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建立行业标准

      志同道合的帮手

    在弟弟威廉走后,洛克菲勒一直想要找个得力助手。他需要一个能够支持他完成设想和计划的合伙人,于是他找到了亨利·莫里森·弗拉格勒。

    不过这次弗拉格勒登场,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了,理由很简单-- -- --他破产了。因为战后对于盐的需求已经大量减少了。他不得不从头开始。

    弗拉格勒比洛克菲勒年长?岁。他穿着入时,仪表堂堂,富有幽默感,思维敏捷,办事精明。而且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更巧的是他有一点与洛克菲勒惊人的相似,那就是严于律己,喜欢过一种清教徒式的生活。

    弗拉格勒也是白手起家的人。他是穷牧师的儿子,14岁时就离开学校,到俄亥俄州亲戚家开的乡村小店里当店员。后来娶了店主人的女儿,又在店主人的一个谷物公司出售农产品。那家谷物公司的所在地是玉米和小麦产区。弗拉格勒曾通过中间商洛克菲勒卖掉许多车皮的小麦。

    南北战争期间,弗拉格勒成为军队采购谷物的承包商,还卖给军队大量的盐。他成了暴发户,发了一笔战争财,成立了盐业公司。

    最有戏剧性的是,弗拉格勒在破产后,来到了克利夫兰,在洛克菲勒过去的合伙人克拉克的公司里谋到一份工作,也做了中间商。

    因为弗拉格勒租用的办公室和洛克菲勒的办公室在同一幢楼里,所以他们经常一起步行上下班,边走边聊。很快他们就发现彼此都雄心勃勃。

    弗拉格勒说:“我向来知足,但从不满足。”

    “亨利,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很欣赏。”洛克菲勒由衷地说。

    洛克菲勒一直在琢磨:光靠银行贷款太被动,风险也大。要想生意做得主动,最好能拉到一些投资者。有雄厚的资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啊!

    洛克菲勒便立即行动。虽然已经拉了一些投资者。可是他还想拉得更多。在下班的路上,他对弗拉格勒说:“要发展企业最重要的是资金,您能不能帮我拉一些投资者呢?”低边叉巴。

    弗拉格勒思索了一下,就爽快地说:“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位克利夫兰的富翁斯蒂芬·哈克尼斯。他是我继父的儿子。”

    弗拉格勒笑眯眯地对好朋友讲起了这位富翁的发家史:“那是在1862年吧,他从俄亥俄州一位国会议员那里听到一个消息:政府将对麦芽和蒸馏烈酒征收税金。他赶紧行动,囤积了大量葡萄酒和威士忌。等到政府开始征收这项税金时,他把囤积的烈性酒都抛了出去,一下子竟得到30万美元的利润。”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一向主张禁酒的洛克菲勒竟然对这笔烈性酒收益大感兴趣,他迫不及待地去会见这位富翁。

    不久,洛克菲勒就见到了哈克尼斯。哈克尼斯长得敦敦实实 一头乱发,唇上是海象式的胡须。他是多家银行、铁路、矿业和房地产公司的董事。

    经过一番交谈和磋商,哈克尼斯爽快地说:“你办企业的路子是对的,肯定会有发展。这样吧,我投资10万美元,让亨利做公司的代表和财务主管吧!”他在心里为能够帮助弗拉格勒重整旗鼓而感到欣慰。

    “哈克尼斯先生,非常感谢您对我的支持,我会做好该做的事。”

    洛克菲勒非常满意有了这样一位有实力的投资者,他的社会地位也将会对自己的生意大有裨益。

    1867年,“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公司”正式成立,公司设在凯斯大楼,一幢有着罗马式的圆顶窗户的建筑里。

    弗拉格勒的正式加盟让洛克菲勒兴奋异常,共同的理想又把他们连接在一起。他们每天一起上班,中午一块儿回家吃饭,晚上又一起回家。在路上讨论新的设想,制订下一步的计划。他们还共同拥有一间办公室,两人相背而坐,很多事都是商量着办。

    弗拉格勒很擅长起草法律文件,对于别人契约中的圈套能一眼识破。洛克菲勒夫人很愿意当文件的最后把关者,在她严格的目光下,常常找不出弗拉格勒撰写的文件有什么纰漏之处。

    “亨利起草的文件让人信得过,比你强。”劳拉开玩笑地对洛克菲勒说。被贬低的丈夫只好瞪着眼睛自我解嘲,用装出来的声音说:

    “啊,亲爱的,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你的丈夫?”

    弗拉格勒在写商务信函时,还是把初稿拿给洛克菲勒看。洛克菲勒也一样。他们交换初稿,在细微处做些改动,直至双方都认为无懈可击后,才正式发出。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洛克菲勒冲进办公室,兴奋地对弗拉格勒说:

    “亨利,威廉从欧洲发回150万桶的订单!”他两眼放光,在办公室快步踱来踱去:“这是一个开拓欧洲市场的好机会,我们决不能放过!”

    弗拉格勒一听,像弹簧似的从椅子上跳起来:“150万桶!太好了!约翰,你不认为我们应该扩大炼油厂的规模吗?现在的机器设备和生产速度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我们终将要控制国际市场啊!”

    “他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洛克菲勒用亲切的目光打量着弗拉格勒,心里这样想着。

    洛克菲勒忧心忡忡地说:“可是目前资金有困难。克利夫兰银行贷款利息太高,再说,银行经理们大多数都没有什么远见,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要催着还款。”

    弗拉格勒显得胸有成竹:“我有办法。我手里有些积蓄,能拿50000美元。另外,我太太的伯父很有钱,可以让他拿出 90000美元。

    他那个人只管出钱,不会管什么闲事。”

    洛克菲勒的兴奋真是难以形容,要知道,足够的资金和信誉对企业来说是何等重要。他心想:这真是上帝赐给我的一位志同道合、有眼光、有魄力的伙伴。我们的合作准能创造出奇迹!

