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十三天 不那么努力,谁替我坚强(61)

      (6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微下,不如泼水般倾泻,亦不如珍珠雨般毫无牵挂,那雨来来回回随风飘散又随风潇潇洒洒聚来,好生的洒脱,好似是那节气给他了灵魂一般总带着股莫名其妙的悲凉与沧桑却迟迟不肯落地而非要在空中盘旋一番。

    路上行人稀少,也许是被这小小细雨的阴寒给阻挡了去路或许是不到上山扫墓拜祖的时间,显得异常的冷清。

    今年的清明时节又至,不同的风云变幻总会有给人不同的感觉。而这个时节正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我国古人擅长观察万事万物与善于总结经验,这二十四节气又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的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人经常用它来安排农事活动。

    在春分后的十五日,则是清明风至,万物生长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而清明一到,气温逐渐升高,雨量也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俗语。

    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清明则又有不同的含义。因为,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所谓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这便是节日与节气的区别。

    而清明时节是我国自古以来都传承下来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那旧的习俗来说,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青香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的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青香点燃,为坟墓培上新土,还要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再回家。

    古语有诗: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而这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这些节日自然而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就有的,而是有一定历史沉淀与历史意义的。

    而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就是是这么来的。

    而关于寒食,现代的很多人是不怎么了解的,我就用一个传说来诉说他的来源吧。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位置)。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虽然在古代的清明时节是带着许多悲剧与怀恋,但在随着历史的发展也许多与清明时节有关的运动与风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的活动。

    而我们小时候喜欢玩的荡秋千可是很有来历的,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而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接着我们说的踏青又**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还有了植树这个习惯,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此外在姹紫嫣红的江南,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在这许许多多的活动里,当然少不了古代大儒诗人的意气风发。

    什么,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还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这都是对清明时节的怀恋与移情与景,物之作!

    而那,

    黄灯古刹后山上,佝偻老者在墓旁,

    轻轻细语在笑谈,不知与谁在说话?

    那老头子自然就是那片仙境中的小五了,他独自来到了少林后山,谁也不知谁也不晓,只有那蒙蒙细雨与满山的古墓与之相伴。

    只是细雨中,一块古香古色仿佛有了灵性的泛青墓碑,也许是岁月的雕刻与洗礼让着古朴的墓碑多了份沧桑,也让其多了份历史的沉淀,让人看起来竟然在这森森古墓之地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这也许是错觉吧,一块不大不小的坟头工工整整,那种人们口中象征着气运的的老鹰草在坟头是冲天而起,金鸡独立,旁边是两颗万年青松像守卫一般驻立。

    这座不大不小不豪不简的坟头已经有了些年头,不然怎么会芳草萋萋无人问津。

    而那老头子缓缓地来到这块墓碑面前,三拜九扣之后就一屁股就地而坐,进而打开一瓶自己酿制沉封了六年之久的桃花酒,在墓碑前摆了两个洁白如雪的握拳小杯,各自倒了三分之二的桃花酒,将其中一杯横洒于墓碑前就自顾的举杯一口而尽。口里念叨:“师傅,今年徒儿又来看你了,不知道你过得是否安好?”

    这里便是当年赵翔宇的墓地了,当年小五让那五大高手找遍了附近所有的土地终于找到了师傅的残破遗骨,后将其藏与少林后山之上,每年他都会来此地与师傅说说话以不至于让师傅太过于孤单。

    虽说自己不曾后悔自己做过的事情,但是自己还是对师傅怀有深深的不舍之情,奈何师傅走得早,独留他一人在这人世间?

    不是他不想去黄土,而是若是连他这墓碑下唯一的亲人都下去了,谁还会来为其上香摆酒跪拜一番呢?

    这不是让自己捂脸去见师傅吗?就算是有了那小崽子,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让他见到师傅的墓碑的,以后自然会将此事交于他来办,而至于自己的扫墓人就由天命,谁爱来就来,不来自己也就不计较那么多了!

    还是那句古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可是这断魂的人,酒家,牧童,只不过是浮水云烟罢了,现今的人们都变脸了,不再是以前的人了,不知道是不是遗忘了过去还是遗忘了自己呢?

    世人都知清明,可是世人又有谁真清明………………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

    谢谢你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