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九十章 归朝

      第九十章 归朝

    普天之下。山野海泽,同声欢呼!

    淮西用兵凡六年,耗资无数,国库竭尽,将士伤亡数十万,战火绵延千里,今一朝得胜,尽荡逆寇,怎不令人欢欣鼓舞。

    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人们有这样一种隐约的预感:淮西既定,那么成德、淄青二镇的割据也不会长久了。国家正在中兴中,甚至可以恢复到周庄宗那个全盛的华丽时代。

    天子、百官、黎民都为这个快要到来的事实而激动不已。

    确实,朝廷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得到的,绝不仅仅是淮西数州而已,它获得是中央失去已久的威望和对全天下的强大震慑力,收复成德等地,应该是早晚的事,因此,淮西胜利的所有意义可以归结为一点:朝廷依旧是权威的朝廷。

    普天同庆,所有人都应该欢呼。

    连待罪边陲的前顾命大臣钱伯芳、李景俭也不例外。他们一个被流放岭南荒州,一个被贬谪北庭寒县。

    在当年的十一月份,吴元济在长安人头落地后。钱伯芳写了《平蔡州三首》,李景俭写了《平淮歌》,来歌咏这个伟大的胜利。

    虽然,据说李景俭的《平淮歌》是请人代写的。

    武元宗的行军右司马是李弘楚,他也是帝国文坛上响当当的人物,早在大宗年间,他就因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文风而名噪当时。

    他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样显示出了大手笔,为朝廷纪功,为千秋万代立法式。

    李弘楚花了一个月时间撰写了《平淮西碑》一文,进献天子。慧帝赞赏之余,即命刻石于蔡州紫极宫。

    勒石立碑,动流千百年,固不可不慎重,李弘楚并没有忘记这一点。所以他历时旬月,耗尽心血,才得以完成。

    然而就是这样,由他这位可称海内第一碑文大家所撰文的“平淮碑”,却仅仅在蔡州耸立了不到一年,就又被朝廷下令磨去。

    但谁都不可能预测到未来,至少李弘楚和他的上司武元宗在当时没有认识到。他们当时还沉浸在繁杂的后续事务中,淮西虽然平定,但一些善后之事,刻不容缓。

    首先,淮西军十余万归降将士的安抚,就是个大问题。如果一个处理不好,再起战火是很可能的事情。

    其次。平定淮西后,各军无所战事,军纪不禁懈怠,士卒精力没有地方发泄,很容易发生危害地方的骚乱。因此,整顿安抚各军,也是当务之急。

    最后,就是吴元济的问题。淮西大将董重质虽不得已下绑缚吴元济归降,但他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希望朝廷能免除吴元济一死。

    这个条件,乍看不禁让人感叹董重质的重情重义,虽然,他是绑了主子投降,但是,其时的情况也没有给他更好的选择,当时的淮西已到了穷途末路、指日可下的地步,董重质如果要死战到底,那就是拿自己部下的性命开玩笑,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因此,董重质只有及早投降,才能保全众人的身家性命。而他在归降后,竭力要求朝廷给吴元济留一条活命。也颇让人感慨。

    可是武元宗等人不作此想,董重质的要求,很显然是拿吴元济来试探朝廷对降将的态度。如果朝廷连吴元济这个首逆都能网开一面,那么如董重质之流,自然可以心无顾忌,老老实实地归附王化,做朝廷的统兵将领。

    而如果朝廷不答应这个要求,董重质等人,恐怕绝对寝食难安,那么对于淮西的稳定局面,就是一种重大隐患。

    武元宗将自己的想法,禀明朝廷,希望能暂时保留吴元济的性命,事实上,吴元济并不是非杀不可,此人因残酷好杀,在淮西军中声望极低,留下他一条性命,无关大局。

    起先,朝廷也允准了这个要求,慧帝还亲派中使赐诏,允许免吴元济死罪。

    这种宽宏大量的做法,立马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淮西人心渐定,武元宗的后续工作也得以很快完成。

    五月,武元宗归朝,回到长安时,慧帝亲自来到朱雀门外迎接,武元宗急忙跪下来。急切道,不可为臣乱天下法。

    武元宗以平定淮西之功,一时声誉无两。天子特加他“开府仪同三司”、“崇玄馆大学士”、,授爵“齐国公”,又让他担任老臣高爽致仕后空出来的“右相”,与左相窦刚共秉朝政。