    洛克菲勒用新增加的资金,增添了不少机器设备,还建立了新厂,他们的竞争能力大大增强了。

    弗拉格勒说:“建立在商业业务上的友谊比建筑在友谊上的商业业务要好得多。”

    洛克菲勒十分欣赏这句话。他和弗拉格勒多年来成功的合作,成了这种友谊的楷模。

    降低成本的探索

    古亚和加河支流的炼油厂,一天比一天大起来了。

    这时,克利夫兰的《领导者》刊登了一则消息:洛克菲勒的公司有一座大车库,可容纳8辆原油装卸运输车。另外,还有两座可存放6000桶油的货仓。厂内有10座炼油炉,日产量可达到275桶。

    安德鲁斯对炼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良,不过这种程序依旧是常压加热蒸馏法的原始工作方式。首先把采来的原油在炼油的锅炉内升温到四五百度,再让加热管中的石油蒸气进入精馏塔中冷凝成略带黄色的蓝色液体。然后把它注入大槽里,用接近沸腾的热水加热,把蒸发出来的黄色气体同亚硫酸气混合,再用活性炭酸钠对混合气体进行发光作业,这样煤油便提炼出来了。

    南北战争后解放了黑奴,促使美国北方发生了产业革命,林肯遇刺后,蜡烛的销量直线上升,美国所有的家庭都燃起了烛光,工厂和铁路等企业却大量求购润滑油。

    在生产厂家不断扩大生产和更新设备的时候,油井到产油区新建的火车站之间也出现了由5厘米粗的铁管串接起来的线路,这就是新成立的亚利加尼原油输送公司的固定资产。这时管道运输才刚发展起来。

    以前垄断原油运输的马车公司,还像他们在南北战争中四处破坏铁路时一样,雇来牛仔出身的搬运苦力,于深更半夜之时去挖断油管,放火烧毁贮油槽,甚至发展到暗杀管道输油公司的老板。

    可是在新生事物面前,旧势力不论怎样阻挠总是徒劳的,管道运输就像来势汹涌的海潮一样,淹没了过时的马车。输油管道遍布全宾州原油生产基地。火车站、油井、油库和古亚和加河边,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蜘蛛网似的管道。

    石油业的上游工业是勘探石油产地等工作,而精炼和销售则是下游工业。这称呼来自于对亚利加尼河和产油河上、下游工业的区别叫法。洛克菲勒的最终目的是控制下游工业,他对上游工业丝毫没有兴趣。

    上游和下游间采用的交易方式,当时还十分原始。上游注满了油槽后,他们就通知下游的管道输送公司。管道输送公司就派人带上测量工具和收据到上游,他们先把测量工具插进油槽测出油量,再填好收据,接着就打开油槽阀门,等油槽放空后再把阀门关上。

    因为测量的方法太简单,卖油的上游工厂就把油槽底部的原油沉淀渣和蒸发部分各加了3?到销售价中。比如油井的所有者是两个人的话,下游方面就只在收据上写下所有者的人数。

    而此时,克利夫兰已经有50家炼油厂,位于纽约长岛的也有8家。在波士顿、新哈芬、新泽西、巴尔的摩等东岸工业城中,也不断出现新的炼油厂,水牛城和伊利也是这样。

    在宾夕法尼亚州这个原料产地,既做上游工业又干下游行业的公司至少有30家,它们都拥有自己的炼油厂。

    在杜雷克还没有发现泰塔斯维的油井时,有位名叫多那的商人便向液化煤油发起了攻击。那时,他的工厂已有工人200名,每周产精炼油1pbtxt. 平板电子书桶,基本上控制了产油的工业。

    多那并不是鼠目寸光之辈,他挑选精干的专家当工作人员。他还投资12.5万美元,在泰塔斯维火车站附近,建起了一座具有防火能力的炼油厂。

    除了多那,上游企业中此外也出现了一个集团,加入到炼油行业的竞争中。而且上游的集团力量非常强大,这些人几乎全是一些从欧洲大学里毕业的德国工程师。

    他们在亚利加尼河的近旁,竖起了20座煤油厂,因为他们的化学知识在当时确实是相当先进的,所以他们的炼油厂每周能产煤油1000桶,附带还生产石蜡、苯和用作染料的苯胺。

    而且这些人很清楚自己的产品和欧洲市场十分对路,因此他们的煤油厂全部采用防火设计,分布在占地25亩的一大片土地上。办公室里铺着由欧洲进口的豪华地毯,布置着各种高贵典雅的装饰与家具,把油腻泥泞的上游变成了欧洲的宫廷。

    洛克菲勒兄弟公司在上游有工厂16家,每周能出品900桶精炼油。那时,铺设炼油输送管的技术还不那么简单,可洛克菲勒兄弟采用的特殊设计的大功率设备,把工厂里的精炼油抽到附近的断崖上,再利用落差,精炼油就能够自动地顺着管道流到亚利加尼河边。

    宾夕法尼亚州的上游工厂,同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等东岸城市中下游炼油企业势不两立。洛克菲勒尽管只在中间的克利夫兰地区从事炼油事业,但他清楚迟早会同竞争对手爆发激战的,因此他先走了一着------垄断下游产业。

    垄断,意味着打败其他竞争者。此时的环境对洛克菲勒实现垄断下游炼油和销售非常有利。他决心破釜沉舟,在这场战斗中,唯一的幸存者只能是他自己,这的确是一场殊死的搏斗。

    弗拉格勒不满足于只制造木桶这类小玩意儿,他觉得垄断下游产业的时候到了:“约翰,如今石油这么景气,也正是世界各地大量消费石油的时代呀!但是,你难道不想扩大我们炼油厂的规模吗? 这和我们从前做小麦、盐的生意一样,兴旺的时候人们会有大量的需求。

    如果我们被机器限制,生产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加,那么还谈什么控制世界市场呢?”

