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当庭激辩
刘山则似乎没有注意到群臣的神色,依旧不徐不疾的说道:“大汉要想恢复往日的荣光,必须国力强盛,而国力强盛仅仅依靠朕与各位难免水花镜月,而这次出行朕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国家强盛的根本所在,此根本便是我大汉万千的国民。”
高台之上,刘山侃侃而谈,蒋琬以下众臣听了,却是翻江倒海无比震惊。
刘山的议题很清晰,大汉要的是国富国强还是民富国强,当着众臣的面刘山将这些天来的思索所得详细的说出。
此时此刻,刘山与群臣激论也属无奈之举,这些大臣纷纷以国士自居,俨然忘记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而今天刘山要举起大棒给这些人一记当头棒喝。
一个王朝之初,基本都是减赋税轻徭役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民众的日子便好过一些,国家的基础也越来越牢靠,这便是最简单的藏富于民的过程。
而随着王朝的发展,国家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仅仅依赖农业和小部分手工业取得的税赋远远不能支撑王朝的运作,在没有其他来源的情况下,每个王朝只能通过调高税赋来增加收入,这个便是国富的过程。
国家富了便可以支撑强大的军队,便可以征讨四方宣示主权,但这一切却是以掠夺民众的财富为前提,因此,国富国强必然使得民众的生存艰辛,而强大的王朝在失去了民众支持之后,走上衰败灭亡之途则成了必然。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强汉之武帝,如盛唐之贞观,如大清之康乾,等等盛世之后帝国迅速的走向衰亡,便是这个道理。
刘山想起了黑格尔对中国历史的评价,纵观中国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朝代更迭的历史。几千年朝代不断的变更,但其本质始终未变,因此造成了这个国度固步自封科技停滞的状态。
国富国强是取祸之道,民富国强才能使得民心安定,才能使得国家长盛不衰。但既要民富又要国强,仅仅依靠传统的农业是一定不行的,只有大力的发展工商,提升科技,才能保证在不掠夺民众财富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强盛。
谯周低头不语,蒋琬则躬身施礼道:“陛下,臣惭愧。时至今日臣才清楚,所谓为国为民,其实应该是为民为国,只有民众安居乐业百业兴旺,才可能有大汉的强盛,陛下真知灼见,使臣如醍醐灌顶。”
刘山神情严肃的说道:“民为国之基础,朕祭奠一下为国捐躯的将士,是朕体惜民众的举措之一,此事无须再议,朕不但要祭奠阵亡将士的亡魂,还要将他们的功绩记载在大汉英雄纪念塔中,让后人永远的记得谁才是大汉真正的英雄。”
众臣瞠目结舌,陛下这次一反常态不再与我等大臣讨论,而是直接做出了决定。
第二个议题是军事改革,但这件事却不是刘山提出的。姜维经历了这场大战,对第二军的战力憧憬万分,待到祭奠之事有了结果,便适时地提出了改革军制的建议。
这次提出反对的不是别人,竟然是首相大人蒋琬先生。说起来蒋琬也不是反对改革军制,他最担心的还是在当前军费紧张的情况下,如果全军按照第二军装备,大汉的朝廷明天就得关门。
此番言论一出,整个朝堂寂静的像太平间,俗话说当家才知盐米贵,你看看咱们首相这才当一把手小半年,那形象都成白头翁了,哪里还有原先的道骨仙风。
刘山心中万分悲催,nnd,这些大臣说起上层建筑头头是道,怎么一到该说经济基础的时候就一个个高高挂起了呢。
老子这皇帝当得,一上台就是一个烂摊子,虽然还没混到如崇祯那样吃糠咽菜的地步,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最可气的是,你们这一大群活人,一个个年龄都比老子大不说,就凭你们个个身居高位难道不应该替朕考虑考虑来钱的门道麽。
苦逼之后,刘山明白了一个硬道理,钱不是个东西,但要是没钱人就不是个东西。畅想了一番后,刘山说出了自己的设想。
改革军制是为了展示国家的实力,是安邦定国开疆拓土的必要条件。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仅仅是军事实力,而是经济、科技以及军事等实力的综合体现。
大汉军制改革势在必行,有钱要进行,没钱创造钱也得进行。原因无他,在当前人口不足的情况下要想提升战力,必须加强军备,以领先时代的军备抗衡曹魏是当前唯一的应对之策。
