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一七八章

      在张嘉师穿越之后,有一个流行词不得不说很有意思,那就是什么仇什么怨……

    但是先不说这个流行词的起源如何,而在历史当中,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长达十次战争的俄罗斯帝国,x

    若是真的将双方爆发战争的时间前后连贯起来,恐怕什么英法百年战争,无论是规模或者是持续时间对比起来,更多地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

    而十次俄土战争的绝大部分作战目标,都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汇,那就是克里米亚。

    但是第一次俄土战争与克里米亚没有关系:

    1676~1681年的俄土战争是在乌克兰同俄国重新合并后,奥斯曼帝国(1299~1922)入侵乌克兰而引起的。土耳其反对重新合并。它在1672~1676年的波土战争中占领了波多利亚,尔后又依靠右岸乌克兰的盖特曼多罗申科的支持,企图统治整个右岸乌克兰。1674年,左岸乌克兰的盖特曼萨莫伊洛维奇被选为乌克兰的总盖特曼。1676年,多罗申科率部12万人占领了盖特曼都城奇吉林,企图借助于土军恢复自己的统治。为防止这一事态,俄国~乌克兰联军在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的指挥下,于1676年春渡过第聂伯河,包围了奇吉林,并于8月2日攻克该城,俘获多罗申科。在奇吉林远征(1677、1678)期间,俄国~乌克兰联军与土耳其军、鞑靼军争夺奇吉林的斗争仍在继续进行。

    1679~1680年,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率领的俄国—乌克兰联军依靠新筑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线,击退了克里木鞑靼人的多次袭击。土耳其由于未能达到目的,被迫于1681年1月23日签订了巴赫奇萨赖和约,承认左岸乌克兰与俄国的重新合并。俄军和乌克兰军联合作战,是阻止土耳其军与鞑靼军进一步获胜的重要原因。

    根据1667年1月俄国、波兰签订的《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俄国攫取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1672年土耳其为争夺乌克兰,进攻波属乌克兰夺取了波多利耶。1676年,土耳其利用乌克兰统领pd多罗申科进攻俄属乌克兰。奥斯曼帝国起初大获全胜,但最终没能完成计划。

    根据1681年1月俄土《巴赫奇萨赖和约》,确定第聂伯河为两国边界。

    巴赫奇萨赖条约,是1681年1月3日俄罗斯、奥斯曼帝国和克里米亚汗国为结束第一次俄土战争而签署的条约。

    他们同意了停火20年,并接受第聂伯河为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分界线。各方同意不定居在布格河南方的和第聂伯河之间境内。条约签署后,诺盖人仍然保留居住在乌克兰南部草原游牧的权利,同时保留了哥萨克在第聂伯河及其支流捕鱼的权利以获得在南方的盐。苏丹那么认可俄罗斯在左岸乌克兰地区和扎波罗热哥萨克的主权,而基辅地区,布拉特斯拉夫和波多里亚,苏丹则放弃控制。

    虽签署和约,但俄罗斯1686年仍加入大土耳其战争。

    在第一次俄土战争之后,克里米亚汗国成为了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

    克里米亚汗国(1430年~1783年),是由兴起于亚洲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所建立的大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分裂后建立的诸多独立汗国之一。

    由成吉思汗之孙秃花?帖木儿的后裔哈吉?格来所建。疆域东以顿河下游为界,西至第聂伯河下游地区,向北一直延伸到耶列兹城和坦波夫。

    1783年被并入地处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的俄罗斯帝国。格来家族是虔诚的穆斯林,这使克里米亚有强烈的伊斯兰教特征。

    从1478年到1777年,克里米亚汗国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附属国。从1584年伊斯兰?格来二世开始,在星期五聚礼上,以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名称颂胡特巴。1475年土耳其人入侵,1478年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

    克里木汗以金帐汗的继承者自居,竭力保护各弱小汗国,在奥斯曼帝国苏丹支持下,力图在伏尔加河沿岸重建穆斯林国家,为此同俄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1774年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两国缔结《楚库克-凯那尔吉和约》,克里木汗国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

