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页
三年不见,皇帝变得越发成熟稳重,面容也不再像从前那般青涩。
沈氏轻轻笑了笑,“任凭陛下处置。”
【作话】
圣诞节快乐——
第203章 帝后大婚
纵使万般思念与不舍,但赵希言还是问了一句,“这里就像一座没有上锁的牢笼,有万般束缚,门就在那儿,可你进来了就再也出不去了,你……”
“晋阳已经死了。”沈氏说道,“这一次,心甘情愿留下的是沈氏。”
沈氏的话让赵希言自觉的靠近将人搂入怀中,“我还以为……我还以为……”
沈氏稍稍抽身,抬头看着泪眼婆娑的赵希言,全然没有了先前的帝王模样,“二郎还以为什么,以为妾不回来了?”
赵希言越发的哽咽,“以为你不要我了。”
沈氏连忙替其拭泪,“如若不这样,妾又如何能正大光明的陪在陛下身侧,成为陛下的妻子呢?”
洪佑四年春,皇帝纳妃,五千良家子最终只一人入选,而后便有流言传出,皇帝独留的沈氏像已故的晋阳长公主。
民间百姓多不见晋阳公主尊容,故不知其貌,就连朝中的一些文武大臣与新科进士,皆信以为真,只当沈氏是酷似晋阳,就如先帝的贤妃一样并未生疑。
然朝中一些与晋阳公主相熟的老臣却能够看明白,当沈氏出现于众人跟前时,新城侯张弼,锦衣卫指挥同知周康都为一惊,但没有一人敢言破此事。
洪佑四年盛春,新城侯张弼上疏皇帝请求立后,群臣附议,皇帝便顺水推舟,册立沈氏为皇后,封其父左都御史沈逸舟为荣国公,其母为一品诰命,荣国夫人。
而后又派遣亲信太监与锦衣卫用轿送沈氏回家,命吏部尚书至宗庙及天坛地坛进行祭祀,告慰天地、祖宗。
由于皇帝登基之前未曾娶妻,立后大典之时也是帝后大婚之日,遂命钦天监择吉日,礼部造皇后宝、册,命六局二十四司及十二监备齐六礼,昭告天下,以锦衣卫指挥使顾千澜为使,提雁至沈府告期,并安排尚服局尚仪入府教导皇后礼仪。
洪佑四年盛春,诸国闻讯纷纷派遣使者赴京祝贺,皇帝行亲迎礼,这一日,繁华的京城无比热闹,张灯结彩的街道上聚满了围观的百姓,沈府门前更是堵的水泄不通。
是日清晨,天还未亮,整座紫禁城灯火通明,皇帝大婚的亲迎礼并未设正副使来代替天子亲迎。
而由皇帝自己,乘坐玉辂亲临皇后家中接亲。
此举先是遭到礼部一些文官反对,以帝后是君臣、夫妻,等纲常为由,后遭皇帝所斥。
皇帝力排众议,在大婚当日亲乘玉辂出宫,这也成为千百年来,首位天子大婚时,不设使代替而真正亲迎。
天明时分,尚服局送来衮冕,赵希言几乎一夜没睡,心中激动丝毫不觉困倦,左右太监也都换好了新的朝服朝冠等候在殿外。
皇帝换上衮冕从大殿内走出,明章瞧见后笑眯眯道:“皇爷今日格外精神。”
赵希言笑了笑,也不觉得冠冕沉重,眯眼笑道:“今日是吾与禾儿大喜之日,吾高兴。”
明章遂叉手弓腰,便随着赵希言离开了内廷,奉天殿前将皇帝的玉辂设为了亲迎的彩舆,禁军为前导,鼓乐齐鸣,仪仗队随于车驾前后,驾前的锦衣卫都换上了赤色的织金飞鱼服。
地方使臣与诸国使者送来的贺礼皆摆在奉天殿前展示。
至太阳西落,始亲迎之礼,太监扶着皇帝登上彩舆,里面放着制案和节案,亲迎队伍从午门出宫,御道两侧尽管有禁军在维护秩序,但仍然挤满了围观的百姓。
她们亲眼看见彩舆内坐着的正是身着衮冕的皇帝,于是引来一阵热议。
“国朝已数十年没有举行这样盛大的婚礼了。”
“帝后大婚,竟是陛下亲自出宫迎亲么?”百姓们纷纷疑惑,“这可是千百年来的头一遭。”
也使她们不禁感叹,“这位皇后殿下究竟是何许人也,能让陛下如此看重。”
“听闻将要册封的沈氏长得极像已故的晋阳长公主。”
未选上后妃被遣送回家的少女与家人,看着彩舆内稳重,气宇轩昂的皇帝,纷纷涌起羡慕之情,“都说当今陛下乃是京城男子中最好看的,而今见了,岂止是京城啊。”
“已许久没有看见这样眉目俊秀的男儿了,不知陛下看中的沈氏,是何模样。”
“听说也是一位美人儿。”有女子道,“左都御史家的千金,名门出身。”
“可没有听说京城美人里有沈这一号人物。”
“说不定不是因为样貌,而是陛下与这位沈氏相识,毕竟沈国丈可是陛下潜邸内的属臣。”
百姓们都好奇日后的大明皇后究竟是何模样,又是怎样的人,能让皇帝如此青睐。
迎亲队伍抵达沈府门前,车架刚停,禁军连忙上前驱赶围观的人群,隔绝出一块安全的地方,皇帝这才从彩舆内弓腰走下。
晚霞照耀着仪仗队伍,打在皇帝的侧脸上。
“陛下出来了,陛下。”
皇帝刚下车舆,只见数十步外便有一群百姓屈膝叩拜。
这些人当中,亦有皇帝熟悉的面孔,那是来自辽东沿海的穷苦百姓。
因为皇帝的赦令,加上比常人更能吃苦,不少人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了温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