    弗拉格勒想要点燃这场垄断争霸战的导火索。

    “控制世界市场实际上就是垄断!”弗拉格勒果断地说,而洛克菲勒默默地聆听着。

    当时美国有六大炼油中心,内地有3个中心:油区、匹兹堡、克利夫兰;沿海有3个中心:纽约、费城、巴尔的摩。为了争夺控制权,都在使尽浑身解数,树立自己的优势。

    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也在挖空心思,琢磨着怎样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弗拉格勒对石油业的情况了如指掌:“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开发新的炼油技术。可是在这方面,我们可不是亚利加尼德国集团的对手。要论资本实力,纽约和费城的实力都相当雄厚。”

    “那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洛克菲勒沉静的目光直视弗拉格勒。

    “运输费用直接关系到成本的高低,我们不如在运费上动动脑筋。

    我想我们应该和铁路签订合同,争取在运费上打折扣,这可是一大笔费用啊!”弗拉格勒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洛克菲勒则兴致勃勃地听着。

    弗拉格勒接着说:“有的石油公司只在需要时才用铁路,不需要时就不会找铁路,使铁路经常无生意可做。如果我们和铁路签约,每天固定运多少油,运量又大,铁路一定会在运费上打折扣。”

    弗拉格勒用力地拍了一下桌子:“和铁路谈判的事由我去做。我保证让我们的公司得到好处。”永远乐观的弗拉格勒目光炯炯地盯着洛克菲勒,唇上的胡须骄傲地翘着。

    洛克菲勒完全赞同弗拉格勒的分析。他立即追问道:“你想找谁去谈判?是范德比尔特,还是古尔德?”

    范德比尔特是纽约中央铁路的总裁,曾当过水手,开过酒馆,后来得到纽约铁路筑路权,靠着拍卖政府免费提供的铁路沿线的土地,发了一笔横财,以后成了名噪一时的铁路大王。

    古尔德是伊利铁路的总裁,是南北战争期间倒卖皮革发财的暴发户。后来用逐步买股票的方法,收购了伊利铁路。他是个很有手段的人。

    当时在克利夫兰,要运进原油和运出精炼油,要经过3条铁路:

    伊利铁路、属于纽约中央铁路的湖滨铁路,还有一条宾州铁路。3家铁路公司为争取更多的运货量,也在激烈地竞争。洛克菲勒要利用这种竞争,形成自己的优势。

    “我打算找范德比尔特。”弗拉格勒看来早已考虑成熟。

    “那么,如果古尔德跳出来怎么办?”洛克菲勒追问说,他考虑问题总是更周全。

    “如果你先畏惧对手,那么只能把成功拱手让给别人。”弗拉格勒的脸上是自信的微笑。

    “好!那我就等着看你的成功!”喜欢冒险的洛克菲勒用手握住了弗拉格勒的手。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此时范德比尔特也正在急于得到洛克菲勒公司的大运货量。他怕那两家铁路公司走在前面,多次主动邀请洛克菲勒前去会面。洛克菲勒只是派人送去了名片,告诉铁路大王,可以在什么时间到自己的办公室来。一个29岁的小伙子竟然让74岁的铁路大王按照自己的指挥棒转,这种决不巴结和讨好对方的做法,正是洛克菲勒一贯的作风。

    范德比尔特派纽约中央铁路副总裁迪贝尔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洛克菲勒与弗拉格勒的办公室。弗拉格勒站起来,握着迪贝尔的手:

    “将军,近来生意如何?”

    迪贝尔在南北战争期间当过将军。“不怎么景气。您一定会知道几条铁路公司之间竞争很激烈。”

    弗拉格勒露出神秘的笑容,低声说:“怎么样,将军?愿意与我们合作吗?我们每天给你60车皮的运量,这下子你们铁路就会有生意做了。”

    “什么?60车皮?”这位将军的眼睛发亮了,因为当时铁路运输的货运量很不稳定。运这种大宗的货物,铁路公司就不用把不同货物、不同地点的车皮混合编组,能缩短很多运输时间,也节省了不少车皮。这种有利可图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铁路也得益于大企业的发展。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会使铁路提高经济效益。

    “我们愿意合作。”将军回答得很干脆。他们开始磋商具体细节。

    弗拉格勒开始讨价还价:“这种合作总要双方受惠。我们对铁路的要求就是运输价格的优惠。”

    “能提得具体一些吗?”

    “原油运费每桶0.35美元如何?”

    “你是说每桶让利0.07美元?”

    “是的。到东海岸的精炼油的运费,每桶就1.5美元吧?”

    弗拉格勒还提出了十分诱人的条件:他们同意承担发生火灾和其他意外事故的法律责任,在夏天里停止水路运输。

    “就这样定了。”迪贝尔握住弗拉格勒的手,拿出军人的果断气派。

    他们只有口头协议,没有形成文字。这是洛克菲勒的主张,他怕以后因为这种协议而造成麻烦。

    其实,这种与铁路公司签订合同的做法并不是洛克菲勒的发明。

    早在?年前,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就实行过多次,不仅限于石油,也有其他商品的货运。洛克菲勒一直认为这种做法无可非议,他能得到运费优惠,是因为他有无可匹敌的经营规模------他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炼油企业,产量相当于克利夫兰其他三大家炼油厂产量的总和。

    事实是,这种做法有碍于真正的自由竞争,对于小型炼油厂来说就只有破产的份儿了。铁路运费的折扣使洛克菲勒和他的某些同行在所有的铁路线上畅行无阻。虽然炼油业里许多竞争对手也享受过运费的折扣,但都没有洛克菲勒得到的多。

    直至1887年州际商业法生效,运费回扣才被定为非法行为,可是在1903年埃金斯法颁布前却一直没有绝迹。而洛克菲勒已经在这些回扣里捞到足够的好处,那就是大大降低了成本,获取了更丰厚的利润。

    洛克菲勒的石油生意像滚雪球一样,已经越滚越大。在克利夫兰,他已经是万众瞩目的企业家了。洛克菲勒念念不忘在这场交易中弗拉格勒的功劳。

    洛克菲勒深有感触地说:“坚强有力的同伴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他既可以把你的事业推向高峰,也可能导致集团分裂而使你元气大伤,甚至倾家荡产。”这是洛克菲勒一生中得到的最宝贵的经验。

    标准石油的兼并行动

    1869年,石油业逐渐进入经营困难的地步。连续5年,精炼油的价格像沿着斜坡向下滚动的石块一样不断下跌。炼油业同时受到冲击而陷入困境。

    由于原油价格和提炼后的精炼油价格相差无几,使炼油公司无法获利,加之产量又往往超过市场需求,大公司尚可过关,小公司简直叫苦连天。

    于是洛克菲勒在石油业中,开始掀起“变竞争为合作”的运动。

    他说:“要想让这个难以控制的行业还能有利可图、长远发展,就必须立下规矩。”

