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
事实上,谢锦一封奏折还没念完,她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意识。
作者有话要说:
姜照:救命,现在做昏君还来得及吗?
第45章 爱慕
姜照一觉醒来天都暗下了。
她睡得太沉,谢锦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醒来便不见了人,只有自己躺在榻上,身上盖了件狐裘保暖,身边空无一人。
盘腿坐了一会儿,等到意识清醒,她才高声唤了人。
高盛安和元祥师徒两个开门进来,一个去掌灯,一个伺候她穿靴。
姜照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颇有些神清气爽,举步走到御案前,见上面之前被她扔的乱七八糟的奏折早已规整好,垒了好几摞,分左右摆放。
她伸手拿起两本翻看,轻声一笑,眉眼间俱是温柔。
“陛下。”高盛安看她心情不错,伸着脖子小心道:“时候不早了,该传晚膳了。”
姜照摇头道:“不用了。”
高盛安急了,正要出言相劝,又听她道:“今天到这儿了,回寝宫用膳。”
“啊?”
高盛安愣了一下,又很快反应过来,连忙催促元祥,“快快快,跑回去给青时传个话儿,让她备好了饭菜,等陛下回去用膳。”
元祥应了一声,撒腿就跑开了。
姜照似乎是想通了,虽然依旧是日理万机,政务繁忙,黎州灾事也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但她在操劳的同时也没忘记兼顾身体,没了用命去点灯油的耗法。
过了几日,又陆续有急件传到京城,除了黎州发来的密函,还有云阳府巡案赵之杰上呈的请罪书,以及陆苍玉传来的信件。
姜照先打开了陆苍玉的来信,其中除了向她汇报调兵救灾的事宜之外,还对于她下旨用军饷赈灾一事表示了肯定,并且向她保证,帅旗之下三军,对于陛下旨令,绝无半分异议,等到黎州安稳之后,陆苍玉便会远赴边关,亲自安抚众将士。
看完陆苍玉的信,姜照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放松感。
她又打开了其余两封信,黎州密函仍是州丞李祯发来的,其中说明了黎州近况,又给了姜照一个全新统计的伤亡数字,看得姜照眉心深蹙,久久未有平缓。
不过李祯也带来了一些好消息,说余震已尽,地动彻底平息,伤亡的人数不会再增加,且陆帅除了从周边受灾情影响不大的地方调拨兵力往黎州救灾之外,还抽调了不少大夫和药材,如今伤者大都已经得到救治,除了重伤不治者以外,并没有太多因伤势恶化而亡的百姓。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也是给姜照提了个醒,她当即又下旨,从宫中调了几个御医带队,自京城出发,沿途购置药材,加急送往黎州。
这件事安排好之后,姜照终于拿起了云阳府巡案赵之杰的请罪书。
而今大孟天下,除了京都属天子自治以外,其余地区划分为八府四十二州,州下又设县镇衙门治理一方,层层上受管辖。
一府长官称巡案,由皇帝钦点,下辖五到六州,官从正三品,在地方算是位高权重。
一州长官称知州,虽然也是由皇帝任命,但其实到任后一切政务都是受巡案直接管辖,按理来说黎州的信件是无法直达宫门的,而是要先转呈巡案,再由巡案定夺是否呈到御前。
也是多亏了太宗皇帝早有事急从权的御令,因为此次黎州地震事发突然,且牵连甚广,伤亡惨重,等不及转呈上书,所以才能派驿使直入宫门,将急件呈给了姜照过目,而不是等着跟云阳府巡案的请罪书一起姗姗来迟。
姜照撕碎了赵之杰的请罪书,暂时没有下旨办他,但却在心里狠狠给他记了一笔。
下午时分,姜照批完了一摞折子,下发了三道圣旨,终于有时间歇息片刻,她叫了了元祥进殿换新茶,随之一起进来的还有高盛安。
“你进来做什么?朕又没有叫你。”姜照上下打量了一下高盛安,随口问道。
高盛安道:“奴才有事要禀。有人拜见陛下,奴才见陛下公务繁忙,便将其留在了殿外候着,也有一个多时辰了,想请问陛下的意思,要不要见?”
姜照道:“你能将其留在外头那么久,估摸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人吧?”
高盛安嘿嘿一笑,道:“是新科探花郎,赵承明。”
“赵承明?”姜照显然不是很待见这个人,眉心微蹙,问道:“他来做什么?”
高盛安摇摇头,“那奴才就不知道了。”
姜照想了一下,还是点了头,道:“行了,左右也等了那么久,让他进来吧。”
“奴才遵旨。”
不多时,高盛安去而复返,身后跟着个年轻男子。
赵承明没穿官袍,一身素色锦衣,玉冠束发,颇有几分玉树临风。
他在案前跪拜,叩请圣安。
“起来说话。”姜照靠在椅背上,目光淡淡地看着他。
赵承明谢了恩,站起身来,缓缓抬眼看向姜照,不等她问话,主动开口道:“微臣近日听闻黎州地震之事,深感痛惜,而陛下向来爱民如子,心中悲痛必然更胜臣之百倍,思及于此,微臣日夜寝食难安,故前来拜见,请陛下圣安。”
这话言辞恳切,像是出自肺腑之言,只是不知是真情还是假意。
姜照轻笑一声道:“赵卿的心意,朕收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