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嘉奖
听说今年花会的花王来自盘龙郡,而且是探花郎的夫人亲自种出来的花,慎蓉,谨玉和慧心都不由惊喜万分。
她们谁也没有想到,一向给人感觉娇弱的慎芳居然还有这样的本事。而最激动的当属曾经跟慎芳有交接的明玉郡主。明玉郡主也很喜欢养花,自诩养的花也算京城一绝。本以为这次的花王定然是自己所养的花,谁知道这次京城争花王居然被慎芳种的花给比了下去。她有心要看看那棵花王,原本以为那花的主人一定会借花献佛,将那盆花送给皇帝。谁知道,居然它只是在花会上露了露脸,就不知所踪了。
知道那花是慎芳种的,明玉郡主很想去亲自看看慎芳到底是怎样侍弄出来的。有了这个想法,她便不由自主在慎蓉面前透露了出来。
慎蓉现在肚子越来越大,她也很想回娘家。不过碍于这肚子里的那一个,只有等他平安诞生了才行了。所以,对于小姑子的想法,她只能在精神上表示支持。
皇帝在慧心的大力鼓吹下,也对今年的花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奈,青柳公子爱花如命,任凭周围的人磨破了嘴皮子,也不肯献出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那盆花王。
迫于无奈和好奇,也是对白应天义举的欣赏,皇帝干脆下旨,着白应天夫妇一道进京,一方面是献花给皇帝自己欣赏,一方面是亲领皇帝给的嘉奖。有了这一道圣旨,原本准备出远门的青柳公子和明玉郡主都消停了下来。
而自从那日在恭亲王府,谨玉夫妇和他们的儿子见过了皇帝,张子赞就被皇帝一下子启用了起来。据慧心的独家内幕消息,是说皇帝首先取中的是他们的儿子山儿的行事风格,其次是嘉许上次京城危机时谨玉为慧心出的那个主意,最后才是跟张子赞接触之后,发现张子赞果然人材难得。所以破格提用张子赞。当然,自此,张子赞在仕途上平步青云。最后一偿平生所愿,出阁入相。这是后话。
却说盘龙郡,接到皇帝的圣旨,整个白家都沸腾了。此刻的白家自身依然还是过着清寒的生活。所不同的是。慎芳的养花规模比之前又大了许多;白应天的书坊开了好几家,两个人每天都忙得不得了。慎芳的孩子早已落地,却一直是婆婆钱氏帮忙带着。
对于这个娇贵的长子嫡孙,钱氏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从慎芳有孕的那一刻起,她就完全改变了之前对儿媳妇的找茬模式。开始全心全意地对待媳妇,照顾媳妇。一边是为了弥补自己之前的亏欠,一边是真心心疼自己的孙子。
而慎芳有了她的全心照顾,又有娘家母亲胡氏派人周到的安排服侍,整个孕期都很是平稳地度过了。到生的时候,虽说吃了点苦头,且喜有穆青当年挖到的那棵野山参,还是有惊无险地将孩子们生了下来。
是的,是孩子们。慎芳的肚子极为争气,居然一下子怀了两个。一口气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小家伙。男孩子由钱氏带在身边,女孩子从满月之后就被胡氏接了回去,胡氏怕慎芳体弱吃不消,她生产又吃了苦头,就提出来帮着照应外孙女儿。白应天第一个心疼娇妻,所以第一个点头答应。于是,便出现了慎芳虽然生了两个,却一个孩子都没有在身边的乌龙。
尽管孩子们不在身边,慎芳一直有些牵肠挂肚。不过,在接到圣旨以后。孩子们不在身边的好处就凸显了出来。夫妻两个一道上京,压根儿没有孩子们的牵绊了。
钱氏之前对儿子办义学不理解,不支持。对媳妇对儿子的支持一直不以为然。现在儿媳妇种的花在京城得了花王,儿子的义举居然也一下子被天下人知道了。而且居然又被皇帝召进京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儿子的前途还有转机?钱氏不由深深为之前自己的短视和无知感到羞愧难当。也对白老爷当初坚持娶高家女儿的决定暗地里表示了佩服。从此,她对于白老爷,真正做到了心服口服,有求必应。白老爷对于她的转变也很是高兴,老两口的关系到了晚年反而好转了许多。
慎芳和白应天的这一次上京。比之前一次,感觉完全不同。两个人依然是先走水路,再走陆路。顺着之前走过的路线,小两口一道重温了当初进京的那些心情,对于当年的各种情思暗系,都开开心心地跟对方详细说了一遍。到进京的时候,小两口的感情越发亲密无间了。
到了京城,因为是奉旨,所以他们第一时间送花入宫。看到那精美绝伦的牡丹,皇帝发现这花似乎比花王还要出色,不由龙心大悦。各种赏赐根本停不下来。慧心也借机第一时间见了慎芳一面。两姐妹除了这次机会,想来再见面肯定是难得的。所以都格外珍惜这一次机会。
看着眼前越发娇媚可人的慎芳,慧心感觉自己都有些嫉妒她了。“三表妹,你怎么生过了孩子的人了,还是这样娇美的跟花骨朵似的?”听见慧心这样快人快语,慎芳忍不住笑了:“表姐贵为贵妃,也很好看啊!怎么说这样话来?”
慧心摸摸自己的脸颊,摇摇头,道:“我这个样子,可不是你那薄施脂粉可以出来的效果。都不知道敷了几层粉了,才勉强遮住了我生孩子留下来的瑕疵。”慎芳听她这样一说,便忍不住道:“表姐不要急,我这里有个花粉做的精油,最是对肌肤好的。你拿去用了,再配上上好的珍珠粉,保你管用!”
慧心听了大喜,连忙不客气地接了慎芳的馈赠,对着她道:“谢谢表妹!你可真是我的福星!我这生了孩子,还真的一直为这件事情烦恼!”
慎芳笑笑,道:“表姐客气了!我每日里没事可做,成天琢磨着这些不中用的,能够为你分忧,就是我的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