    那么这个规矩是什么呢?就是成立卡特尔,通过这种组织,限制过剩的生产力,稳定石油价格。其实,早在南北战争时,采油商们为了抬高油价,曾成立过“油商联合会”来限制生产。

    可是要想建立规模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比如说,要买下那些管理混乱,还一个劲在那里炼油造成生产过剩的厂子就需要钱。于是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商量,提出组建股份公司的主意。

    “亨利,您认为我的设想可行吗?”洛克菲勒问弗拉格勒。

    “其实,最近我也在想这件事。”弗拉格勒背着双手踱来踱去:

    “我们有了股份公司,就能向一些业外投资的人销售股票,既增加了资金,又不失去控制权。”

    洛克菲勒很高兴弗拉格勒和自己有一样的想法,但是一向谨慎的他又发现了问题:“是啊!最近许多州都通过了法律,允许商家组建股份公司。可是这类公司不允许在所注册的州以外拥有财产,这种限制对我们很不利。”

    弗拉格勒耸耸肩说:“那我们就在法律上钻钻空子吧!我看没有过不去的桥。”弗拉格勒似乎永远是乐观和自信的。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创设的标准石油公司成立,公司设在克利夫兰公共广场附近的一幢四层楼房。由洛克菲勒担任总裁,威廉担任副总裁,弗拉格勒任干事兼财务总监。

    标准石油公司的注册资产为100万美元,一个刚组建的公司就有这么多的资产,在当时的美国来说可说是首屈一指。它控制着全美国10?的炼油业务,还拥有一家制桶厂,几座仓库、运输设施和一组油罐车。有人说,标准石油公司的诞生是洛克菲勒在绝境中力挽狂澜的杰作。

    洛克菲勒自信地对克利夫兰的一位商人说:“总有一天,所有的炼油和制桶业务都要归标准石油公司。”

    标准石油公司一成立,正赶上欧洲爆发了普法战争,海上的运输业瘫痪了,宾州石油出口业也只好中断。原油价格下降,精炼石油业也受到影响,洛克菲勒的财务困难重重。

    也许是艰苦的创业造就了洛克菲勒坚韧的性格,他在逆境面前从不沮丧,头脑反而更清醒。他开始把整个石油业当作一个相互关联的体制,用高瞻远瞩的目光,考虑它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

    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还是共用一间办公室。办公室里的陈设很简朴:一张黑皮沙发、4把黑色核桃木椅子、两张桌子,还有一个冬季取暖用的壁炉。洛克菲勒从不喜欢在形式上炫耀生意如何兴隆。

    洛克菲勒是公司最大的股东,在10000股中占2667股;弗拉格勒、安德鲁斯和威廉各持1333股,其余的占股人有以前公司里的合伙人,还有外面的投资者。

    他们用来吸引股民投资的办法是:公司里主要负责人不领取工资,只从公司股票升值和红利增加部分提成,这样能刺激大家拼命工作。

    公司没有像洛克菲勒预想的那样,出现门庭若市的场面,因为当时正处在金融界出现恐慌的时候。还有一些企业家对石油业的前景也没有把握。

    有人告诉洛克菲勒:“大湖区的船运卡特尔早就不行了,只剩下一个空名。恐怕您所做的一切也是徒劳无益吧?”

    有一位年老资深的金融家告诫他:“先生,我以为您所做的这项实验不是获得巨大的成功,就是落得个一败涂地!”

    还有人认为,控股公司的成立简直就是疯狂的举动!

    但是充满自信的洛克菲勒却稳坐钓鱼船,他要用行动和事实证明:这些怀疑论都是错误的!

    在标准石油公司开始营业的第一年,他给公司股票分配105?的红利。他开始了征服克利夫兰炼油商的艰苦的历程。

    面对着一片混乱的石油业,洛克菲勒的兼并不是从弱者下手,而是从强者下手。他说:“如果能首先打垮最强劲的竞争者,就会造成心理影响。”

    他首先想到的是克拉克--佩恩公司。这是一家很有声望的公司。

    奥列佛·佩恩上校是一位政治家的儿子,待人态度冷漠,却彬彬有礼。洛克菲勒认为,此人将是一位坚强能干的盟友。

    1871年12月的一个晴朗的上午,洛克菲勒邀请他的中学同学佩恩见面。两人热烈地握手之后,共同回忆了中学时代的趣事,气氛友好而轻松。

    精明的佩恩忽然说:“老同学,我想您请我来,绝不仅仅是为了回忆往事吧?”

    洛克菲勒望着佩恩,用诚恳的语调说:“最近以来,我一直为怎样把石油业从混乱中拯救出来伤脑筋。这种混乱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它将会把我们全都拖垮。”

    洛克菲勒停顿下来,看看佩恩的反应。佩恩正全神贯注地听着。

    “我设想能够通过股份公司集中大批资金,建立一种规模经济。

    这样也许能够改变目前石油业的这种无序状态。”

    他还强调:“这是一种能够维护所有人利益的措施。只要有合理、理智和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是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接着,他介绍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实力,告诉他,公司正准备增资。他直截了当地问:“要是我们能在数额和条件方面的认识达成一致的话,您是否打算入伙?”

    佩恩谨慎地说:“现在只能说,我有保留地赞同您的设想和分析。”

    他沉默片刻,又提出要求:“能让我看看贵公司的账簿吗?”

    “当然,这完全可以。您下午就到我的办公室来吧!”洛克菲勒欣然同意。

    佩恩在下午准时到达。他仔细地翻看着账本,被标准石油公司丰厚的利润震惊了:“啊!标准石油公司确实厉害!面对实力如此雄厚的公司,竞争将是困难的,只能是自讨苦吃。”

    佩恩在心里琢磨着。他合上账本,抬头望着洛克菲勒,语气很果断:“约翰,我同意入伙了!请尽快找人评估一下我的工厂值多少钱。”

    洛克菲勒站起身,郑重地握着佩恩的手。没想到这么快就初战告捷,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但是表面上却平静如水。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佩恩同他的合伙人商量之后,同意以4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他的炼油厂,然后持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

    洛克菲勒想:价格是高了一点,可是我无法抵御这个诱惑。这会给其他炼油商以启示和压力。再说,我的实力不是也增强了吗?

