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68页

      谢锦抬手摸了摸自己滚烫的面颊,抬眼望向她所说的那张大床,不知怎得就想起她们在沣州行宫睡过的那张床,脸上热气未消,瞬间又升腾起大片霞色来。
    “你搬来那么多奏章做什么?难道打算一夜批完吗?”
    不愿再胡思乱想,谢锦随意扯开了话题,走到书桌旁捡了几本奏折翻看,才发现居然全部都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姜照在她身后道:“这些东西就是不眠不休我也看不完,王寅这个老匹夫记仇的很,这堆折子当中,保不齐就有几本是要指责我不务正业的。”
    谢锦曾经帮她批过不少折子,自然知道王寅是谁,她也着实是为这位老御史的执着而感到了震惊,又连续翻看几本奏章,才从里面摸出了些门道来。
    “虽然数量很多,但内容上还有有所差异的,有些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想来王御史的确是对你有了意见,故意写出来膈应你呢。”
    将翻看过的几本奏章整理放好,谢锦轻声笑道:“今晚先别批了,明日从文宣殿回来我替你规整规整,那些旁支末节、无关紧要的折子,我就帮你处理了。”
    “如此甚好。”
    姜照敲敲脑袋,再看那堆奏章就不怎么觉得头疼了,她眼尾轻扬,沾沾自喜道:“老话说娶妻娶贤,古人诚不欺我也。”
    谢锦睨了她一眼,轻哼一声,不置可否。
    作者有话要说:
    问就是啪了,阿晋说不让写,不然要进橘子。
    第83章 八三
    晨起用完早膳,谢锦领着姜晗去文宣殿上课,姜照去了御书房批折子。
    批了一会儿,礼部来人觐见,和皇帝商讨年关事宜。
    这新上任的礼部尚书岳庭是姜照任命的自己人,他自然晓得主子对现任侍郎的态度,这回过来也没带着他,而是带的明显更受皇帝青眼的谢徽。
    谢徽入礼部不久,如今还是学习大于谋事,但他头脑聪明,举止得体,十分好学,深得岳庭的认可,除了姜照的那份面子之外,他自己也是乐于提拔谢徽的。
    两人请了安,见御案堆满了折子,便知道陛下很忙。
    岳庭稍有犹豫,谨慎着问道:“微臣是否耽误了陛下处理政务?”
    “倒也不算耽误,你有事儿直说便是。”姜照搁下朱笔,揉了揉腕子,抬眼看向他。
    岳庭颔首,拱手作揖道:“回陛下,如今距年关不过两月了,礼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相关事宜,有些地方,还需陛下指示。”
    姜照最烦这些繁琐复杂的礼节问题,听起来就觉得头疼,就直接吩咐:“都按往年即可,但不要太过铺张,能省则省,如今天冷了,蛮人熬不住,随时可能进犯边境,今年赋税有限,得给朕多留下些军费来。”
    “这一点陛下放心,户部余尚书已经和微臣商议过了,微臣心里有数。”
    岳庭知道陛下向来节俭,自然不会揣一个伤财耗力的主意来找骂,他这次过来,主要想与陛下商讨的也并非是钱财规制方面的事。
    “地方藩王、官员、以及戍防之军,照例是要给陛下上奏拜年,请求入京面圣的,不知陛下可想好了,今年要宣哪几位进京,礼部好早做准备。”
    按照规矩,地方官员和分封爵位的皇亲国戚,无诏都是不得入京的。
    而逢年过节的时候,无论他们想不想过来,都要给皇帝发个折子拜贺,如果皇帝看谁顺眼,就召谁入京观礼,如果皇帝看谁不顺眼,任其说破了天都只能在地方老实待着。
    先帝在位时,康王就是被他冷在弥州,逢年过节也不会让他进京。
    姜照在位前两年,也曾想过要不要让康王回京过年,但见他递的折子中规中矩,看起来也并不像想要回京的样子,就也没有自作多情让他来。
    但如今姜晗在宫里,他有了牵挂,三不五时便会递个折子过来问安,明面上是关心皇帝,其实还是念着他闺女。
    今年的拜年折子还没有开始递过来,但是姜照不用想也知道,她皇叔现在可能都已经在收拾行李了。
    于是就吩咐道:“往洛地传旨,让康亲王夫妇入京过年,皇叔他身体不好,雪天路滑不好赶路,可让他们提前出发。”
    “至于其他人……”姜照敲了敲桌子,高盛安就从旁边书架上取了个册子给她。
    姜照把册子打开,大致看了几眼,又吩咐:“朕听说弗阳王病了,让他好好养着,世子携家眷进京即可,云阳府巡案邱文赫,入京述职,其余就待在地方,与民同乐吧。”
    “微臣遵旨。”岳庭心里这就有了数。
    又谈论了一些其他事宜,岳庭跪安时,姜照又多吩咐了一句:“年宴时朕会请一位贵客到场,你看着安排安排,莫要让人怠慢了。”
    “微臣明白,请问陛下可否透露贵客身份?”
    宫宴一应规格,都是按制度来的,能让皇帝称之为贵客的人,岳庭实在想不到会是谁,也不知要按照何种规制来筹备,便试探着问询了一句。
    姜照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意思,如实相告:“是护国寺的圆应大师。”
    “圆应大师?”
    岳庭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向来未听闻皇帝信奉佛教,不懂她为何要请一位和尚,还是谢徽先明白过来,轻声解释道:“是林太傅。”
    林观虽辞官归隐,但他之后朝中再未封太傅之衔,而今世人仍以此作尊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