    瓦西里三世即位后,忙于在西部边境上开疆拓土,对克里木汗国的入侵暂时采取了消极的防御措施,主要是以巩固边境城防,每年征派数万人的军队前往边疆地区服役,此外还向克里木汗国缴纳岁币,以求自保。1478年,克里木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蒙哥吉雷汗实际上成为奥斯曼奥斯曼帝国在克里木半岛地区的代理人。

    1512年,克里木汗国突然进攻莫斯科,原因是立陶宛大公西格蒙德一世用15000个金币,买通了克里木的蒙哥吉雷汗。正在前线的瓦西里三世来不及调兵回防,蒙哥吉雷汗很快就攻占了梁赞。莫斯科军队进行了有效的抵抗,蒙哥吉雷汗也无心恋战,在大肆掠夺后撤军。从此莫斯科大公国和克里木汗国之间正式成为敌对关系。在被沙俄并吞前,克里米亚维护了伊斯兰边界,定期扫荡南俄,阻止斯拉夫人定居草原。从1777年起,克里米亚汗国附属俄罗斯。1783年俄罗斯正式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纳入版图。克里米亚汗国灭亡。

    奥斯曼帝国衰落时,他们也衰弱了,受土尔扈特阿玉奇汗与俄人攻击。1774年俄罗斯迫使奥斯曼帝国承认克里米亚独立,从1777年起,克里米亚汗王沙希因附属俄罗斯。不久,克里米亚贵族起义反对沙希因,沙希因向俄国人请求援助。波特金率7万俄军到达克里米亚。

    1783年,正处于衰落之中的的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帝国有战端,无暇东顾,克里米亚汗国于是被归并于沙俄领内。最后一位汗被送至罗德岛遭突厥人斩首。

    ……

    而第二次俄土战争前期,俄国就对克里米亚汗国发动了两次的远征,双方以及土耳其的援军在这一个时间多次发生战斗,但是也许是由于俄国的战略目标是夺取亚速夫,在两次远征失败之后,俄国放弃了对克里米亚汗国的再一次攻击。

    但是在不久之后,第三次俄土战争再次在克里米亚汗国的领土上首先爆发:

    而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十八世纪下半叶起,俄土战争的起因是:围绕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俄国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开展的反对兴起于亚洲大陆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扩张的奥斯曼帝国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

    1775年底,奥斯曼帝国内外形势迅速恶化。小亚细亚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发生大饥荒,财政濒临崩溃,列强干涉的阴影笼罩全国。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政治斗争炽热化。在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相继爆发了起义,并很快波及到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这两个土耳其的藩属国。土耳其对起义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却未能控制巴尔干西北部局势的变化,它在巴尔干的统治开始动摇起来。

    面对这种局势,欧洲列强中的俄、奥、英三国表示了自己的特别关注。尤其是俄罗斯认为需要寻找一个机会重新回到巴尔干,恢复原有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想通过控制巴尔干进而控制由地中海进入黑海的咽喉博斯普鲁斯海峡,以便打通它谋求已久的在西南方面的唯一出海口。因此,它对土耳其局势的恶化幸灾乐祸,并积极地加以介入。

    沙皇政府打着“拯救土耳其帝国压迫下的基督徒”和“保护斯拉夫兄弟”的旗号,先是通过外交途径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压力,但效果并不显著。它所提出的集体保护斯拉夫人的建议遭到了受奥匈帝国支持的英国的反对。随后又倡议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实行自治,亦遭土耳其的拒绝。

    在第三次俄土战争中,出现了大兵团,部队装备了有膛线的炮,并利用了铁路和战地电报通讯,因此,武装斗争的规模扩大了,其特点也有所变化。参加这次战争的有100余万人。两个战区的战斗行动均在宽大正面和大纵深展开,彼此紧密着,其特点是紧张激烈,持续时间长。19世纪初历次战争中产生的战役诸要素在这次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部队指挥上,司令部的作用增大了。