    “好吧! 就这样定了,我同意你的条件。”洛克菲勒果断地说。

    “我还要说明的是,我非常欢迎您的加盟,同时,克拉克先生我也不反对你另谋高就。”

    洛克菲勒对这位曾闹过矛盾的合伙人还是耿耿于怀。不久,佩恩就进驻洛克菲勒的办公室了。

    洛克菲勒又去找炼油商来谈,用一种抑扬顿挫的传教士口气,向对方讲明利害,时而打着其他的炼油商合作的幌子。他同他们促膝交谈,时而拍拍对方的膝盖。

    洛克菲勒用诚恳的语调说:“我们在克利夫兰是处在一个极不利的位置上。我认为我们这个计划很不错,是为了共同保卫自己。请好好想想吧,如果您感兴趣,我们愿意与您探讨解决的办法。”

    洛克菲勒对某些弱小的同行说:“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天下,事实已经证明我们是适者。其实,完全可以等那些不走运的兄弟垮掉后再收拾残局。可是我们没有这样做。现在是千方百计呼吁大家,不要再无谓地竞争,这样才会躲开即将临头的破产的灾难。”

    “我们是来发挥你们的能力,帮助你们再展宏图的。如果我们团结在一起,就会在合作的基础上共渡难关。”

    在洛克菲勒的话语中让你感到,如果你投入到标准石油公司的怀抱,前景是那样诱人而美妙:“一旦持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你们就会什么都不缺。”

    洛克菲勒以自信的语气,严厉谴责那些与他作对的人,说他们鼠目寸光、愚不可及。一些丧失了信心的炼油商在人人自危的形势下,相继把工厂卖给了洛克菲勒。对那些濒临破产的某些人来说,能用自己的厂子换来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确实是好事。

    可是,却有不少人在骂洛克菲勒,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概是洛克菲勒付给他们的钱太少了。洛克菲勒却有他自己的理由:“要是一家炼油厂无活可干了,它连一艘船或铁路都不如。因为这些东西还能用在其他方面。”

    洛克菲勒还讥笑某些厂子是一堆垃圾,他买下之后不是接着经营,而是把厂子关掉,以削减过剩的生产力。可是对于业主来说,这是一杯难以下咽的苦酒。他的目的是把竞争对手变成卡特尔的一员。

    所以他不会像某些人指责的那样,目光短浅地去激怒那些人。

    洛克菲勒在逐步实现他的计划。传说,每当他买下一个厂子,都会冲进办公室,兴奋地对着安德鲁斯大喊大叫:“我们又得了一个炼油厂,山姆,又到手了一个!”他属于那种关上门偷着乐的人。

    洛克菲勒接管汉纳--巴斯林顿公司曾经引起争议。

    马克·汉纳的叔叔罗伯特·汉纳被请到标准石油公司的办公室。

    他态度冷漠地对洛克菲勒说:“我决不会卖掉我的公司。”口气不容置疑。

    洛克菲勒叹了口气,然后耸耸肩膀,摊开两手,似乎是对这个不识时务的人表示惋惜地说:“你会孤立无援的,你的公司在克利夫兰将赚不到钱,你没有实力和标准石油公司竞争。你要坚持这样做,早晚要失败。”

    不死心的汉纳找到铁路公司,要求得到和洛克菲勒同样的运费折扣。可是铁路方面却说:“标准石油公司在运费上得到优惠是因为他是大货主。您如果能提供同样数量的石油的话,照样会得到同等对待。”

    这是汉纳无法办到的。最后只好卖掉了一个炼油厂。有几家实力较强的炼油公司又坚持了几年,但只是推迟了兼并的时间而已。

    几年过去了,克利夫兰26家炼油厂被洛克菲勒买去22家。有人因此把全部愤怒倾泻在洛克菲勒的头上。其实,按照市场的规律,亏本的小型企业早晚都会关门。洛克菲勒不过是加快了这一进程而已。

    还有一些炼油商最终保持了独立,洛克菲勒要求他们接受统一安排的最大产量,标准石油公司将保证他们得到应得的利润。在没有任何规章可循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家和商人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行动的过程中制定游戏规则。

    洛克菲勒和他的同时代人一样,要想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建立庞大、持久的工业,他和其他巨头一起,不得不用新的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对于这种商业行为,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经济学家们也是见仁见智。

    洛克菲勒自有他的看法。他说:“我们是被迫这样做的。这一举动开了经济管理体系的先河,改变了全世界的经营方式。时机已经成熟,这一天必然会到来。尽管我们当时所认识到的,只是从这一片残垣断壁中抢救自己而已。”

    他还力图从理论上探索如何维护垄断。他说:“这是一场合作的新观念同竞争理念的战斗。各自为政的传统已经过时,而且一去不复返。”

    当时,联营和集团制在制盐、制绳和威士忌酒等行业中也十分盛行。洛克菲勒的卡特尔只是这众多组织中的一个而已。

    就这样,洛克菲勒实际上就成了一个庞大石油卡特尔的主管。这种卡特尔像一个安全岛,它冻结了行业的规模,让业务拓展和革新都能顺利进行。

    在这个石油王国里,共有34家大小企业,拥有的炼油能力达到全美国炼油能力的1/4.他本人也成为当地的首富,买下了一个叫作森林山、占地700亩的乡村庄园,正在把它修建成舒适的夏季别墅。

    洛克菲勒是个特别专注事业的人。

    “缺乏幽默感和安全感”,这是他一生的特征。他说:“每天晚上,我一定要先提醒自己,我的成功也许只是暂时性的,然后才躺下来睡觉。”

    他手上已有数百万美元可以任意支配,但他仍然担心失去一切财富。怪不得忧虑会拖垮他的身体。他没有时间游玩或娱乐,从未上过戏院,从没玩过纸牌,从来不参加宴会。

    诚如马克·汉纳所说:“在别的事务上他很正常,独独为金钱而疯狂。”

    有一次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向一位邻居承认说:“希望有人爱我。”

    但是他过分冷漠多疑,很少有人喜欢他。摩根有一次大放怨言,声称不愿和他打交道。“我不喜欢那种人。”他不屑地说,“我不愿和他有任何往来。”

