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哎,你什么时候瞎的 作者:茂林修竹
第136页
可想而知, 闻风前来关注他的那群人, 八成都是“忍无可忍”的老实人。并非主动为难女人, 纯属被“女拳”逼迫太甚——她们连男人有繁衍权都不承认!事关全体男性的生存权, 我们退无可退只能奋起作战——的“被迫害的温和男性们”。
而众所周知,“被迫反击”的温和男人的世界里, 女性才是极端分子和受益者,男人是忍无可忍的被歧视和被压迫者。
而被他们推举为理中客代表的博主,居然敢说女性确实受到了压迫和歧视。居然没有提高额彩礼对男性的迫害, 甚至还认为跟已满14周岁的妇女结婚生孩子是漠视法律的万恶陋俗……那肯定是(又一个)背叛了良知和真相,想转行恰女拳饭的营销号呗。
最初他们倒也没有跳出来骂, 毕竟“温和男性”嘛。
只是扭扭捏捏的评论说——农村男童也很凄惨, 也有辍学打工的。而且数据表明, 农村留守男童的数量比留守女童高很多!总体上农村儿童的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贫困问题, 不存在性别问题。只呼吁关注农村女童, 强调女童困境, 是制造性别对立, 加剧农村男性受到的污名化。
郑莹颖看到这条□□评论,不由有种时光倒置的错乱感。
——想当初这位副教授,不就用同样的话术来跟她争辩吗?
而这位副教授, 在发表了这篇博文后,也一反往常面对“女拳”的那种有些清高的——“平时能听我的课的最起码也得高考650分以上考进汉大。我向你们这些没机会听我授课的人传授知识,是出于我对公众的责任感。你们听得懂的就听,听不懂的我也没必要听你抬杠”的——学者气质,居然亲自下场跟人在评论里解释起来。
他的第一条回复是,“指出一种现象存在,并不意味着否认另一种现象存在。”
可惜教授根本就不明白,没人想跟他就事论事。承认“男女不平等,并且女性受歧视”这件事本身,就是不被他的粉丝所容忍的——谁叫他火起来,靠的是那句“女权甚至不许男人有繁衍权”呢。虽然这并非他的初衷,但他吸引来的就是这么一群人。
平时他觉得这些人温和,讲道理,能沟通,是因为他说的话恰巧都是这些人爱听的。
而现在,他却是想要这些人看到另一面的事实。那他们的态度,当然就又截然不同了。
——他的解释,根本就不被接受。
杠精们追着他打,誓要说服他承认“不存在男女不平等,一切都是因为穷”,至于未成年妈妈——已满14周岁的妇女,怎么就不能生孩子了?赣南省更大的问题是高额彩礼!
你跟他说甲,他非要跟你说乙。
——教授终于被逼出了情绪,好吧,那就先来说乙。
“你们所谓农村留守男童比例远高于女童的数据,首先是几年前的旧数据,并非今年最新的数据。而造成这种数据的原因也很简单。其一,314岁留守比例最高的这个年龄段,留守地区里性别比例逼近120,男童占比逼近55%。留守男童比留守女童高9个百分点才符合自然分布规律。”
“其二,这个数据统计的是017岁的总体数据。而众所周知,留守女童比例最高的年龄段在314岁,幼儿园到义务教育的这个区间。为什么义务教育阶段,出生数量更少的女童,留守比例却能高过男童?很简单,因为家庭会更积极的去设法解决男童留守问题,更倾向于优先带男童进城接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
“而1517岁的留守里却几乎没有女童。为什么?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童已经有能力进城打工补贴家用了,而留守男童却可以在乡镇里接受高中教育。”
“并且留守女童相对于男童,还面临着性侵害等问题。你们拿留守儿童来说不存在性别歧视——根本就站不住脚。”
“但留守儿童当然是贫困和城乡二元化造成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把着眼点落在性别歧视上毫无意义。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需得振兴乡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易地搬迁,实现城乡一体化。事实上我也从来都不赞同在这个问题上专门帮扶女童,因为这解决不了根本矛盾。”
虽然吵了半天,说了一堆让粉丝情绪激动的逆耳话,但最后得出一个“把着眼点落在性别歧视上毫无意义,解决不了根本矛盾”的结论,粉丝们多少还是认同了的。
于是便乘胜追击,“辍学打工不也一样吗?要不是没钱,谁会让孩子辍学?归根到底,辍学打工只是贫困问题。”
教授对此没有做出反驳——只是像一个微博女权一样,说了句情绪化的,“可是,凭什么哥哥弟弟可以继续读书,谋求改变命运。‘她’却只能辍学打工,十五岁嫁人换彩礼,牺牲一辈子的前途?全家头上都压着贫困,她的头上却还压着自己的哥哥弟弟。她到底是被贫困压着,还是被自己的父母兄弟压着呢?”
。
听到这里,苏禾的心不由就沉了一沉,“……是那个小姑娘问的吗?”
郑莹颖情绪已经翻涌上来,却控制不住嘲讽,冷笑道,“没,我问过,就是教授自己说的。”
“……”苏禾想了想,“这个人其实也没你想的那么不可救药。”
“错,”郑莹颖又流露出了那种痛快中,又夹杂着些悲哀的目光,“大错特错。这个人其实什么真相都知道,什么道理都明白。但如果没有这次灵魂互换,他只会揣着明白装糊涂。你喊疼的声音大了,他还嫌你没大局观。但落得要自己受的时候,就非得问一句‘凭什么’了。”
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