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页
手背 作者:亿本正经
第97页
女记者听着彭朗的声音,福至心灵。
她离开之前,同彭朗说,很久以前,他们在海城的小岛上见过几面。彭朗看着她黑亮的凤眼,合欢酒的味道在一瞬间跃上舌尖。
这位女记者名叫江予眠,当年大概和阿晏有过一段情愫。
彭朗没有在她面前提起阿晏,江予眠也像从来不认识阿晏,两个人简单谈及海岛上的回忆,把三个人的画面自动删减为两个人的。
感情问题错综复杂,彭朗只是猜测江予眠和阿晏应该分得相当难看。他不爱掺和旁人的情感纠葛,也就只字未向阿晏提起,自己曾和江予眠见过。
阿晏喝掉剩下的半碗酒,看向彭朗说:“我在《江河报》有个朋友,做摄影。听他说,朗郁悄声给报纸捐了一批设备。你们也关心西南农民的事儿么?”
“我们是很关心。”
西南的咖啡豆缺乏世界定级,买卖价格因此没有参考。企业向农民购买咖啡豆,可谈空间很大。农民处在弱势地位,一年到头赚不到什么钱,自然没有热情再种咖啡,多数咖啡地便改种别的农作物。继续种咖啡的农民,因为穷困,无心无力提高咖啡的质量,这也是国内精品咖啡的困境。
朗郁有自己的种植园,现阶段不受别家农民的影响,但是随着商业版图的扩大,订单激增,又难免需要借助旁的力量补充原材料。行业内的上中下游,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朗郁关注长远利益,多过眼前的蝇头小利。
彭朗从去年就在推进成立助农基金会,他帮助农民,一方面是为了利益,另一方面也的确对农民有感情。
他的父亲自幼在西南长大,长年累月地同彭朗讲述农民祖父母的故事。
彭诉仁这样做,彭朗不知他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维护社会形象的需要。
假如单是为了维护社会形象,关起家门了,又何必谆谆教导?
不过彭家人演戏演惯了,父亲看不穿儿子的顽劣,儿子猜不透父亲的心思,死者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切真实都掩藏于表演之下。时间久了,没有谁能分辨哪一分钟是真的,哪一分钟是假的。
彭朗宁愿相信他的父亲曾有一刻真实。
彭诉仁曾经参观过彭朗在西瓦台的公寓。那时,彭朗的客厅里挂着一幅歌川广重的《三留野宿》,画的是绿山麦田,农民半蹲在田里,农妇头顶茶具,牵着孩子穿越田地。
他的父亲看着那幅画,缄默良久,末了两只老手相握着搓磨两下说:“画儿很好,家里也收拾得不错。”
彭朗把那幅画送给了父亲,彭诉仁带画回彭家别墅,石渐青拒绝浮世绘进入家门,彭诉仁便拎着画作去了彭氏酒店的办公室。
时至今日,彭朗去他父亲的办公室,还能看见那幅画安静地斜靠在墙角里,画面朝着墙壁放。
他不知道父亲这么做的原因,也从来没问过。
彭诉仁很少真情流露,行事风格通常以利益为先。彭朗不清楚父亲对于农民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就像早些年,他也时常怀疑父亲是否为了彭郁的死而难过。
彭郁走后,彭诉仁迅速清理了小儿子的遗物,一滴眼泪也没掉。
彭朗尝到回避的甜头后,就不再探究父亲的心理。
真心也好,无情也罢,越思考越要揭开伤疤,何苦。
彭朗带着彭郁留下的那份温情,没有在寂寥的家庭中,彻底丧失人的温度。
他用一部分温情做助农基金会,彭诉仁听说儿子做慈善以后,给予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和金钱帮助。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彭诉仁顺嘴陈述一遍儿子的好人好事,语气相当平实,万分低调。
大众很吃这一套,彭氏好评如潮,连续多年吃到优良社会形象的红利。
彭朗从他父亲那里,学会了如何操纵社会舆论获利。他秘密资助《江河报》做西南咖啡农的新闻,同时提供几条大公司勾结议价的证据。
《江河报》原本就擅长深度报道。等新闻稿一出,舆论哗然,以远方为首的大公司难逃公众的指责,业绩必然受到冲击。各公司的精品咖啡豆在本质上差别不大,互为替代品,顾客不买远方他们的,就会来找朗郁的。在同行的衬托下,朗郁越发出淤泥而不染,对公司的社会形象也大有裨益。
彭朗找不出任何一条资助《江河报》的弊端,但是阿晏站在记者的角度问:“做这种新闻,资本会放过记者么?”
阿晏的问题并不难回答,也正因为太容易回答,彭朗选择沉默两分钟。
他端起酒碗,桃花的香气与白酒的烈气交缠相融,彭朗嗅着复杂的气味,浅尝碗中酒。
一口两口,彭朗搁下酒碗,眼睛低垂着,数了一会儿案几上的树纹。
他数到第五条,抬头望向阿晏道:“客观来说,新闻是报社要做的,朗郁正好赶上了,想搭个顺风车。你还是要相信报社的实力,揭露也是他们的工作。”
第56章 缺陷 无休止地猜忌与回避。
彭朗走出会所, 从兜里摸出手机,给季长善打电话。
今天金有意过生日,极力邀请他的太太参加生日派对。季长善答应金有意赴约,彭朗打电话是问她派对什么时候结束。
季长善还在公寓里换着高领毛衣, 电话开免提搁在床上, “这会儿才要去, 可能五六点结束。”
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