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六十七章
黛玉没好气的说道:“度谍”。
“度谍?”惜春歪头问道。“给我的?”
“不是给你的,我给你看什么。要不要?不要就还我。”黛玉瞪了惜春一眼,不快地说道。
“要的,要的。谢谢林姐姐。”惜春生怕黛玉要回去,立马双手捂住。
本以为,证书证明这种东西也就是在现代盛行。没想到,从古自今,都是很有市场的。
这年头,干什么都需要有个证呀。出门要有路引,出家要有度谍,连买个房都要分红契,白契的。惜春将来如果注定是要出家的,那么有身份证明的出家人和没有身份证明的出家人,那是两种待遇的。记得在现代,就听说一老太太因为没有身份证明,连养老医保这些公民待遇都无法享受。
有了度谍,就算将来抄家,也是与惜春没有关系的。而有了度谍,将来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别的地方,都是受到朝廷认可和保护的。去哪个寺庙挂单,都可以得到优待。必竟度谍这种职称证明被朝廷管的很严,轻易不会承认发放。因着种种原因,也把度谍的含金量提升了几个档次,显得更加的物以稀为贵。
也因此这个时代很多的家庙,其中的出家人其实都是没有度谍的。一旦离开了家庙,是既不受佛教认可,也不受朝廷保护的。黛玉通过林家的人脉,费了好大的劲才给惜春弄了一张度谍来。其中花费的金银和心力,又岂是当初二姑娘迎春出嫁时的那五千两银子可比的。
必竟是从小长到大的姐妹,黛玉也希望她们能过得好一些。既然命运无法改变,那么在能力范围内,给予最大的帮助,是黛玉如今唯一能做的了。
惜春虽长在闺阁之中,但度谍的难求程度,她还是知道的。看着写着自己名字的度谍,心里有些怪怪的。惜春自己知道,她从来没跟人说过自己的想要出家的想法。林姐姐这些年虽然来府里走动,可平时接触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来呀。所以她是怎么知道我有了出家避世的想法?还送了千金难求的度谍来。惜春不解地看着黛玉。
“姐妹多年,不说有多了解彼此,但只要用心了。自然就知道了。度谍上的法号,本来想请个庵主来起的。只是京中很多庵堂都不干净,所以姐姐只好请京城外广仁寺的主持大师为妹妹起了。”黛玉看着也是花样少女的惜春,不无可惜地说道。
‘亲,你知道吗?出家人是不能吃肉的。出家人的清修生活,很苦的,还要化缘吃剩饭,你到底知不知道呀’。黛玉内心咆哮着。
“这张度谍,你一定要收好了。如果可以,最好随身携带着。你们府里是什么情况,你我心中都是有数的。留着这个,也算是条退路吧”黛玉知道惜春虽然年纪最小,但也是最聪明不过的了。什么事情,都看的很明白。
贾家的未来其实早就注定了。迎春的怒而不争,探春的奋发上进,惜春淡漠而对。其实,贾家的几个小姑娘心里都是有预感的。
“我今时也不谢姐姐为我操心费力,只待来日吧。”惜春感激黛玉对她的一片心。她自己也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可以为黛玉做的。只等来日,多为黛玉在佛前念上几回经,也好报答黛玉今日的援手。
“唉,怎么就走到今天这一步了呢?”黛玉很是感慨。
惜春却笑道:“不过是一场修行罢,横竖我是看透了,就凭着我们家做的那些事,总有得到报应的一日。我虽没做过,可也是占过光的。即是想逃,也逃不了的了。到那时,报应来了,不过是任打任骂任人作贱罢了。与其不知生死,倒不如早日脱了红尘,为自己超度呢。如今又拿了度牒,正好安心修行。”
之后,黛玉又把打听到的,关于京城内外一些尼姑庵堂的情况一一说给惜春听。就连当初的水月庵,智能,还有发生过的张金哥事件也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贾惜春。
京城中许多尼姑庵都是徒有清名的,暗藏娼尼,庵主常叫生得妩媚标致的小尼姑小徒弟出来服侍来往上香的大家公子爷们。黛玉很怕惜春一个不注意,就让自己落到那种境地。黛玉说的认真,惜春也听的认真。最后,还告诉惜春如果真的有了什么困难,也可以去林家求助。不说别的,庇护一个出家人的能力,林家还是有的。
用过午膳,稍做休息。黛玉便告辞离去了。离去前,因贾母及贾家众人都知道了黛玉这几年是不会再来京城的,便让几个小辈都出来送送林黛玉这个表姑妈。