    洛克菲勒的职员和同事对他敬畏有加。最好笑的是,他竟然也怕他们------怕他们在办公室之外乱讲话“泄露了秘密”。他对人类天性没有丝毫信心。

    有一次当他和一位独立制造商签订10年合约时,他要那位商人保证不告诉任何人,甚至他的妻子也不行。

    “闭紧你的嘴巴,努力工作。”这就是他的座右铭。

    接着,就在他的事业达到顶峰之时------财富像维苏威火山的金黄色岩浆那般,源源不绝地流入他的保险库中------他的私人世界却崩溃了。许多书籍和文章公开谴责“标准石油公司”那种不择手段致富的财阀行为和铁路公司之间的秘密回扣,无情地压倒任何竞争者。

    但他最后还是发现自己毕竟也是个凡人,无法忍受人们对他的仇视,也受不了忧虑的侵蚀。他的身体开始不行了,这个新敌人------疾病------从内部向他发动攻击,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起初,他试图对自己偶尔的不适保持秘密。但是,失眠、消化不良、掉头发、烦恼和精神崩溃的**表征,却是无法隐瞒的。最后,他的医生们把惊人的实情坦白地告诉他,他只有两种选择: 或是财富和烦恼,或是性命。他们警告他:他必须在退休和死亡之间作一抉择。

    铁路联盟的无情垄断

    1871年11月,洛克菲勒在纽约的尼古拉斯饭店下榻。一天深夜,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谁啊?”被吵醒的洛克菲勒不耐烦地问道。

    “是我,哥哥。”原来是弟弟威廉。

    “这么晚了,有事吗?”洛克菲勒问道。

    “湖滨铁路董事长华森现在在大厅等你。”威廉回答道。

    洛克菲勒心想: 要请华森进来,一定要先叫醒隔壁的弗拉格勒。

    可是还没等他去叫醒,只见弗拉格勒披了件外套,走了进来。

    洛克菲勒告诉弗拉格勒:“华森来了!”

    但是弗拉格勒显得一点都不吃惊,问道:“斯科特也来了吗?”

    “没有,只有他一个人。”

    “这么说,华森是以斯科特的代理人身份来访的。”弗拉格勒得出结论。

    弗拉格勒对南北战争之后爆发的匹兹堡周围煤矿争夺事件了如指掌,他马上向洛克菲勒解释道:“在斯科特还是陆军助理次长时,他们借着运送宾夕法尼亚州的煤和军队的给养品,曾有很大的收获。战争结束后,由于煤矿的过度开采,煤的积压很大,使得行情暴跌,之后引发了非常激烈的运费竞争……”

    此时,洛克菲勒的眼睛深处浮现出坚毅的意志,在灯光下很清楚地看到他暗下的决心:一定不能让石油界受制于铁路界! 于是洛克菲勒对威廉说:“让华森进来吧!”

    华森穿着一件红背心和笔挺的大礼服,由威廉陪同走进洛克菲勒的房间。弗拉格勒坐在洛克菲勒的身边。

    华森说:“非常抱歉,深夜来访,打搅了先生。我带来了范德比尔特先生和斯科特先生的重要建议,他希望我们双方携手合作。”

    “那请您把建议说说吧!”洛克菲勒不动声色地说。

    华森并没有多加说明,便直接进入正题:“斯科特先生提议,运输石油的所有铁路公司与特定的石油业者进行联盟。加入同盟的炼油商可以享受可观的折扣。而规模小的炼油商不能加入,对他们将大幅度提高运价。”说完重点后,华森便缄默不语。

    “哥哥,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你觉得呢?” 威廉已经完全赞同华森了,弗拉格勒的眼神中也流露出赞许的意思。

    对于洛克菲勒来说,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机遇。他看了看弗拉格勒,两人心领神会。但是他掩饰住内心的喜悦,只是以淡淡的口气说:“先生,我们将认真考虑斯科特与范得比尔德先生的建议。”

    威廉把华森先生送出了饭店。

    “我们等着你们的答复,越快越好。”

    送走弟弟和华森后,洛克菲勒向弗拉格勒说明了自己的意思:

    “虽然华森的建议不错,可是我们一定不能让铁路掌握了控制权,如果那样的话,他们就可以擅自提高运费。”

    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最初形式,它是在各企业签订的协定下,各企业互相平行的结构体。有心之士早就预防到了垄断的产生,各州议会通过的州法规定,美国各州不得设立控股公司。可是狡猾的斯科特到处活动,对宾夕法尼亚州议会施加压力。

    斯科特对于那些一贯接受贿赂、经常仰仗各种政治性捐献的地方政客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经过四处奔忙,斯科特最后在滨州设立了控股公司。

    斯科特本人另拥有一家撒克逊证券投资公司。他以此为跳板,在操纵股票时就有控制南方各铁路的想法。另外,通过南北战争时期军火调度的渊源,他同法国投机公司也有很深的关系。

    就在斯科特以折扣运费为诱惑,与顾尔德的伊利铁路联合自己的宾夕法尼亚铁路来拉拢长岛的炼油厂的时候,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和英国出资的亚特兰大铁路也闻风而动,也以同样的条件来竞争。后来所有深入石油原产地的铁路都加入了运费折扣大战,情况对斯科特来说日趋严重。

    同盟很快建立起来了,它是企业统一联合体这种特殊垄断形式的开端。母公司是一个控股公司,在2000股的股份中,洛克菲勒一方占有900股,占有绝对优势,控制大权实际掌握在洛克菲勒手中。他列出了加入同盟的12家炼油厂的名单,这就是所谓改造南方公司。

    斯科特在事先做了妥善的安排。他与范德比尔特及古尔德等铁路缔结了一个秘密协定。该协定确保斯科特的铁路公司有 45?的运输比率,而纽约中央铁路,包括湖滨铁路与伊利铁路的运输比率限制为27.5?。

    洛克菲勒提出一份列入控股公司的公司名单,问弗拉格勒说:

    “到底应该吸收哪些石油企业加入控股公司呢?”

