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95页

      “是。”
    ——七年盛夏——
    京城的雨总算小了些许,宫殿屋檐下的廊道上布满了沾水的鞋印。
    外朝的大殿内,赵希言正独自一人侧躺在临窗的坐榻上处理政务批阅奏疏。
    夏日的降雨只带来了闷热与潮湿,阴雨绵绵,使得屋内黯淡,故才坐在窗口借着屋外的光照处理事务。
    打磨光滑的地板上忽然多出来了几个小脚的鞋印,显然这双鞋子是踩了外面的雨水入内的。
    赵希言的桌案上摆放了一盘点心,正全神贯注批阅奏疏,时儿也会拿起一块送入嘴中一边咀嚼一边思考如何回复。
    细碎的脚步声引起了赵希言的注意,随后印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小的身影。
    年满三岁的幼童带着一顶瓜拉帽,身上穿着赤色的织金曳撒,蹑手蹑脚的走到赵希言跟前。
    赵希言愣了一会儿,旋即才反应过来,这里曾经是他父亲的位置,孩子之所以会过来,估计是思念父亲。
    很快,一个急切的身影出现在赵希言跟前,“小祖宗哎,您怎么又跑到这儿来了。”
    听见王彦的声音,赵希言皱起了眉头,王怀忠随皇帝出征,而王彦则留下来了,赵希言免了他的差事,他便照顾起了小皇子。
    “小人见过燕王殿下。”王彦叉手行礼道。
    赵希言嚼着一块糕点,随后放下,继续埋头看着自己手里的奏疏。
    赵瑞呆愣的站在桌案前,盯着换洗之后重新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哥哥。
    赵希言回京监国之后,再也没有去过内廷,碰面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赵瑞瞪着天真的眼睛,忽然忆起之前,便开口问道:“你是哥哥吗?爹爹也会这样坐在这儿。”
    赵希言盘坐在坐榻上,连看奏本的姿势都与皇帝相差无几。
    “你爹爹不在。”赵希言直白的回了一句。
    赵瑞攥着紧张的小手,盯着那桌上的糕点入了神。
    赵希言瞧见,便又想起了父亲,若是此刻在这儿批阅奏疏的是皇帝,见到可怜巴巴的幼子一定会命人拿来许多糕点果脯吧,毕竟自己幼时也没少遭父亲的喂养。
    她本不想理会,也不想与这个庶弟有过多的交集,见赵瑞不肯离去,她便端起糕点盘子,“喏……”
    赵瑞并没有全部接过,只是拿了一小块,随后行礼道谢。
    赵希言见之将盘子放回桌案,随口道了一句,“你倒是不贪心。”
    “这是嫂嫂做的糕点吗?”赵瑞忽然问道赵希言。
    “呃……”这让她不由的多看了一眼这个孩子。
    “尚膳监的点心瑞儿都吃过,还有娘亲做的,都不是这样的。”赵瑞还不忘解释自己的疑惑。
    “这是宫外一家糕点铺子里的。”赵希言随后才反应过来,这个孩子从来没有踏出过紫禁城,“谁教你说的这些话,又是谁告诉你有嫂嫂了?”
    “前些时候哥哥身边的姐姐,不是嫂嫂吗?”赵瑞呆呆的问道,“娘说男女授受不亲,只有成了婚的夫妻才可以如此亲密。”
    赵希言的毫不避讳,加上孩子撞见的童言无忌,她便笑了笑,随后冷下来道:“寡人还没有认你,不要随便称呼。”
    “我的小祖宗。”王彦随后拉扯着赵瑞,紧张道,“有些话可不能乱讲。”
    “带他回去吧。”赵希言道,“前朝重地,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
    王彦听后连忙认罪,“小人知罪。”
    就这样赵瑞拿着一块糕点退出了殿内,一边吃着糕点一边跟随太监王彦返回内廷。
    ——
    永康七年,兵部押运着一批军粮北上,工部也派出人马前方大江治理水患,同年,从蜀地运粮进入中原,救济灾民。
    皇帝北上扑空,随后在塞北深处远离中原数千里之外,与蒙古鞑靼一部交战,明军告捷,但随着首战胜利,军粮也逐渐用尽。
    北地荒芜,朝廷的大军无法就地取材,而一路北上打猎获得的奇珍野兽也被充作了军粮。
    为护军粮安全抵达,兵部派遣了一支规模不小的京军,从京城的粮仓中押运着一批军粮北上,但天公好似降下了惩罚,乌云笼罩,雨水一点一点打在粮食的车队上,尽管上面用油纸遮盖,但仍有粮食被渗透进了雨水。
    江河的涨水,以及山中泥石的滑落,也阻碍了运粮队的前行,驻扎在鞑靼腹地的明朝军队迟迟未能等到粮食。
    南方的灾情由锦衣卫密信传入了皇帝的耳中,帅帐内,几个心腹大臣聚在皇帝麾下商讨。
    “江南水灾,粮食必定减产,若大军还在鞑靼僵持,恐让朝廷再增负担,容易引起民怨。”左军左都督周士弘劝谏道,“此次出征,陛下已战胜鞑靼太师一部,歼敌千人。”
    “是啊陛下,若没有水患,或可留下与鞑靼可汗一战,但如今水灾泛滥,对我军极为不力。”
    皇帝想着自己的年岁,若就此折返,再想要远征恐就难了,“十余万人马随朕到此,若空手而归,朕岂不要让天下人耻笑。”
    众将也陷入了犹豫,大军长途跋涉实属不易,且是皇帝御驾亲征,“观古今历史,未曾有过帝王亲征北上至戎狄腹地,如此深处的,陛下已是第一人,必然垂名史册。”
    皇帝盯着身前的沙盘,自己带领雄师行军千里,如今身处斡难河,鞑靼与蒙古诸胡就在眼前,他极不甘心道:“若是打赢这一仗,边境便可以得到数十年的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