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页
热爱 作者:宋方金
第247页
李貌撇撇嘴:“您还是想点眼皮子底下的事儿比较好。让奶奶跟我和尚晋住吧。我们过一阵儿就搬到新房子里去。”李双全叹气道:“你奶奶她习惯一个人了。找保姆都不让。”
万山红坐在吊椅上,尚晋搬了把小板凳坐在旁边。
“忙你的正事去吧尚晋,别跟我这儿瞎耽误工夫。离是离定了。”尚晋一脸认真:“万师傅,这就是我的正事。我是调解员,有必要有责任有义务调解这件事情。”万山红不满道:“我委托你调解了吗?还是李掌柜委托你调解了?不委托你调解你就调解,是不是这叫非法调解?”尚晋苦笑道:“妈,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是一个调解员,我给那么多人调解了那么多纠纷矛盾,自己家却闹出一个离婚,您说我还站不站得住脚?”万山红转脸看着尚晋:“合着你这意思,当你们调解员的家属,人就不能有矛盾了?”
尚晋分析道:“矛盾是前进的动力,可以有,但不要扩大化。李掌柜犯了错误,可以批评,加以改正,但是一步就跳到离婚是不合适的。这里边有这么一些问题,你现在想着李掌柜要和徐子雯女士复合,那人家徐女士有丈夫呢?没有丈夫,那人家可能谈着男朋友呢?没有丈夫,也没有男朋友,但是徐女士并不想跟李掌柜复合呢?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从李掌柜来说,李掌柜给她看房子就是想跟她复合吗?显然不是,仅仅是一种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万山红冷冷地哼了一声:“他怎么对我缺少这种关怀?”尚晋反问道:“李掌柜给你做了二十来年饭,算不算关怀?每天晚上打坐前给你按肩膀算不算关怀?事实摆在这儿呢。万师傅,现在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还摆在眼前。就是目前这个矛盾五个人知道,你、我、李掌柜、李貌、徐子雯。但凡再扩大一个人,事儿就不可控了;而且,如果万一扩大到常有丽女士身上,事情就不但不可控,而且不可逆了。”
听到常有丽仨字,万山红陡然警觉起来,问尚晋:“现在她还不知道吧?”尚晋微微点头:“目前还可控,重要的是可逆。”万山红心有不甘:“那我就白吃了李双全和徐子雯这么一个大窝脖儿?”尚晋又问:“玩儿过丢沙包游戏没?”“童年的时候玩过。”“游戏规则还记得吗?”“你扔我,我扔你,打中就下场。”“若你接住呢?”“增加一条命。”“这次,您就是增加了一条命。下次即便您犯错也不用下场。人的一生,接住的沙包越多,命越多。要把自己留在场上。”
万山红惊讶地看着尚晋:“你这都是哪儿琢磨出来的道理?”尚晋嘿嘿一笑:“玩沙包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万山红不由得担心起来:“你心眼儿太多了。你在李貌这儿接住多少沙包了?你在她这儿有几条命?”尚晋忙解释道:“只有元神。一条多余的命也没有。因为李貌就没扔过我沙包。”“你扔过李貌没有?”“没有。”“那李貌在你这儿只有一条命?”“李貌就是我的命——万师傅,你能不能别把我说的话都套到我跟李貌身上,这会要我的命的。”
万山红站起身:“正人先正己——晚上想吃什么?我做饭去。”尚晋心里踏实了:“您看着办。”
万山红没说话,进屋去了。
尚晋松了口气,赶紧给李貌发微信:搞定。带李掌柜回来吧。
吃过晚饭,李貌、尚晋借口跑了一天长途太累了,早早进屋休息去了,想给李双全、万山红留点空间。两人确实也累了,躺上床一会儿就呼呼入睡了。
李双全陪着万山红坐在沙发上看了会儿电视,两人也不说话。过会儿万山红起身进屋去了,李双全一看万山红没把门反锁,松了口气,连忙关了电视跟着进屋。
万山红像往常一样坐在床上。李双全上前,像往常一样给万山红按摩肩膀。万山红也没拒绝。
过了好一会儿万山红开了口:“你那骨头不疼了吧?”李双全回应:“好了。”
“这徐子雯回来干吗啊?”
李双全的手停住了,起身坐到地上打坐的垫子上,思忖着。
万山红转过脸:“又不想跟我说了?”李双全感慨道:“经过这个事件的教训,我发现跟你说话不能瞒你。”万山红冷笑道:“不瞒我就对了,你瞒我干什么?”李双全缓缓道:“徐子雯回来,是要开发幸福里。”
万山红惊讶地张大了嘴。
“她代表她们公司,回来打前站。”万山红看着李双全:“我明白了,上次传出来九号楼要拆也是打你这儿传出来的。”李双全点头:“是。”万山红问道:“你告诉的常有丽?”“我没告诉。”“你都告诉谁了?”“我只告诉了李貌一个人,接着全楼人就都知道了。”万山红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李貌传给了毛毛,毛毛传给了常有丽,这就等于传给了全世界。常有丽,她是个漏气的阀门啊。”
万山红不自觉想起下午尚晋说的话,万一自己和李双全的矛盾传到常有丽耳中,要不了一天恐怕就满城风雨了。万山红不由得自言自语:“看来我今天做的还是对的。”李双全疑惑:“你做什么了?”万山红回过神来:“哦,没什么。”
安心这天一到办公室,袁滚滚就匆匆跑来说范台找她。安心有种不祥的预感,硬着头皮去了范台办公室。
果然,范台开门见山地说道:“安心,样片被毙了,台里认为调解过程太闹腾,失控了。而且最后那个女孩没有认亲,不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安心试图做最后的努力:“范台,调解有一个圆满的结果,调解过程很激烈,这正是调解类节目的刚需和标配啊。”范台冷冷地回应:“这是台里的意见,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
第2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