    弗拉格勒对此也很头疼,说:“怎样选出适当的公司,实在是一门学问。那些未被列入名单的企业成为运输战中的失败者,他们将面临灭亡的危险。可是如果这些名单以外的企业势力过于强大,那么他们可能联合起来,组成另外的卡特尔,这又是个大问题。”

    经过谨慎小心的商议,最后洛克菲勒列出12家公司的名单,参加联盟的企业全是在市场上占有率较大的。参加者相互交换了备忘录,并起誓保守秘密,信守合同。于是,美国工业史上最残酷的“死亡协定” 签订了。

    改造南方公司与铁路大联盟之间也签订了运费秘密协定。于是没有联盟的中小型炼油企业一定要付出两倍于公定价格的费用,它们之后会因此而被淘汰。

    普法战争结束后一年,铁路大联盟的秘密最终被揭穿了。

    “铁路公司想搞垮石油原产地吗?”人们议论纷纷。当地报纸也载文揭露,分别以“小偷”、“骗子”等标题写出系列报道,一时间石油原产地的人们哗然。

    在泰塔斯维的歌剧院聚集了3000多人,其中有采油者、当地炼油者及石油掮客,甚至包括城市的银行家和零售业者,他们共聚一堂,共商对策,他们面对的是一场死亡与生存的战争! 经过协商,他们拟订了抗议书并分别寄给各铁路董事长。

    收购战中的得力助手

    生产石油地区原本是农田或旷野荒山,现在成了油井。似乎每家院子到处都是金子的源泉,农民与木材商染上了暴发户的恶习,逐渐走向奢侈,直至被洛克菲勒吞并为止才改变这种恶习。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他们不愿意亲自写最简单的问候信,宁愿花费惊人的价钱来拍电报。1835年摩斯发明了电报机,1840年阿姆斯壮开发出水力发电,两者互相配合。1858年架设了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德雷克开采石油成功之后,产油地区马上设立了一个电报局。

    经过千辛万苦才开发出来的油井,本应保持10桶的日产量,但是他们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放弃了这些低产的油井,另寻新井,他们宣称“生产效率太差”的油井应该被抛弃。

    对边际效用这些人完全不顾,极尽浪费之能事,如此一来,产油河地区的木材商或农民与投机商人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恨不得土地或设备能立即给他们带来百分之百的利润,连开采出来的原油也坚持以现金来交易。这充分反映了这些农民的愚昧、焦躁和不安。

    石油市场行情的暴跌,使生产者很快就意识到生产过剩的严重性,他们决定在半年内不准开采新油井,如果半年后还不能解决生产过剩,就再封锁一个月。

    目前生产地区的企业家面临着严重的困境。首先向欧洲输出原油的途径行不通了,因为在欧洲市场有一种新科技的煤液化油上市了。

    由于它价格低廉,而且性能良好,所以排挤了这里产的原油。

    此时,洛克菲勒作出了令人费解的决定: 以每桶4.75美元的超高价向原产地者同盟收购原油。于是,马上有许多闻风而动的“夜猫” 出现了,“自我约束” 早被他们抛到脑后了。与此同时,洛克菲勒也派出了大批的掮客。

    这些掮客的皮包里塞满了现金,洛克菲勒要求他们“买现货”,掮客们对那些生产者说:“标准石油公司每天将以现金收购15000桶原油,快和标准石油公司签约吧!”

    尽管同盟方面发现了情况不妙,拼命劝阻:“标准石油公司是条大蟒蛇,大家千万不要上当!”但是原产地业者对这些警告充耳不闻,原因是诱饵实在太迷人了。

    原产地者看也不看就定了合约,为了应付这突如其来的好景,他们又纷纷开采新油井。可是在签订的合约中标准石油公司并未保证永远保持4.75美元的价格。

    由于石油行情的变化不定,所以无法预测市场的价格变化,因为供需变化状况无法确定。洛克菲勒自然不会白白做出蠢事,他这一招就瓦解了生产者同盟的防线。

    当标准石油公司保证每天购进15000桶原油,并已购进了20万桶后,突然宣布中止合约。维持了两星期的抢卖热潮便告结束,原产地的好景消失了。

    原产地业者纷纷要求作出说明,标准石油公司答复:“供过于求的状况已破了历史最高纪录,这是你们的责任,而且因为你们大量到处抛售原油。现在我们可以出价每桶2.5美元,到下个星期假若每桶高于2美元我们就不买了。”

    “到处大量抛售”这句话好像在暗示“只要卖给我标准石油公司,价格就不会下跌!”

    事实上,原产地方面在洛克菲勒提出每桶4.75美元的价格后,各家疯狂扩采,等到发现上当后,日产量已高达5000桶。所以即使这样也没有办法,只好解约。这些企业在解约后相继破产,对于洛克洛克菲勒菲勒来说此举正中下怀。

    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纽约中央铁路最大的客户。因为与其他小型的石油公司相比,它每天的输送量达60多辆,没有一个月的货运量低于18万桶。因此即使付出较高的折扣,对于铁路公司来说还是没有遭受损失。

    洛克菲勒在兼并公司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得到很多优秀人才。对洛克菲勒来说,他们都是无价之宝。他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为打造洛克菲勒的石油王国立下赫赫战功。

    洛克菲勒在收购查文斯·普拉特公司的时候,该公司的亨利·罗杰斯来到他的麾下。罗杰斯曾是铁杆的洛克菲勒反对派,他领导纽约的炼油商组成联络委员会,坚决反对洛克菲勒组建的南方开发公司。

    现在却心甘情愿地投奔洛克菲勒。

    罗杰斯是一位锐意进取、非常有活力的人,也是一位管理上的多面手。他是标准石油公司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曾先后负责过标准石油公司的原油采购、管理运输和制造部门,他还为一种从原油中分离石脑油的重大工艺申请了专利。不过后来与洛克菲勒发生了冲突。

    亚吉波多比洛克菲勒小9岁,个头不高,长着一张娃娃脸,是一位浸礼会牧师的儿子。10多岁时,因为父亲抛弃了家庭,他一个人来到泰塔斯维,参与到炼油业中。他以pbtxt. 平板电子书美元起家已逐步达到每月生产25000桶的规模。

    亚吉波多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极少欣赏什么人的洛克菲勒却非常喜欢这个小伙子,千方百计把他挖过来。可是,亚吉波多以前却是洛克菲勒最激烈的反对者。