    战术方面,俄土战争显示了炮火力以及各兵种协同行动对夺取战役胜利的重要性。向新的战斗队形——散兵线转化的必要性,以及使部队学会利用地形的必要性也越来越明显。这次战争的经验还表明,必须用射程更远的火炮和能够发射重磅爆破弹的曲射火炮以及各种工程器材装备部队,并训练部队掌握野战工程学。战区的特点促使产生了克服水障碍和翻越山脉,以及在这种条件下组织指挥部队的新方法。

    1709年波尔塔瓦战役后,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逃入奥斯曼帝国境内。1710年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鞑靼军队的重围。最终以俄国的失败告终。俄国被迫放弃亚速,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夫重归土耳其。

    ……

    而也许是因为吸取了第三次俄土战争当中,俄国自身两线作战的困局,在第四次俄土战争之前,俄国与当其时同样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有着深刻仇怨的波斯签订和平条约,争取双方之间的和平局面。

    而第四次俄土战争的爆发,起因于俄罗斯帝国与土耳其之间在1733年—1735年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后不断激化的矛盾以及克里米亚鞑靼人对俄国国土无休止的袭击。这场战争同时展现了俄罗斯帝国持续向黑海地区扩张的决心。

    1735年,俄罗斯、奥地利联合入侵奥斯曼帝国。旨在结束奥斯曼帝国和克里木汗国对俄国的侵略,合并十三世纪初期被蒙古人侵占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取得黑海出海口。这是俄罗斯帝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

    5月20日,由陆军元帅伯克哈德克?里斯托夫?冯?马尼克率领的第聂伯河军团六万两人迅速攻占了彼列科普,1736年5月31日,第聂伯河集团军攻占彼列科普,然后又占领克里木汗国首都巴赫切萨拉伊,并将其焚毁。但由于瘟疫流行,粮食和饮用水不足,俄军被迫撤回乌克兰。俄军顿河集团军,在顿河区舰队的支援下,于6月30日攻占亚速。。并在6月17日占领克里米亚汗国首都巴赫切萨拉伊。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使得马尼克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6月19日,由彼得?拉西指挥的俄国顿河军团在海军中将彼得?布烈达指挥的同区舰队支援下俄军攻占了亚速要塞。1737年7月,马尼克的军队占领奥恰科夫,顿河集团军在同区舰队的协助下强渡锡瓦什湖,在萨尔吉尔河交战中击溃了克里木汗国的军队。

    7月13日,第聂伯河集团军攻克奥什科夫。另一方面,奥斯曼却在对奥地利的战役中连连得胜,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在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8月,第聂伯河集团军在斯塔武什内战役中击溃土军。拉西将军的军团(将近四万人)在同月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多次击败克里米亚汗国的军队并进占别卡拉萨巴沙。尽管如此,拉西和他的军团依然如上次战局一样因缺乏补给而不得不撤退。

    1737年7月,奥地利加入战争并攻打土耳其,然而却在诸如巴尼亚卢卡等等战役中多次败北。8月,俄国、奥地利与土耳其在涅米罗夫开始了没有成果的和谈。1738年中并无重要的军事行动,为了避免瘟疫爆发俄军只得撤出奥恰科夫和金布恩。

    1739年,马尼克元帅的军队穿越第聂伯河,在stavuy击败土军并占领khotin和雅西。然而,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却在格罗茨卡被奥斯曼帝国击败并于8月21日同土耳其单独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合约。

    这件事以及即将到来的瑞典入侵,迫使俄国在9月18日与土耳其签订尼什合约结束战争。根据摩尔达维亚代表团的请求,摩尔达维亚并入俄国。奥地利于1739年退出战争,将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归还予土耳其。1739年9月,俄国与土耳其签订《贝尔格莱德和约》后再次占领亚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