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292.朕之宿愿

      蔡京当时赞了一句,“唯有陛下,才能书此国体呀!”

    赵佶微微一笑,又醮了墨,在帝字下边书下一个同样大小的“鼎”字,摞下笔,端详片刻,不无自豪地说道:“这是自然,只有朕的字才能称为‘国体’,太师的字再好也只能称为‘蔡体’。”

    蔡京忍不住心里叽歪了一句,“这属于典型的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有意思吗?”

    偷着乐了下的杨戬再次往砚台里添水开始研墨。

    赵佶侧身问道:“太师以为其它八鼎该如何命名?”

    蔡京才不傻呢,他不能处处显摆自己的学问,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低调,虽然他并不是一位喜欢低调的人。

    蔡京假装思考片刻,答了一句:“老臣以为……还是陛下说了算。”

    “呵呵呵呵!”赵佶又笑了,有这么个又识趣又有文化的老臣,他能不乐吗。见杨戬研好墨,赵佶又换了一只笔细细沾墨,在“帝鼎”之侧,“刷刷刷!”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书下八个字——“风牡彤宝,苍阜称魁”。

    蔡京表情无比的夸张,拍手赞道:“精妙绝伦,堪称天下奇观!陛下的文章书画贯古绝今,士林坊间有目共睹莫不叹服,老臣能同陛下生在一个时代,亲眼见证,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赵佶丢下笔,“太师的文章严谨精巧,书法俨然大家。又精通政务,善于理财,不但大宋无出其右,只怕从古至今也是绝无仅有世所罕见,得臣如此,也是朕之福也。”

    瞧瞧这君臣二人有多赞,害得杨戬在一旁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蔡京老脸上的笑都挂不住了直往下掉,他赶紧表示了一下自己的谦虚谨慎,“陛下过誉,老臣愧不敢当。”

    “太师何必过谦。”赵佶离开御案坐在杨戬刚刚搬过来的龙座,说道:“太师请坐。”

    “谢陛下。”蔡京侧坐一边。

    “九鼎铸成,朕打算将帝鼎安置于九成宫,四时祭祀,永保江山社稷,造福黎民百姓。”

    “陛下一心为国为民,必然天佑我大宋。”

    “九鼎安置之后,朕还要……”赵佶一脸神秘兮兮的样子,他在等蔡京问。

    蔡京果然非常配合地问:“陛下还要怎样?”

    “朕要招神。”

    赵佶的话吓的蔡京差点跳起来,还好,他只是眼角抽了抽,随口说道:“陛下的想法真是高瞻远瞩超凡脱俗只有日月可鉴呀。”

    赵佶伸出左手,掌中五彩神光毕现,一枚光灿灿的小石头在手心滴溜旋转,看得蔡京和杨戬眼睛当时就绿了。

    这可是女娲娘娘留下的“圣宝”,你有钱都买不到。

    “林宫主说九鼎铸成可以用‘通灵宝玉’招神,这几日,宝玉无故闪亮,朕在想一定和九鼎铸成有关。”

    “这么多天过去了,林灵素的余毒还没有肃清呢。”蔡京内心隐隐有些不安,他试探地问道:“难道陛下仍然相信林……宫主的鬼话?”

    “朕不信林宫主,不过,朕不能不信宝玉。”赵佶说着握起了拳头,收起了宝玉。

    “陛下打算如何招神?”

    “朕……自有办法。”赵佶如是说。

    蔡京暗乐,他放心了,通常都是没办法的时候才会说“朕自有办法”的,要是朕有办法,一般情况下朕会反问一句“卿以为呢?”

    蔡京不能揭穿,又问:“陛下打算招什么神呢?”

    “朕……”赵佶脑海中一下闪现出“九华玉真娘娘”的音容笑貌,说心里话,“朕很想她。”

    赵佶走神了,“朕……朕……朕……”了半天也没说出所以然来。

    也是,说朕要招天上的大老婆下来,谁信呀,这不是白日做梦吗,哈哈。

    .

    都造院内,九座硕大无比的铜鼎被打磨抛光之后显得更加闪亮,紫金色增添了大气、光鲜和庄重。

    现在每一座鼎上都铭刻着赵佶的御书和铭文。

    最醒目的也是最精致的那个鼎就是“帝鼎”。

    帝鼎重九千九百九十九斤九两重,五个九,寓意九五之尊。

    而赵佶亲自撰写的铭文更是让人看了之后回肠荡气嗔目结舌。

    正是:

    朕有一个梦想……

    权力是战乱之祸根,金钱是罪恶之本源。

    人心不古,唯有争权夺利;兽性难改,就知弱肉强食。地球不统一,人类难解放;天下不太平,人民没幸福。

    朕要打造一个清清世界,朗朗乾坤,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总是情;让当官的都有权,让老百姓不缺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朕之宿愿也!

    这篇铭文蔡京看了当时就跌了一个跟头,不禁暗叹了一句,“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是赵佶写的吗?”

    九鼎铸成,还得归位才行,不能老是放在都造院里吹风晒太阳。

    蔡鋆自打接到圣旨把九鼎从都造院运送到东京城内九成宫安置这个护送任务之后,又忙乎开了。

    要知道,九鼎总重量超过了十万斤,乖乖个龙东枪,可不是十斤重,一个“担担”肩膀一挑就走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吊车,戏词里不是唱得好吗,“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和铁,轻轻的一抓就起来。”

    老吊车这么一抓,农用车里一放,“吧吧呜!”就拉到城里了。可惜,那阵子既没有大吊车也没有农用车,更没有“吧吧呜!”

    怎么办呢?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句话古今通用。古代人聪明着呢,要不怎么连钱都发明了呢。

    经“砖家”一番研究论证,蔡鋆拍板定夺最终形成将鼎安放在拖车上拉着走的运输方案。

    拉着走也不是那么简单,鼎座下边还要不停地更换垫木,要不街道全成车道沟了。

    方案确定,九鼎移动。

    拉鼎的队伍一路吆喝一路向前,九鼎入京一下轰动了京师,沿途看热闹的是人山人海。

    可惜九鼎被黄帛和大红绸缎裹个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到。人的好奇心就是强烈,越是看不到,来看的人越多。

    长话短说,九鼎非则一日,进了东京城内,终于被成功安放在九成宫内的九个玄武岩基座之上。

    蔡鋆彻底松了口气,下一步就等着论功行赏了。

    <e><e>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