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2章 条条道 一对善目

      第四十二章:条条道

    四、一对善目

    在洪主任家,寒暄之后,李轼和母亲都插不上话。洪主任不在家,田如春和主任夫人摆得很融洽,话头没有断过,却没有提帮忙一事。田如春天南海北的事都晓得,不管是真人真事、还是小道传闻都能摆得绘声绘色。

    在来之前,岳洛文问是不是需要送点礼物。田如春说不用,带点水果以示尊重就行。还特别强调,话由她来说,你们就配合一下,需要时点点头、答应“是、是”之类就行。摆谈中间,田如春才把事情提出来,对方答应一定转告主任。主任夫人随口问了李轼一句是哪个学校的?一说之后,李轼才晓得洪主任的女儿跟自己是同班同学。同学母亲一听,更热情,而李轼却觉得老大尴尬,心想这算啥事呀。同学已下乡,自己却跑到同学家来求她父亲帮助自己不下乡,同学要晓得了会笑话自己,幸好同学不在。顿时想起杨建国的经典语录:城圈圈很小,转来转去都是熟人。

    事情很顺利,半个多钟头后他们就告辞。回家路上,岳洛文有一点担心,忍不住问:

    “洪主任不在家,面都没见着,这事行吗?”

    “放心,话不用说透,大家都是明白人。主任不在家也有好处,他就装着不晓得这件事反而更好。能记住老三的名字就成。”

    一看岳洛文仍然不放心的样子,田如春说:“你们尽管放心。我也是一个知青家长,也是一个当妈的,我也不情愿儿子下乡去,更不用说一辈子呆在农村。学军自己要去的,我也不能拦他。”

    “我刚晓得主任女儿是我同学。他女儿已经下乡,我现在来求他帮忙不下乡,这事总觉得有点不对头似的。主任会不会想我女儿都下乡了,你凭啥就不下乡?我凭啥要帮你?”

    “是同学就更好,知青家长的心是相通的,能理解的。我家学军不也下去乡,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放心吧,晓得你是他女儿的同学,更能帮你。这样一来,你的名字主任就能记牢。”

    “是吗?”

    田如春说主任事情多,经常忙着做手术。哪能记住许多人的名字,让你来,就是为了让主任能记住你,以后哪个时候去检查都不成问题。她接着说:

    “体检有时是突然通知的,临时打招呼往往来不及。你放心,病是真的,程度有多严重,医生说了算。这种事哪个也不会严格得一点不差,各方都有一个交待就行。”

    看田如春说得这样有把握,李轼心里也踏实下来。

    ***

    到体检那一天,岳洛文单位的领导带着李轼去的医院。李轼心里还是咚咚地跳个不停,心想请洪主任帮忙的事,他本人是不是晓得了?如果晓得了却不愿意帮忙咋办?再说,相互连照面都没有打过,会不会搞错?还有,今天的检查医生会不会临时换人?最后想管它这样多,是悬崖也得往前跳。他从来没有见过同学的父亲,不晓得他长得啥模样。

    房间里就一个医生,李轼也不晓得是不是同学的父亲。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身材高大,戴着口罩,看不到脸上是啥表情,只在帽子和口罩之间露出眼睛,那眼神是和善的。从那眼神中,李轼感到一种熟人的随和,潜意识判定应该是同学父亲。李轼不安的心慢慢静下来。检查很快,问了问情况,看了看之前的病历和检查单,啥都没说,就让李轼先出门。临出门前,他回头再看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睛也正看着他,依旧是和善的目光。以后他再没有见过这双眼睛。

    片刻之后,单位领导出来,对李轼说:

    “今天没事了,检查结果还需要往上报,需要上头研究和批复。回去等通知吧。”

    领导的语气有一种轻松感。似乎李轼没事,他也就解脱。

    离开医院,在回家路上,李轼想武兴宇是疯了,他用不着搞这些名堂,现在不会有人再来动员他下乡。如果不疯,他也不会像自己一样搞这些名堂,对他来说,现实中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过去他就常常觉得现实中的一些事是没有意思的,如今是真没意思了。忧郁、无聊、烦恼、痛苦、恐惧都离他远去,他把这些留给了别人,留给了他的亲人。

    ***

    曾凡平突然上李轼家来。

    一进门,一屁股就坐在那把藤椅上。

    李轼有点奇怪地问:“不年不节的,咋就回来了,是家里有啥事?”

    他这样问对方,是因为曾凡平春节回来时,他们已经在人工湖聚过。

    “家里没事。李兄,我已经回城了。”

    “你们那里这样快就开始招工?没听说呀?”

    “不是招工,招工也轮不到我头上。我是办病退回来的。前天刚回来,昨天在人工湖没碰见你,听建国说你也在办,今天就上你家来坐坐。事情咋样?”

    “差不多了,应该没啥大问题。”

    “那好,我们就不用具体交流了。我听说马兹青去西藏了,你应该晓得吧。她一个晕车的人,这一路的颠簸可够她受的。没想到她还真有勇气。”

    “我晓得这事。我也很佩服她的勇气。路上虽然艰苦,也总比没路走强。”

    “倒也是。跟你说另外一件事。”

    “哟,你还有啥事?”

    原来,昨天在茶馆,杨建国跟曾凡平提到了曾小玲衣服丢了的事。杨建国说,事情倒是过去了。但这事没头没脑的,我们都感到有些奇怪,咋栽赃到李兄头上。

    曾凡平当天晚上就去问了曾小玲,晓得了事情的原委。李轼跟同伴在工地上议论基建主任吃钱的事,不晓得咋个传到基建主任耳朵里。他认为是李轼挑头的,对他不利。曾小玲衣服一丢,他就趁机把这事往李轼身上引,还示意他侄儿出面作证。他就是想借此逼李轼离开工地。正好角斗士为食堂那次纠纷和工地上那次打架,有点记恨你,认为是你挑的头。而且还为你是曾小玲校友,曾小玲爱跟你说话这事,他有点厌烦你。怕你把他的事搅黄,所以他也巴不得你滚蛋,跟曾小玲说看见你拿大衣。曾小玲衣服丢了着急,也信了角斗士的话,以为真是你拿了她的大衣。

    听曾凡平把事情说完,李轼一脸苦笑,啥也说不出来。心想跟老子真是赶上了,角斗士堂堂一个国营单位的工人,居然嫉妒自己这个烂挑夫。

    “李兄,我晓得你这个人,别看我堂妹是有工作的,你未必看得上她。”

    “凡平,你扯到哪里去了。我现在这个样子,哪有闲心跟你堂妹扯那些闲篇。”

    “你是没有往那里想,角斗士偏要往那里想。跟老子才来这一出。话说回来。我堂妹年轻,还不到18岁,人单纯,错怪了你。你不要记恨她。”

    “我当时真没有想明白是咋回事。不过,事情已经过去,自然就谈不上记恨不记恨的事。倒是长了不少见识,江湖险恶,随时都得穿一副盔甲。”

    “啥盔甲?”这次是曾凡平感到有点奇怪。

    于是,李轼把“盔甲”的由来一说。曾凡平一听笑了,说是呀,早晓得这样,我就犯不着下乡去转一圈再穿盔甲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