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刘墉听了杨县长的话,心别提多高兴,多一条路,也就多一分希望。他决定把这几个人的心揪住,将来有更多的生意与他们合作。他转念想到肖镇长和郑县长说的话,发觉有一种愧疚感。公司是肖镇长和郑县长一直扶持起来的,如果上级考查杨县长和郑县长,得靠着谁?这真是一个大难题。为了秋庄,为了自己的公司,还是得两手抓,不怕做小人,一方面得与郑县长和肖镇长拉好关系,一方面也就得与杨县长拉好关系。谁当了县长一个样,只要为自己有利益,为秋庄谋发展,都是好官。
刘墉脑子里想着,生意有了起色,也就想努力地加快生产,只有多生产,多销售,才为公司多挣钱。他想把公司扩大,多向外招收工人,同时也得鼓励村子里的人和周边的人种植蘑菇。他想着,乐不思蜀。
刘墉想着,心也就透亮,笑嘻嘻地何顾问一伙人,说:“好!既然是杨县长的朋友,我也就不多顾虑了,我公司的产品就卖给你们吧!”
“你以后叫我为何哥,也可以叫我何时休。你就不必叫我其它名儿了!”何时休伸手和刘墉握手,脸上露出灿烂般的笑容。
“这样我称你们为大哥了!生意对我来说是初出茅庐,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诸多事情得需你们支持。你们想一想,我一个农民出生的人,能混到那儿去。”刘墉笑吟吟的说,脑子里也就从电视上的一位老板口里捡来了这话。
郑花妹见刘墉和几个人站着说话也就笑着说:“刘墉,你叫大伙坐着聊吧!”
“刘经理,我们就不坐了!去县城和杨县长一起吃一顿饭,顺便把合同签了!——你把公司的成员全叫去,还有村委会的成员也就一块去。大家认识认识,加深了解,以后见面也就不拘束。”何时休对刘墉亲切地说。
刘墉看回觑了李清照,她有什么反应,在生意场上,刘墉也依附李清照。合同,刘墉还未见过是什么东西。他想要李清照一块去,给她参考,但是又怕她去,这几个人手脚不干净,摸了她的敏感部位,吓倒她。他决定叫上肖镇长和郑县长,相信他们比自己懂得多。
“好吧!我们去县城谈吧!”刘墉思考了一瞬说。
李清照怕刘墉不懂合同,又怕刘墉骂她,便试探性地问:“我和你们一块去吗?”
“你不去了!——我想一伙人全是男人,你去也就不方便。其它事我想有肖镇长和郑县长给我拿主意。”刘墉小声地对李清照说。
郑花妹有点担心,怕这伙人玩他脑子,便说:“刘墉,你叫李清照和你一同去吧!”
“妈,你就别担心了!他们都是杨县长的朋友,一起吃饭,也就别叫其他人去了。”刘墉听了郑花妹的话,也觉得她有点罗嗦。
何时休也就叫上刘墉上了车去了县城。经过镇上时,刘墉下了车去了肖镇长办公室。肖镇长正在看报纸,见了他,笑嘻嘻地说:“什么事?看你每次来时那么匆匆忙忙的,歇一会再说得了。”
“我想给你电话说,可是人多,一时说不了,便直接来了。”
“什么事?”肖镇长听刘墉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以为是什么大事,便问。
“我们公司来了一伙人,说是杨县长的朋友。当时我以为是骗子呢,便打电话给郑县长,找到了杨县长的电话,结果真是杨县长的朋友。他们说要收购我公司的全部产品,你说这事怎么办?”刘墉急着问。
“你觉得怎么办?我想,你早有计划了!”肖镇长晓得刘墉的脑子,肯定是答应了才来说,若是没答应不会上门来说的。
“我是这样想,杨县长不是真心关心我刘墉,只是现在想与郑县长争正县长的位置,才出此招我来笼络我。但是我公司确实要销售产品,否则工人我工资就发不起了。我想了,一方面假惺惺地与他们合作做生意,并说一直支持杨县长的工作,暗里则站在郑县长一边。只要郑县长留任,我想杨县长晓得我说的是谎话了,他也无招。”刘墉语出惊人,肖镇长没想到刘墉有这一阴招,这是历史上玩政治的人最毒的一招。
“——他们人呢?还在你公司吗?”肖镇长问。
“他们要我去县城一同陪杨县长签合同,我想也要你一块去,你知识比我多,而且你也是公司的领导成员。想到了县城也得叫是郑县长,也让他斟酌一下。不要让我上当受了骗,有苦没地方诉了!”刘墉对肖镇真心实意地说。
“他们人呢?”肖镇长便问。
“在镇上了!我要他们停下来,我来叫上你一块去县城了!”
“好吧!我真没把你刘墉看错,做事看问题深了!——你放心,杨县长既然叫朋友来收购你的产品,他也就会要你选举他当正县长,虽然嘴里不说,心里是这样想法。”
“我们得分清楚。他当他的官,我做我的生意,不是我送他产品,或者他们不要我的产品,白白地送钱给我?”
“刘墉你说的对,生意是生意,千万别拉在一起,否则你会变人的。你想,如果杨县长真当了正县长,说不定他的朋友立即取消合同,或者说你的产品不合格,你去找谁说啊?你也得找杨县长,他能为朋友说话,还是为你刘墉说话?——这事情太简单了!”
“我也是想,生意是生意。在生意场上,我给他货,他给我钱,这一点与人情挨不上边!”
“好吧!我陪你去!”肖镇长叫了隔壁的女同志,说:“李书记,我去县城一趟,关于秋庄的事。如果有人找我,你说一下,帮着解决一下。”
刘墉和肖镇长来到何时休的车旁。何时休也见到了刘墉和肖镇长,都走出车来一一与肖镇长握手,脸上露出笑容。
刘墉把他们互相介绍了一下,便坐上车去了县城。在路上,肖镇长不停地看着何时休一伙人的脸色,像是在读一本关于人生哲理的书。
刘墉此时想到了说书人说的《红楼梦》上的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