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26页

      五年登基三年模拟 作者:温不染
    第226页
    “……”
    听了她这番长篇大论后,皇帝不禁拧起眉头,面上的神情略有些动摇。
    他明白明昙的意思。
    在一个帝王拥有足够功勋和民望的情况下,封禅之礼便可以反哺自身,使其英名传扬四海——因而,在后人口中得来的也绝不会是讽刺,而是切切实实的称颂与感慨。
    可自己……当真是一个足够圣明的君王么?
    明昙又拿起一只柑橘,望着父皇犹豫的表情,几乎是瞬间就猜到了对方的所思所想。
    她撇撇嘴,无声叹出一口气:真不知道为啥,父皇平日里处理政事时不是很果决的吗,怎么现在又忽然变得优柔寡断起来了?
    明君包袱也太重了吧!
    她剥掉橘子皮,还细心地扯了扯上面覆着的白丝,方才抬手将它丢入皇帝的瓷碟里,眯着眼睛道:“好啦,依龙鳞看,您也不用再纠结这些有的没的啦!如今民间早已盛传陛下将往沅州的消息,您若是不去,岂不会让天下百姓寒心?”她狡黠一笑,悠悠道,“事情已成定局喽,父皇还是放下这些曲折心思,安心筹备封禅大典罢!”
    皇帝眨眨眼,望着碟子里的柑橘发愣,半晌才猛然醒过神来,哭笑不得地瞪向女儿,“好哇!朕就说为何民间的消息会传得这么快,果然是你这丫头的手笔!”
    “哎呀,龙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嘛。”明昙歪着脑袋,朝皇帝讨好一笑,“何况您看,百姓们都对此事这般激动,父皇又怎能忍心拂了他们的意呢?”
    “……你啊你啊。”
    皇帝无奈地摇了摇头,拿起她给自己剥好的橘子,叹息道:“既然民间情形如此,那朕还能如何呢?只好顺了你这丫头的意……待到开春之时,便即刻启程,前往沅山举行封禅大典罢。”
    他话音刚落,明昙便眼睛一亮,小小欢呼一声,喜悦的情绪溢于言表。
    好耶!
    千古一帝的称号近在眼前啦!
    皇帝受她感染,也是一笑,但复又似是想到了什么,忽然眯起眼睛,盯着女儿看了半晌,终于慢悠悠道:“只不过,还有一件事……”
    “啊?”明昙眨巴眨巴眼睛,“父皇请说?”
    “先前沅州赈灾过后,成果斐然,朕不是还欠着你一个赏赐么?”
    皇帝掰下一瓣橘子,丢进口中,对女儿缓缓道:“既然这回碰上了封禅良机,那朕便正好还一还债,赏你个恩典,允你一起前往沅山受封罢!”
    ……
    “受封?受什么封?我有什么封好受?”
    明昙单手托着下巴,茫然地望向林漱容,满脸写着迷惑,“父皇到底是想干嘛啊?”
    林漱容摇摇头,拿起一只明昙从天鸿殿里打包回来的柑橘,看了两眼道:“这柑橘成色甚好,滋味也甘甜,兴许能让母亲拿去钻研新点心的样式……”
    “拿走拿走别客气。”明昙大手一挥,豪放道,“父皇给了我好几筐呢,正愁吃不完,你临走时记得多带些回府上!”
    “好,多谢殿下。”
    反正最后做出来的点心也会进到九公主的肚子里,是以林漱容压根没有推辞,大大方方地应下,这才回答起她刚才提出的问题,“君心难测,随行封禅大典也是天大的恩赏,殿下大可不必如此苦恼,总之定是好事。”
    “……好吧,只要别是个什么皇太女就行。”明昙撇撇嘴,小声咕哝道。
    林漱容无奈,伸手在她额上敲了一下,“怎么可能?陛下会有分寸的。”
    明昙也知道自己这个想法纯属做大梦。她嘿嘿一笑,顺势拽上林漱容的手臂,把对方的指尖捏在手里把玩片刻,忽而挑眉道:“说起来,若是一同前往沅州的话,你能不能跟着我一起去呀?”
    “……我么?”
    林漱容怔了怔,摇摇头道:“封禅大典是祭天之礼,唯有得了陛下准允的皇室中人可以参与。如果严以按照古时礼制而言,女子本该没有资格随行——不过好在本朝太。祖封禅时,便携了宣惠皇后与太子同行,对女子的要求也不再有那么严苛——所以殿下能去,但我……却是定然不成的。”
    封禅大典的礼节繁琐复杂,沅州旅途也遥远,一去又要花费多日,对于每天都恨不得腻在一块儿的两人来说,已经可以预料到那时难捱的情况了。
    比起林漱容来说,明昙显然更加不乐意。她皱着眉头,眼珠子转了两转,忽然一拍桌子,醍醐灌顶道:“不对呀!你只是不能去封禅大典,又不是不能去沅州,咱俩根本不用分开嘛!”
    “嗯?”林漱容怔了怔,挑起眉梢,有些没反应过来,“殿下何出此言?”
    明昙舔了舔唇,望着她难得如此迷茫的神情,心中一动,于是笑着凑上前亲了亲对方,贴在人怀里缓缓道:“卿卿忘记啦?沅州这会儿,不是还在动着一项大工程么……”
    听她这么一提,林漱容顿时反应过来,有点惊讶地指了指自己,“所以说,殿下是想让我托词监工之名,随行帝驾,一同前往沅州?”
    “正是如此——”
    明昙满面春风,又“吧唧”亲了她一下,十分笃定道:“父皇那边一定会同意的,你就放心好啦!”
    沅州眼下今非昔比,是归属于九公主名下的封地。不过顺路带一个人过去参与修渠罢了,是再正经不过的私事,哪能轮到那些官员们置喙?
    第2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