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29页

      吃掉这只蟾蜍[娱乐圈] 作者:成于乐cyber
    第229页
    万金点点头,却是一时无话可说。
    “还有件事儿。”苏晋江又说,“今天那个记者说的,我觉得是个问题。我现在的形象跟以前不太一样了,还按以前的路线走,可能不好。”
    “什么?”万金愣了愣,马上反应过来,“你是说,你想重新定位你的人设?”
    在耀峰时代,自从苏晋江以“晋江仙君”这个角色走红,公司就一直让他走这个路线,以带有古典气质的温润君子的形象示人。
    到了辛兴这边以后,万金也想过借着这个机会让苏晋江转变人设,重新对他进行包装。不过辛兴的商务部门对万金的提案很犹豫,没有定下最终的结论。
    万金可以理解公司的犹豫。苏晋江的这种古典君子人设,跟他的个人气质结合得刚刚好,在目前的当红小生当中可谓独树一帜,完全可以打造成苏晋江的个人品牌。
    可这种人设的缺点也同样明显。翩翩君子,温润如玉。这般形象自然能够长期吸粉,代价则是必须掩盖掉所有瑕疵。因为完美,所以脆弱。
    基金门事件就是一个巨大的教训。假如苏晋江的人设是丁梓衍那种口无遮拦不怕招黑的类型,他在个人形象方面遭受的冲击会将小很多,不至于一落千丈难以收拾。
    苏晋江这次复出翻红,许多人心里都怀有同样的疑问:他还能重建过去的人设吗?如果重建起来了,这一次又能保持多久?
    今天那个记者的提问,其实也暗藏了这样的居心。
    万金无法理解苏晋江真正的担忧。他的人设经不起第二次崩塌了,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重建。从现在到明年他的生日,他只有这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去努力扩大自己的赢面。他的筹码本来就不多,不能承受较大的风险。改变人设固然也有风险,但总是要比人设崩塌来得安全。
    万金考虑了一下,“重新包装你的形象是肯定的,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吧。你这一进组,大半年没曝光没宣传,想包装也包装不起来啊。等你这部片子出来,公司结合着作品做一波宣传企划,名正言顺就转型了。”
    “我知道。”苏晋江说,“正式转型肯定得等到作品出来以后才行,不过我想从现在就开始做铺垫。”
    对于自己今后的形象定位,苏晋江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规划。外在的包装越少,越贴近真实的自己越好。
    因为只有最真实的东西,才经得起反复的磨砺和颠覆。
    在辛兴公关团队的运作下,苏家打架的新闻开始逐渐往娱乐大众的方向发展。不仅以各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登上了一些八卦网站的头版,还在一档风格轻松搞笑的娱乐新闻节目中被主持人播报了。
    但所有这些调侃并不是为了让苏晋江难堪。每一则报道的最后都会抛出同样的论调:清官难断家务事,公众人物也是人不是神。一家人本来应该同舟共济,分担困难和风险,有什么问题可以坐下来好好谈,何必非要互相添堵,让彼此都不好过呢?
    经过这番宣传,苏家打架事件成为了跟普通人家吵架一样的鸡毛蒜皮,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点调品剂。
    这样的基调一定下来,那些拿着苏晋江家庭问题质疑他为人虚伪的论调,都在无形中带上了阴谋论的色彩。公众普遍的看法是:谁家里还能没点事儿呢,这样就被说成虚伪,有些人应该是为黑而黑吧。
    苏家那边,潘玉兰的反应也很及时。她很快就接受了一个采访,透露了这出闹剧的起因是苏晋溪的学业。
    这么一来,不仅让家庭纠纷进一步缩小成为叛逆期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也让苏晋江彻底撇清了关系。
    苏晋江本人则再也没有对这件事发表任何意见,保持着得体的沉默。
    这事刚刚闹上新闻的时候,潘玉兰家的亲戚估摸着,苏晋江和潘玉兰为了维护公众形象,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肯定要放软身段来求他们和解。
    结果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舆论发展的风向怎么看都是对他们更不利,潘玉兰还不断暗示他们,自己跟媒体很熟,掌握着话语权,好不好大家一起再上几次新闻,看看最后谁更丢人。
    潘玉兰唱完了黑脸,苏晋江又出面唱了个红脸,以潘玉兰的名义请这帮亲戚在本地最高档的酒店吃了顿饭,也让潘玉兰挣回了一点面子。
    至于苏晋溪本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从小被保护过度,只敢在自己的安全区里横着走,一出安全区就秒怂。况且这次的事确实因他而起,让他背锅也没冤枉他。因此他只在潘玉兰面前稍微咕哝了几句,对外一声也不出。
    又过了几天,舆论热度慢慢消退,这起风波终于算是平息下去了。
    苏晋江进剧组的前一天,万金又过来找他。这一回,带来的是有关何如许的消息。
    万金找到了苏晋溪遇到的那个经纪人,顺着这条线一路挖下去,费了一番不小的周折,最后挖到了何如许。
    这个结果,既在万金的意料之中,又在他的意料之外。
    很多人都怀疑何如许有一个藏得挺深的靠山,但谁也没查到过什么。无论何如许还是他的那个靠山,做事都非常谨慎,不泄露一点形迹。直到这次,才终于让万金找到一个小细节,发现了费长槐在中间穿针引线的痕迹。豁开一道口子,底下更多的东西就都露出来了。
    第2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