黛玉看着站在前面的贾兰及巧姐。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原书中,巧姐的判词中的‘狠舅奸兄’的‘奸兄’指的是谁了。环小子,对不住了,表姐冤枉你了。
之前一提到‘狠舅奸兄’,就以为是在说王仁和贾环。王仁是巧姐的舅舅,但贾环却是巧姐的堂叔呀。跟本不是什么‘奸兄’。整个京城能称的上是巧姐哥哥的就只有两位,一位是宁府的贾蓉,另一位就是眼前的这位,贾兰童鞋。
贾兰童鞋的遭遇确实让人心疼。在贾家这个满是金钱,权力来衡量的地方,无视他的人太多太多,做为这一代二房的长子嫡孙,待遇还不如巧姐一半。再多的不公平,都因着两人母亲的实力差距而一再沉默忍让。因为父亲的早逝,年纪小小的贾兰知道要想在这个家里呆下去,就只能凡事尽量忍让,而长久的压抑下来,难怪他不将贾家人当成亲人看待。
原书中,黛玉与三春并不亲近,也没一个和黛玉情分深厚的,素日待黛玉都是淡淡的,不及待宝钗七分。未尝不是因为黛玉得贾母宠爱维护,她们正经姑娘反倒靠后的原因。今时,放在贾兰与巧姐身上,也是如此。不过是幼时的嫉妒进一步发酵罢了。
贾兰之悲,源于父亲的早逝,母亲的退而不争。李纨何等人才,在与凤姐的对话中,就可以窥其一二。若不是贾珠死后,王夫人的一力打压,李纨又怎么会沉默至此。
贾家败落后,巧姐被卖入外地的娼院,刘姥姥倾家荡产赎了巧姐回来,又聘给板儿为妻。只是娼院中走了一圈,于名声也是有妨碍的。虽是乡野之间,无多少忌讳。但刘姥姥一家因着巧姐,财政吃紧,又回到解放前,心里是一定有些芥蒂的。待刘姥姥去后,没人庇护的巧姐,真的不好说呀。
这辈子,凤姐对黛玉还是不错的。黛玉的心,至从贾二姑娘迎春去逝后,就便得很是柔软。再加上,有钱底气足,一种爆发户的思维让黛玉觉得,如果花上一点钱,就能让自己的心好受一些。那花出去的钱,就当是正当消费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黛玉再看贾兰和巧姐时,立即涌出一种心痛的感觉。那都是钱呀!谁能可怜一下她小市民的吝啬情怀呢?当初不是想好了,不管贾家的破事的吗?怎么就是没忍住呢。
这月初九,易远行。林家两艘大船扬帆。
船上时间漫长,无所事事的很。黛玉闲来看了会书,叫来伺候林瑜的大丫鬟,细细问了林瑜今日的状况,“船上摇晃不定,本来就有些晕船,你回去让大爷仔细眼睛,少看点书。还有就是那冰镇的酸梅汤也少喝点,实在恶心的厉害,再喝一些。不然喝多了,容易伤胃。”
没错,林瑜这个京城长大的少年,他竟然晕船。一上船就吐了个稀里哗啦的。也幸好管家们准备的齐全,但再齐全也没用,无论是正经的药剂,还是民间小偏方,林瑜的晕船之症,就是有增无减。最后闹得无法时,喝了碗开胃的酸梅汤。谁知竟然缓解了晕船。
自那后,别的尚可,林瑜舱里的酸梅汤却是从来没断过的。
船行数日,林家的船终于到了苏州码头,回到老宅,稍做休整。第二日,便向族长递了拜贴。
因林瑜是当今天子钦定的林家嗣子,又是天子的亲外甥。又因着爵位的问题,也没人敢小瞧了这位看起来不过15,6岁的少年。所以在苏州知府及当地名流的见证下,林瑜入祠堂,上族谱一切都是顺顺利利地进行着。
事后,林瑜又以林如海的名义为族学捐了一笔银子,又表了礼谢过来观礼的知府大人。因林氏族人慕黛玉姐弟之势,在苏州的日子,不胜其烦。本来姐弟二人还想去寒山寺逛逛的。见此情况只得再祭拜了林如海夫妇后匆匆地去了扬州。
到了扬州,住进了林家在扬州的宅子,姐弟二人才算真的松了口气。
待一切安顿好后,黛玉姐弟的回南的生活就正式开始了。因着之前就商量好的,林瑜在数日后便去了扬州的安定书院读书,而黛玉就留在家里管理府中事务。
对于南方的气候,说真心话,黛玉是不适应的。相较于干冷透骨,寒风凛冽的北方。南方的冬季更加的阴冷,潮湿多雨。四季并不如北方那么分明。南方的婉约,与北方的豪迈,从天气上就表现的淋淋尽致。
因着姐弟俩可能要在此住上一些年月,黛玉在回南前,就让留守的家下仆从们,把扬州的这所宅院好好的整修了一遍。不说墙有多高,只说那火坑,地龙,就是不小的工程。好在,这年月最不缺的就是匠人。终于装修在黛玉起程前全部竣工了。
时间匆匆,岁月流逝。等黛玉接到贾家抄家的消息时,已经又是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