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6章

      萧蕴龄没有睡意,便随了他去。
    “给你养只猫如何?”轻柔的布巾擦过脖子,连带着他的语气都显得温柔。
    萧蕴龄睁开眼看他,沈策的凤眼垂下,看向她的目光不如昨夜凶狠,眸光像春日的河水一般缓缓流淌。
    “恐怕我没有时间照顾。”
    这不过是她的托辞,养只小小狸奴,左右有侍从出力,她只需闲暇时招它来逗趣。
    沈策见过她逗弄宫中狸奴的模样,满眼的珍爱与欢喜,她盼望着自己也能拥有一只。她在誉王府没有养,因为她在那里不安自己的处境,担忧下人苛待她从而随意处置她的宠物。
    她现在的心境大抵也是如此。
    萧蕴龄对谁都可以有利用,唯独对猫儿谈得上负责。
    他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仿佛只是随口一说。
    第71章
    初秋清晨, 虽然还未寒冷,但已没了夏季暑热。
    天色蒙蒙亮时,骏马踢踏着泥土, 身躯穿越杂草, 被车夫驱使着往山下而去。
    萧蕴龄打开车窗往山里望去, 雾气缭绕中, 隐约可见挂在远处天空的半轮明月, 呼吸间鼻腔充满清新草木味。
    躺在床上好几天, 她总算将病养好,同时假期结束,她需要进宫。
    她闭着眼聆听山间鸟鸣,感受自然乐趣。接着,从身后伸出的手指拉着窗沿阖上, 鸟鸣声减弱,清凉秋风也被隔绝在车厢外。
    沈策解释道:“你病初愈,不宜吹风。”
    萧蕴龄睁开眼,最近她也习惯了沈策对她的约束,而且他是为她着想,便没说些什么。
    即使山路有过修缮,但依旧比平坦大路颠簸,再宽敞舒适的马车也抵不过道路的崎岖, 车厢在马儿奔跑中晃动。
    萧蕴龄靠在窗边, 疑惑问道:“为何不在城中买一座院子?每日这般奔波总要耗费时间。”
    “从前有想过。”
    他看过来一眼, 萧蕴龄还在等待他接下来的话,但是他却不再说了。
    为什么从前想过, 现在却仍然住在山中,是什么原因改变了他的想法?
    萧蕴龄有许多疑问, 但是她见沈策已经闭上双眼,他眼下有着淡淡的青黑,是因为照顾她才有的,她就没有出声打扰他的休息。
    最近她生病,沈策颇费心神。病愈后又有新的郎中给她诊脉,每日的苦口的药从不间断,她不想喝,但沈策说是给她补身子的,她的几次落水已经留下病根。
    萧蕴龄心中原本对他的那丝怨怼也消散了。
    她探身过去,轻轻抚摸他的眉头,他眉毛浓黑,眼睛闭上时没有了平日的不好接近,挺拔的鼻子下,是线条明显的薄唇。再往下,是男子明显凸起的喉结,还有在旁边的红痣。
    父亲年轻时也俊朗,但是在她模糊的记忆中,父亲不如沈策长得好看。起码她只有在见到沈策时,才有惊艳之感。而这个人,原本她认为是天之骄子的将军,现在独属于她,属于誉王府中不被他人在意的五小姐。
    “做什么?”沈策眼睛未睁开,但是能感受到脖颈上轻柔的触碰。
    他的声音也好听,像是大雪吹拂时落在她指尖的一朵雪花。
    他真是每一处都照着她的喜好而生,包括他的性格。她在反抗时,心底会涌起隐秘的满足。
    如果换个人这么对待她,她早已无法容忍。
    “我很喜欢你。”
    即使这份情感由算计而开始,但是她对沈策和对萧敛竹、王万利之流的感受不同,沈策在她眼中是个鲜明的人。
    女子的声音明明在耳边响起,听着却不真实,像隔着琉璃樽蝴蝶扇动翅膀的嗡嗡声。
    沈策轻轻“嗯”了一声。
    若他睁开眼看她一眼,就会发现她眼眸中的光彩,比琉璃樽还要绚烂。
    可惜他不想面对她的谎言。
    车内安静下来,在天际逐渐亮起时达到宫门。
    长公主下朝后,萧蕴龄抱着奏折跟在她身后。
    往日她放下奏折后便会离开,但今天萧华叫停了她。
    近来朝堂无大事,萧敛竹身世一事也告一段落,萧华心情不错。萧蕴龄守在旁边,心中虽然不解让她留下的意图,但没有慌乱。
    将较为紧急的事务审阅完,萧华抬眸看向身边安静磨墨的少女。
    萧华几乎一眼就看出她发髻上圆润的珍珠是沈策打仗赢来的赏赐。
    她最初对萧蕴龄的好奇始于沈策,但一个沈策看上的女子,并不值得她费心思,给些赏赐和荣誉便足够这些女子在夫家立足了。
    直到太后出事,萧华才注意到这个菟丝花一般弱小的少女。胆大包天到敢谋杀太后,她不介意帮助萧蕴龄掩盖。
    萧华缓缓笑开,她只知菟丝花柔弱攀附其他植物,却忽略了这种藤蔓以吸取宿主养料而生。
    女子多艰,即使她贵为长公主,依旧无法肆意,早期府中多了一个男宠,都要被他人口诛笔伐。
    世道塑造了萧蕴龄这种性子,即使有野心,也只能借由情爱的借口包装。
    太后便是小瞧了她,才会至今昏迷在静宁宫的床榻上。
    “掌记虽是女官,但平日事务囿于宫闱,并无太多实权,你暂居于此,有些屈才了。”
    萧蕴龄一时不知道长公主是真心实意认同她的才能,还是由于她办事不力在讽刺她。
    她快速回忆了一遍自己最近的工作,无论是整理文书还是协理宴会,都没有出现纰漏,甚至得到过上官的几句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