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隔世约(3)
紫红的牡丹带着凌厉的气势划开空气,发出咻咻的声响,如利箭一般朝着僧人的头部飞去。
“好!”
眼睁睁,看着那紫红的花朵越过那花毯,离那僧人越来越近,众人不由得叫了一声好。
就在此时,意外陡生,那气势颇足的紫红花朵像是气势用尽似得,慢悠悠的坠了下去。
仍是没沾上僧人一片衣角。
人群不由得发出一片惋惜声。
“俺也来试一试。”
终是有不信邪的忍不住手痒,拿起花朝着那仍旧端坐念经的僧人投掷而去。
这么一开先河,那些围观的大老爷们儿都跃跃欲试,从旁边大姑娘小媳妇儿手里抢过花一股脑儿朝着那花毯外的人扔去。
各种颜色的牡丹妍妍丽丽的扔在僧人面前,堆成一座花山。
僧人丝毫不为所动。
花都扔的七七八八了,但仍没有一朵碰到那人。
围观的人终是兴致缺缺的罢了手。
傍晚,那枯树下片花不沾身的僧人成了各大酒楼、茶肆的谈资。关于他的故事在街头巷尾流传着。
“哼,什么高僧,不过是欺骗人的把戏罢了。”
一个大腹便便、留着两呲胡须的男人重重的将茶杯往下一顿,冷哼道。
“是。不过是仗着有几分样貌骗人罢了。他端坐在那闹市中打坐,哪里是念经,不过是博人眼球。”中年男子满脸堆笑,躬着身子附和道。
“须得挫一挫他的锐气才好。”大腹便便的男子仍是有些意难平。他好心请那人来家,谁知道,人家根本不领情。不仅不领情,还用无视来落他的脸!真是可恶!!
“听人说,他去了城东的破庙。”
中年男子躬着身适时的递上了信息。
“不急。他既然喜欢哗众取宠,当众落他的面子不是更好么?”
大腹便便的男子拈着胡须,不急不缓道。
“是。”
中年男子躬身应和。
锦州城的牡丹花开半月,这半月,锦州都是热闹非凡的。
酒楼茶肆的传扬,让众人都对这个神秘的僧人产生了兴趣。
许多人连花儿都不看了,专门等在昨日的枯树下准备一睹那被掷了一座花山的风流僧人。
牡丹天香国色,配上僧人的容貌气质,被描绘的天上地下绝无仅有。
众人都想知道,那得道的和尚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模样。
甚至有些人早早的提了大篮子去采集牡丹,只为一试能否扔在那僧人身上,博一个好彩头和众人歆羡的目光。
有脑子灵活的商贩,挑着担子,装满了沾着露珠的牡丹等在阴凉的地方,只等那僧人一出现,众人手中的花都掷完了就上前兜卖。
旭日初升。
那僧人果然来了。
还是昨日那样一副装扮,麻鞋灰衣,清冷出尘的样貌,紧紧抿起的薄唇,整个人恍若神祇。
他不紧不慢的走着,人群照样给他让开了一条通道,那通道的尽头就在昨日他端坐的枯树下。昨日的花朵尽数被扫尽了,还被有心人放置了一个舒适的蒲团。
众人都热切的看着僧人,等他走到枯树下打坐。
谁料,僧人却是避开人潮,朝着另一边走去。
众人不明白,昨日长夜在枯树下静坐念经,不过是图那地方人少安静。今日众人将那里里三圈儿外三圈儿围了起来,他自是不回去。
他念经是为了心中的信仰,并不是为了给众人观摩。
人潮随着僧人的离去喧哗起来,没挤到前面位子的人赶紧跟在僧人后面,这样一来,随着僧人的走动,人潮开始移动起来。
长夜恍然不觉,他寻着一个僻静的地方,掀开僧袍,安然盘腿坐下。
今晨他一路行来,敲门劝阻了一对互相怨怼谩骂的婆媳,讲了一次宽敬;又教育了一个偷摘他人果子的幼童,教了一会堂正;再对着脚踢野狗的汉子,道了一回善念。
世人皆苦,他须得更加勤勉修行才是。
人潮一路跟进,屏住呼吸停了下来,与长夜隔着一丈的距离。
长夜这才发现,面前多了无数双注视的眼睛。
长夜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也没料想到这一情况的出现和自己有关,和往常一样阖上眼睛,开始今日的功课。
安静了片刻之后,私语开始蔓延。
不知是谁开了个头,一朵雪白的牡丹朝着僧人飞去,落在了僧人面前半丈远的距离。
接着,无数的牡丹接连朝着僧人抛掷,在空中形成了一片花浪。
和昨日情况一样,那些花儿无一例外的都落在僧人身前,连僧人的一片衣角都没挨着。
人群中再次爆发遗憾的喟叹。
见花浪渐渐变疏,担着花担的商贩开始吆喝起来。
“新剪的牡丹咧,新鲜又大朵,只此一趟,再无补货,快来买啊!砸中活佛便有福运啦!子孙不旺的添新丁咧,读书的相公金榜题名......”
有些只为前来观看神秘僧人模样的人闻言心动起来:不过两文钱一朵花,便宜的很,若砸中了这得道高僧沾上福运,那以后的日子定会顺畅多福.......不过一转念,围观看热闹的众人便将这其中的利害想清楚了。
于是,商贩满满一担牡丹,很快被哄抢一空。
纷纷扬扬的牡丹再掀起了花浪,坠落如雨,嘭的一下落下来,掉在那堆叠在一起的花堆上。
没有一朵砸中僧人。
在僧人眼前,铺开了一层娇美细香的牡丹。水红嫣红青绿乌紫,单瓣儿重叠绣球拖桂.......不要人夸,色香俱全。
僧人却只是一味闭目念经,外物不萦于怀。仿若这堆积的花和周遭的声响都和自己无关似得。
实际上,这是围观人群的想法。
长夜一直闭目念经,心神放空,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他每日要念两个时辰的经卷,日复一日,从未止歇。第一日念到哪里,第二日再接着去念。这是他修行的一部分。从小到大,都是如此。
最开始有师父的督促和监督,后来就全凭已成习惯的自觉。
他默念的同时参悟,日深以后,便觉得书卷上的道理不够了。因此,安排好一切下山,入红尘讲经度人,同时参悟己身。
锦州,是他游历第三年后所到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