但同时,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也必须同时进行,这些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所在,绝对不能忽视。
如何改革军制,刘山则提出了两步走的对策。首先将大汉的兵马划分成龙骧虎卫两个兵种,龙骧是大汉的主力军种,虎卫则是各郡县守备的主要力量。
然后再逐步的完成各部的装备,按照先龙骧后虎卫的顺序,逐渐的补充到位。
军制改革由费祎主持,向宠邓艾姜维协助,按照第二军整训标准随即展开。虎卫作为龙骧的补充,其整训的标准类似,但更注重拒城而守方面的训练,组成大汉各城池的一道坚强巨盾。
鉴于整个大汉当前的情况,费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汉需组建龙骧军十二部,每部一万人,共计十二万人马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编号分别为第一到第十二军,领军的大将分别是姜维、邓艾、吴懿、王平、张嶷、向宠、句扶、邓芝、张翼、廖化、马忠、马岱。
由龙骧军裁撤的士卒全部并入驻屯军,参加虎卫的选拔。在虎卫的设置上,费祎根据各郡县的大小,制定了大城二千、中城一千、小城五百的计划,整个虎卫的总兵力约十三万。
刘山不禁问起由龙骧虎卫筛选下来的士卒,这部分士卒估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年龄偏大被裁撤,他们为大汉征战多年,如今退役了朝廷不能不闻不问,一定要安排好这些人的退路。
董允出班提出了建议,律法部门刚刚组建,各地均需要加强安全人员,这些退伍的士卒虽然年龄稍大,但也大多不足四十,正好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进而维护各郡县的治安。
吕义随即附和,当下各种厂矿蓬勃发展,如南中的冶炼厂就刚刚开始兴建,这些地方工人和治安人员缺口不小,这些退役的士卒如果愿意,必能得到妥善安排。
向朗也出班建议,陛下要建立多处兵站,用以操训入伍新兵,这些退役的士卒经验丰富,可以挑选出众的人选,增强兵站的训练水平。
姜维则建议在边境如沓中等地建立屯田之所,由这些退役的士卒开垦,这样既可以降低运送粮草的花费,又可以为边境驻军提供保障,同时还解决了退役士卒的后路。
-------
刘山老怀大慰,众臣的这番表现才上路嘛,有什么事情大家踊跃发言,不就能找出合适的方法么。
看来兵役法有必要实施了,刘山要求蒋琬费祎配合董允尽快的完善这项律法,然后再施行全国。
早朝之后,刘山将蒋琬费祎和董允留了下来,有些事情还需要跟这几位好好的沟通沟通。
整整一天的时间,四个人都是在刘山的书房度过,连午餐都是在那里进行。
一天下来,众人商讨了军政法的各项政策,刘山的想法比较凌乱,常常发生思维跳跃的事件。如在讨论如何鼓励工商的时刻,刘山就突然的提出了专利的设想,让蒋琬等人在哭笑片刻后,又不禁感叹陛下的神经异常的敏锐。
看着蒋琬等人踉踉跄跄的离开,刘山知道今天这一通猛灌,让老几位几近疯狂,没有个三五天的消化时间是别想痊愈了。不过整体的架构已经有了轮廓,如何丰富其内容,就需要蒋琬等人废寝忘食了。
蒋琬三人的心中充满了惆怅,咱们陛下越来越像外星生物,说出的事情很多都是闻所未闻,这可让咱们这些执行者从哪个方位下口呢。
刚出了皇城,董允便一声长叹幽幽地说道:“两位先生,我现在有些头晕脑胀,就先回去歇息歇息,顺便思考一下陛下交代的问题,两位请便。”说罢,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蒋琬费祎相视苦笑,谁不是一脑子糊涂浆子,也罢大家各自回家清醒清醒去。
刘山伸了伸懒腰,感到今天跟几位聪明人打交道更是累人,随意的走出房门,李靖和廖恩立刻就迎了上来。
看着斜挎大弓的廖恩,刘山突然问道:“你常年在山林狩猎,应该认识不少的奇人异士吧。朕有心组建一支能够执行特种任务的部曲,不知道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廖恩急忙拱手道:“不知陛下所说的奇人异士涵盖那些,请陛下明示。”
刘山想了想说道:“这还真不好说,比如像你这种神射手就算是其中的一种,牛二赵立那样的也行,具体的标准么就不好明确了。”
廖恩想了想道:“那陛下组建这支部曲主要是完成什么样的特殊任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