祖宗的剩饭来养活自己与文简。有,是好事;没有,则需得自己奋发图强。

    陈妈听得这话,稍宽解些,小声道:“那,庞家送的,小姐收下吗?”

    庞氏夫妇得了这笔意外之财,终究是过意不去,见文箐姐弟起屋用钱十分紧张,非常大方地拨出五十两白银的份额于文简,道是贺新屋之礼。

    文箐摇一摇头,道:“哪好意思要?他们带来的见面礼甚是贵重,我还愁如何还礼呢。”总让人同情,接受别人可怜自己的目光,实在是受不了。

    陈妈见小姐这么好强,便也没再多说甚么。文箐转移话题道:“听说,奶牛这几日产奶不怎么样了?”

    陈妈见她是这个话题,立时来了兴致,道:“可不是?我就怨栓子他爹,牵了这牛回来,如何个养法,也得问清了。”

    文箐笑道:“这怎么能怪陈管家?北牛牵到江南来,怕是同那白菘一般,移到旁地就长成了油菜,不仅是人有水土不服,牲畜有不适,就是这作物也有水土气候一说。”

    她说着这话时,却瞧见小女娃叶子正端着一个罐子向牛圈方向去。对于这个人,她向来采取无视之状,可是终亏是心中有愧,又做不到真正的无视。忍不住问道:“她去挤奶?那牛不会踢着她吧?”

    陈妈小心地察看小姐颜色,见她眉间流露出担忧,便道:“倒也不曾。前几次她见得周管家在挤奶,很是好奇,非要抢了这差使去。”

    文箐点了个头,对于这种小童工,给她一口饭吃,让她做点儿事,或许倒是于她有几分好处。终究,这是古代社会,不是后代。“她吃得如何?”

    陈妈见小姐问得细致,便一一说起叶子的近况来。“莫瞧她瘦,吃得还真不少,栓子吃三碗,她竟也能吃两碗多。现下长了些肉,力气大了,一小桶水,也提得动了。人倒是勤快,不偷懒儿,我们起得早,她也不贪睡,早早就备了水……晓得少爷爱喝牛奶,生怕那牛奶被雇来的人不小心挤了去,每日里在灶间烧了火,再去山上打了些草回来,便看顾院子里的木材,又守着那牛……”

    “等过些日子,咱们境况好些,也给她份工钱吧。”文箐没想到这一个小女娃,竟干得这么多活儿,也是十分吃惊: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她没提家中姐妹兄弟?”

    “小姐要给她工钱?咱们养着她,给她饭吃,不嫌她在眼前晃就已是待她不薄了。”陈妈迟疑了一下,略摇了摇头,叹口气道:“小姐,各人有各人的命。她在眼前,你心中不好受,还管她作甚?先前我本打算寻户人家送了她走的。听她与栓子提过,家中兄弟姐妹不少,若是她家全来,这里,哪呆得下?”她虽然对叶子心生同情,不过是出于为人母之心,可是作为周家人来说,肯定是不喜章家儿女。

    文箐也叹口气,道:“当日遇她爹前,我在庐山抽得一签,道姑劝我:莫计前嫌,放宽心思少恶念。思来想去,这前嫌只怕也是有她家一份。我呢,如今日子好过些,她章家现下如此,多少也因姨娘当日之事,说来说去,于她章家,终究是我们欠一份人情。”

    说到此处,一时不忍,脱口而出:“要不然,改日阿素姐归来,让她带了章家人去到常德。既不在我眼前,又……”

    陈妈闻言,继续洗着盆里的衣物,暗叹小姐菩萨心肠,满口称道,说这个主意不错。

    文箐见她好似并不真心实意赞同这个主意,复劝道:“都是孤儿弱女,她比我处境还差……”

    嘉禾提着满满一桶水过来,听得这话,以为小姐说自己,感激地看小姐一眼,小声问道:“小姐,少爷喜欢吃口条,村里有人在杀猪,咱们要去要去买来?”

    文箐听得,喜道:“快去。多买些肉,今儿给所有工人都加两道菜。昨日得了钱,还没感谢大家辛苦了。”

    陈妈笑道:“小姐,你得仔细了,这些人在咱们家吃得过份好了,只怕回头到别的人家他们也依咱们家要求来,旁的人家可不乐意了。”

    文箐呵呵一乐:“难得高兴嘛。再说,幸亏他们挖地仔细,要不然,哪里得来的那笔意外之财。”

    陈妈觉得小姐有时万事想得开,得了好处绝不吃独食,这种性子,千万个人里也难挑其一。

    沈家当日就闻听周家掘地得金,立时赶了过来,没想到周家此次平平静静地分了钱,也没见文箐有什么怨言,沈贞吉转了一圈,自是走了。

    沈于老太夫人知晓事体后,对儿媳孙媳说道:“我就说,箐儿这个性好。日后进得我沈家门,必是对诸位弟妹迁让,家中不会有纷争。”

    先时,因为文箐在杭州替沈吴氏出主意,谋得钱财,虽然沈家感慨文箐出了大力,可是姜氏与沈母都十分担忧,沈颛娶这么一个娘子,太过于能干,而且精于钱财谋划,日后,沈颛岂不是弱上几分?其他兄弟妯娌焉有抬头之处?

    沈父沈澄有所反对,认为一个女人太强势,则阴盛阳衰,尤其是孙儿沈颛过份老实木讷,只怕……可老太夫人现下发话,便只将话闷在心底。沈母思及自己与姜氏齐氏之间的关系,亦是感叹:儿媳过强,家姑势弱。

    沈贞吉对妻子姜氏道:“文箐识大体,不计小节,仁善乐施,持家有道,其胸襟宽广,世间男儿之肚量亦少有与她,与其母相较,也胜过不少。颛儿得妻若此,何其至幸!”

    姜氏虽虑儿媳过于能干,日后恐居于自己之上,只是如今文箐深得沈家老太夫人喜爱,尤其是沈贞吉是赞不绝口,每每提及文箐,眉间便有几分喜色。

    华婧十分认同姆妈的看法,她为弟弟担忧,认为弟弟不开窍,又想到那活泼的孙豪,只觉有所隐忧,却又不好与弟弟坦言。弟弟喜欢表妹文箐,这是一看即知的事实。文箐在沈家,沈颛总是静静地呆在一旁,眼也不眨地看着表妹,偏文箐总是没注意到这些,于是弟弟的目光专注得令华婧十分心酸。

    文箐只想着建屋子,担忧着周珑的婚事,思索着三舅姆的那块地皮怎么能才找到一个好合作者,关于自己的个人未来婚事,她依然认为漫长而遥远,全然不知沈家人对自己的诸多不一的看法。

    事实上,七月份,接下来又发生了几件事。

    第一桩,好似与文箐无关,却是暗中推动了周家与江家还有任家的关系的一个人出现——钦差中使刘宁方走一月,北京又派出一个内使王宠前来苏州征收阔白三梭棉布。织造局上缴困难,至民间,棉布本少产,更何况是阔白三梭布?征缴不得,一匹计三两白银折价。这事儿,闹得民怨沸反盈天,惊动了苏州知府况钟。

    可是,任家与江家却也因此事闹起了嫌隙。江家上次因给任弛出主意,讨要一人情,便是向任家要了贡项,正是这阔白棉布。如今哪想到钦差才走,又来内使?这下,江家也交不出来,却只能出银钱抵差使。江家向任家求助,结果织造太监处本已为难,哪能保全他?只?br /

    明朝生活面面观(完结)第135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