    当铁路大联盟的秘密揭穿后,炼油商联合起来进行抗议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亚吉波多,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生产者联盟。他还提出一项政策: 大封锁,即原产地拒绝向同盟的成员提供原油。他还印出30000份传单,分别送往华盛顿联邦议会和宾州议会及法院。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亚吉波多每次在饭店投宿时,旅客登记簿上都会留下他独特的签名:“亚吉波多,每桶4美元。”

    每桶4美元是原油生产者联盟提出的价格,亚吉波多用这种方法为生产者联盟做宣传,他本人的名气也直线上升。他在剧院发表措词激烈的演说,让听众群情激愤。

    他还鼓动示威群众和报社记者,向议会呼吁:取消改造南方公司。报纸上也连篇累牍地以醒目标题报导石油大战,刊登讨伐文章。

    面对强大的反对力量,洛克菲勒有些招架不住了。大同盟的始作俑者斯科特首先退缩,紧接着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也发表讲话。宾夕法尼亚州的立法机构终于通过了一项撤销改造南方公司的法案。

    亚吉波多和他的生产者联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然而,受到沉重打击的洛克菲勒并没有放弃,他用合法收购的办法买下克利夫兰22家炼油厂;他还成功地拉拢石油客商,打破了石油产地的大封锁,产油商们争着把原油卖给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也因此感觉到亚吉波多的潜力,于是请华森到小伙子下榻的饭店里去拜见。

    “听说您的签名很有趣。”华森试探着问亚吉波多。

    亚吉波多并不领情,他慷慨陈词:“每桶4美元,这是我们原油产地生存的唯一要求。停止你们的秘密协定吧! 并承认这个价钱。否则,我们就走着瞧吧!”

    “我带来了一个建议,你愿意加入改造南方公司吗?那样的话,你既可享受优厚的股份,又能得到运费的折扣。”华森亮出底牌。

    亚吉波多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我不会接受你们的诱惑。你们还想把产油区的人逼到什么地步才能停止?送客!”

    当26岁的亚吉波多再次出现在纽约的一家豪华饭店时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最终还是败在洛克菲勒手下。他对于原油产地的混乱不堪,对产油商们的急功近利、没有头脑感到万分沮丧。

    洛克菲勒在一个房间里会见了亚吉波多,他满面笑容地握住亚吉波多的手,请他坐在沙发上,然后倒了一杯香槟酒递在他手上,目光温和地望着对方,诚恳地说:“我一向认为您是最精明、最能干的年轻人,我对您的能力很钦佩。”

    当他们谈到未来石油业发展的前景,洛克菲勒的宏图大略和魄力让亚吉波多深深地折服,亚吉波多的一些新见地也让洛克菲勒大力赞赏。他们谈得很投机,最后热情地拥抱在一起,愉快地共进晚餐。

    “是不是反对过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难得的人才。”洛克菲勒对弗拉格勒说。他有这样的胆识和胸怀,正是他高人一筹之处。

    在他的一生中,有不少反对过他的人最终成了坚定的盟友。

    1874年的秋季,一个名叫埃充森的石油公司在泰塔斯维成立,它的董事长是亚吉波多。因为他是生产者联盟的领袖,同行们都前去祝贺,开业典礼异常隆重。

    亚吉波多穿着笔挺的西装,兴高采烈地与同行们碰着酒杯,心安理得地听着喜庆的祝词。没有人怀疑他有什么特殊的背景。

    亚吉波多开始拼命收购炼油业的股票,也许是因为收购得太多、太猛了,渐渐地引起人们的怀疑:“他是不是洛克菲勒的代理人?”

    “他是不是想吃掉原产地的小炼油商?”

    也有人问他:“亚吉波多,您怎么会有那么雄厚的资金啊?”

    亚吉波多轻松地笑着说:“我向纽约一家银行贷了款。”

    “也许是美宇石油公司给的钱吧?” 有人讥讽他。

    亚吉波多却不加理会:“对不起,我很忙。我们先不谈这个话题吧!”

    石油原产地的人对洛克菲勒防备有加,甚至充满仇恨。他如果亲自出面收购,成功的希望几乎等于零。但是如果亚吉波多出面做标准石油公司的代理人,那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因为在石油原产地,亚吉波多一向是威望很高、备受喜欢的人物。

    亚吉波多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机会,在家里备上丰盛的酒宴,把泰塔斯维的炼油商们请到家里。这些炼油商都是年轻人,他们不停地举杯,大声地说着俏皮话和引人发笑的故事,气氛非常热烈。

    等到酒酣耳热之际,亚吉波多站起来,用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全场,用诚恳的态度说:“弟兄们,我们一直是同甘苦共患难,今天既然我看清了一件事,我就有义务提醒大家: 今后我们在产油区再搞独立经营是越来越困难了。有的公司不是已经倒闭破产了吗? 与其等待破产,不如把我们的厂子换成有发展前途的大公司股票。”

    热烈的气氛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笑容凝固在炼油商的脸上。

    “现在,最有发展前途的公司是石油公司,它的实力我们任何人都无法相比。拥有它的股票,就是拥有了财富,拥有了稳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加入石油公司后,你们仍会保留原来的职务。”

    亚吉波多这位原生产者联盟的领袖,终于撩开神秘的面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炼油商们面面相觑,接着就像乱了营似的,相互间探讨着出路问题。他们渐渐地明白了,这时亚吉波多手中收购的股票足以左右他们中的任何人,你是心服也罢,被迫也罢,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加入标准石油公司。

    这些人带着疑惑、恐惧,还有怨恨,都乖乖地按照亚吉波多的指挥棒去做了。有几家硬撑着保持独立的厂家,最后终于宣布破产。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亚吉波多就买下或租赁了27家炼油厂。

    后来在余下来的三四年里,他又把剩下的独立炼油厂也收到了标准石油公司的麾下。

    洛克菲勒终于拥有了产油区的全部炼油厂,而在这场收购大战中,功臣是亚吉波多。从此,亚吉波多很快晋升为标准石油公司的副董事长,成为洛克菲勒最得力、最信任的助手。而且洛克菲勒退休后,他便出任了第二任董事长。

    实行多种经营

    我的一般规则是,在公司全体管理人员确信是英明的办法之前,不采取重要的行动。

    ----洛克菲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