    应该说,这时的慧帝对武元宗可以称得上是信任有加,这个忠直之臣寄托着他扫清权官、恢复天子威严的理想。

    可是,武元宗不仅没有达到天子制约窦刚的目的,还很快做了一些让慧帝非常不痛快的事。

    武元宗做了宰相后,很快就发挥了他雷厉风行、注重效率的行事风格,就在他正式被任命为右相后的第二天,就惩办了大贵族大贪官武应实,撤销其京兆尹职务,贬为通州长史。

    武应实是周朝皇族,袭封道王,专横残暴。黄龙年间,关中大旱,粮田大面积颗粒无收,他却大肆虚报产量,强迫农民照常纳税,百姓恨之入骨。

    武元宗毫不留情,杀一儆百。拔了这颗钉子。消息传开,人心大快,欢呼相贺。

    紧接着,武元宗又为民做主,连办了不少好事,主要有:一、废除宫市:二、废除五坊小儿;三、禁征宫中乳母;四、废除常贡以外的进奉;五、释放宫女和教坊女乐。

    五坊小儿与宫市一样性质,同是暴虐之政,对国家没有半点好处,只是为了满足皇帝贪玩的习性。

    所谓五坊,是指鵰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小儿是指在五坊的服务者。

    五坊小儿在长安内外各处张网捕雀,有时把网盖在百姓家门口及水井上。不让百姓出入打水,只有给了钱,才许可打水。他们到饭店吃饭,非但不付钱.还要留下一筐蛇,叫店主好好饲养。店家无奈,只得赔钱赔礼,千求万求,这批恶人才肯把蛇筐带走。

    武元宗大刀阔斧地革除宫市与五坊小儿这两项虐政,百姓拍手拥护。

    周念宗天德年间,宫里要乳母,都令寺观选婢女充当,但总是不能中选,因此寺观轮到出婢女时,经常出卖产业在民间选购有姿色的民女送入宫里,成为民间一害。

    武元宗上台后,直接给内侍省发了一条命令:禁征乳母。为百姓免了一害。

    取消进奉。这也是大周的陋俗,各地官员通过进奉钱物,讨好皇帝,有的每月进贡一次,称为月进;有的每日进奉一次,称为日进。后来县令主薄,甚至州府幕僚也都效仿,向皇帝进奉,以图得寄天恩。

    但是地方官员并不是自己掏腰包买账,而是将负担转嫁到了百姓身上,并且一些贪官们以进奉为名,向人民搜刮财富。

    武元宗下令除规定的常贡外,不许别有进奉,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项弊政,不仅苛敛百姓,而且影响国库的正常收入,它的被废除,于国于民皆有利。

    大周后宫二三千人,有许多宫女头发白了也见不到皇帝一面。有《上阳白发人》一诗写道:“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使者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就是咏叹宫女悲惨生活的诗。

    三月初,武元宗下令释放宫女三百人,释放教坊女乐六百余人,还通知她们的家属到宫门外迎接。宫女放出后,百姓家人团聚,高呼万岁。

    武元宗的这些措施,对百姓来说无疑是善政、德政,但是对天子来说,却未必那么美好。

    道王武应实是慧帝的叔叔,关系着皇室的颜面,武元宗毫不留情地将他贬黜,并公布了武应实的种种不法行为,正好比是在慧帝脸上狠狠掴了一巴掌,让天子异常难堪。

    废除五坊等,也使慧帝很生气,他自认为自己是一名英明的君主,唯一的缺点就是爱玩一些,难道连这仅有的一点点兴趣,武元宗都要剥夺?

    更让天子不能忍受的是,武元宗大张旗鼓的行为,似乎是在向百姓宣示自己这个皇帝十分的荒yin好色。

    慧帝心中,渐渐对武元宗有了芥蒂。

    对于此,以武元宗的精明,自然有所察觉,但是他的性格刚烈正直,善恶之念太重,对看不惯的事情深恶痛绝,很少懂得妥协。

    而且,武元宗还寄希望于以自己的真诚感动皇帝。

    九月,天子允准了兵部侍郎王正雅的建议,决定将吴元济处死,以震慑依然敢顽抗朝廷的成德、淄青二镇。

    武元宗强烈反对,甚至在朝堂上当面指责天子的不守信诺。

    经过激烈的争辩,武元宗败在了“势单力孤”上,天子和其他重臣们,都决意要杀吴元济以儆效尤。

    天复三年,十一月七日,吴元济在长安西市被斩首。

    同年十二月,丁晋结束了在襄州的任期,被朝廷召回述职。

    临行前,襄州数万百姓夹道相送,情景感人。当地的乡绅们在城门摆了香案,公送了一顶万民伞。伞是绸制的,并不值什么钱,但却是一项难得的荣誉,伞上绣的四个字“泽被黎庶”。

    四字赠语,名当其实。

    丁晋在襄州施行新农政不过两年,就使当地“田畴垦辟,家有余粮”,一举恢复了战乱前的襄州盛况。

    其时,丁晋政声“播于野,天下倾慕之。”,时人皆以丁青云不出相为慨事。

    (第七部 襄州刺史卷 完)

    (这几天会先写人物篇,找到感觉了再开下一部,不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订阅人物篇)尽在更多:

    看书累了吗?来7432小游戏休闲放松一下吧!网址:.

    重要声明:“”所有的文字、目录、评论、图片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阅读更多最新章节请返回,支持宦海风流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cht (b2008-2009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