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他给自己也倒了杯水,见赵恒则面露沉思,显然是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
便又继续道:“父亲,说句实在的话,整个赵家及所有附庸,如今还是靠您一个人撑着,但是您毕竟年纪大了,还能再辛苦几年,以后的赵家又如何继续辉煌,您想过吗?”
“我当然想过。”赵恒则捋了捋胡子,叹息道:“你不愿入仕,我不曾逼迫你,但是二郎确实有些糊涂,我在的时候能事事照拂他,可我一旦致仕,他必然无法掌控朝堂,所以我只能在那之前把一切安排妥当,却不曾想又成了陛下的眼中钉。”
“那父亲有没有想过,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本上?”
赵恒则眸光一凛,询问赵之信:“我从未想过做谋逆之臣,你这是什么意思?”
赵之信笑道:“父亲放心,儿子知道您苦心谋划几十年,只是为了赵家荣光,而并非觊觎那个位置,同样的,儿子也只是有些小心思,并不敢大逆不道。”
见赵恒则不说话,赵之信凑近到了他身边,低声道:“父亲,儿子是想说,既然明儿喜欢陛下,您与其责骂他,让他心生反骨,倒不如成全了他。
左右他现在无心朝政之事,只顾儿女情长,如果他真能进了宫,让陛下生下一儿半女,再将其扶为储君,那以后这大孟江山自然有了咱们赵家一半,何必再畏于皇权了?”
“你说的这些,我不是没想过。”赵恒则眉眼下压,淡淡道:“但后来考虑到陛下厌恶赵家,怕迁怒到明儿身上,才让他打消这个想法。
而如今你也知道,陛下喜欢谢玉折的女儿,更不会多看你儿子一眼了,何必再推他入火坑?”
“阴阳调和,男欢女爱,自古是人之常情,分桃断袖也有,哪有过什么好下场。
陛下久居深宫,没见过几个好儿郎,宠幸女子只是一时之好,还是得为江山万年着想。”
赵之信完全不信女人之间能有什么两心相许,他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很有信心,又对赵恒则道:“父亲还是早下定断,只怕觊觎中宫的人,可不止明儿一个。”
赵恒则又沉默半晌,终于还是被他说服,沉默着点了点头。
赵之信道:“既然如此,那就先从解决谢家女开始,父亲一定要在陛下找到人之前行动,要不然这口锅可就甩不到陆帅身上了。”
父子二人相视一望,眼睛里都闪烁着志在必得。
第73章 舅甥
赵太妃在泰安宫自省三日,终于做出了选择。
她还是很有骨气,诚然以庶人之身回到赵家养老,肯定要比去庵里修行要舒服得多,但她为了保住太妃的身份,还是选择了修行。
临走之前,她对姜照唯一提出来的条件,就是希望日后的清修能够洗清她犯下的一切罪孽,希望姜照能允许她百年之后能入皇陵,与先帝同葬。
对于这个条件,姜照甚至没有考虑,就欣然同意了。
她不关心赵太妃的真实目的究竟是对先帝深情不改,还是始终放不下先帝宠妃的身份,反正先帝墓室空棺多的是,再多几个太妃也能够装下。
谈妥之后,姜照还是良心大发把赵太妃的出宫由头美化了一下,没说她是去修行赎罪的,而是说她是思念先帝,郁郁寡欢,自请去庵里为先帝祈福,也为大孟江山祈福。
送走赵太妃之后,姜照又下了两道圣旨。
一是斥责五公主姜溪目无尊长,欺侮姐妹,败坏皇家名声,而其母瑾太妃担了个管教不严之罪,勒令母女二人闭门思过,时期未定,无诏不可出寝宫。
二是给四公主姜茵定了封号安宜,赐居初云殿,因姜茵还未苏醒,便只是口头下诏,命内务府裁制新衣,等姜茵病愈再行册封典礼。
因礼部尚书钱成业下了大狱,典礼筹备就交由侍郎代理,顺便又对礼部官员进行了一些常规调动,其中就包括把谢徽从大理寺调到了礼部做员外郎,直接升了两级。
陛下对于谢家人的宠信和看重已经是满朝皆知,她这一操作倒也没有让人惊讶,即便是左相也没有在明面上表现出不满来,这些调任便算是坐实了。
下朝之后,姜照让元祥去留了“病愈”复朝的陆苍玉到御书房谈话。
她也没有要虚与委蛇的意思,见陆苍玉进殿,便直接问道:“舅舅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什么?”陆苍玉对她拱手见礼,反问道。
姜照道:“如今都过了半月了,舅舅到底打算什么时候把她还给朕?”
陆苍玉眉眼低垂,淡淡道:“臣不知道陛下在说什么,如果还是关于那位谢才人的话,臣一早就说清楚了,并没有把她留在家中,更不知她如今去了何处。”
“舅舅何必与我装傻?”
姜照挥挥手,高盛安与元祥便一起退了出去,顺手关了上殿门。
她起身从案后走出来,到陆苍玉面前站定,似笑非笑地盯着他的眼睛,“如今只有我们舅甥二人,有些话,还是尽早说清楚的好。”
陆苍玉目光平和地与她对视,没有丝毫避让,“既然陛下认定她在臣的手里,臣便也不再否认,但臣的意思想必陛下也明白了,你和她是不会有结果的。”
“结果?”姜照笑了一下,伸出手来在他面前握成了一个拳头,“结果在朕的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