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章 初智答巧制奇摩 琅玕出世入世难

      安国寺外,一小沙弥正在清扫,刚刚打扫完,往寺内走,见一小童冲入道:“小师傅,有事求。”

    “你是谁?有何事?”小沙弥道。

    小童扭捏言:“不告诉你,有一信,托我转交于初公子。”并将手中的信封举起,专让小沙弥看见信封上的字迹。确实写着:“初,收启,却无落款。”

    “你交于我,我会交于初。”小沙弥道。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一定要亲手交到初的手中。”害怕小沙弥执意而抢走,小童便急忙将信藏于背后言。

    无言以说。小沙弥便将其引入室内至大殿外,见一少年道:“赵大哥,小童有信交于你家公子初。”

    “在下赵骤,初的仆人。有什么信件交于我,我家公子在里面。”说着便用手指向殿内坐在蒲团上听教的初。

    小童见状,不愿僵持,便双手将信交于赵骤,兴高采烈地往外跑去。小沙弥惊醒大喊:“等等,你还没告诉是谁委托你送信呢?”

    “算了吧,也许信中会有落款。”赵骤道,小沙弥只好言罢。

    正在大殿教化的奇摩,正在酣然地讲述《金刚金》中第二十三品。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其中“是法”的奥秘,谁能辩解一下。”

    “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面貌,而这些都不是永恒不变的,是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因缘而和,将来也会因缘而消灭。”释子甲稍加思索,口直心快道。

    “古人有云:悟与佛齐。故佛言: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国法家法执行,都应该人人平等。”释子乙道。

    “都说的有理。初,你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性本善,善就是法。心本无尘,善本无尘。国家制法,门派规定、家族家规,都是人心在做法。《礼记》有言: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很早很早就把人分等级了。能达到《史记?商君列传》中: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为自己,自己为别人,自己为国家制定的法。”

    初话音刚落,众位和尚都在座下窃窃私语,无休无止。奇摩道:“善法,谁又能辩解出门道来?”大家面面相觑,都不言语。在言传受教时,经常被初的解说反驳的无言以对,在心里还是有点惧怕初的奇怪见解。明着,经师当场训斥初,实则,心中非常满意初。对于初而言为人行事都随心所为,是本心,而非惹尘埃的心。此时,释子甲抿了抿嘴道:“内除贪爱,外行布施,内外相应,获福德无量,见人作恶,不见其过,自性不生分别,是名离相,依教修行,心无能所,即善法。”,《师子经》:“即于现世断诸不善,得众善法,修习作证。”

    言毕,论师言:“初,你呢?”

    “做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鲜少?无我,便无身,有身,便有心,有心,便有我。身体很重要,心更重要,有了心智才方知有我,就能做到知我,才能做到爱人,才能做到无我,才能做到无分别之心。”初将无人无众生无寿的见底做了说白,令经师大怒,虽然说的有些道理可言,但还是有些偏激。有了五脏六腑,才有了身躯,才有心,才可悟出智慧的存在。在初认为没有身体何来心,更不会有心智。

    “这么说来身体还是很重要,那么到底是身体重要,还是心性重要?”释子甲言。经师盘着手中的持珠,心平气和的端坐着不言语。

    初又言:“无心是说一心一意行善,不索报,不分别,不思量。这就是忘我。”

    刚说完,寺钟响了,时辰到了,众位释子起身弯腰稽首,论师起身缓步离去,众释子散。

    这时,赵骤跑向初,将信封呈上言:“公子,信。”

    “信上都说了些什么?”初边走边说。

    “给公子的信,哪敢看呢。”赵骤不解道。

    “好了,好了,拿来我看看。”初道。

    初打开信后,读完信息,回禅房将信烧掉。对赵骤说:“我们该离开了。”

    “离开?”赵骤惊讶地大喊了一声,初惊到了,回头用眼睛瞪了一眼赵骤。赵骤意识到自己有失礼仪,便走向方桌前倒了一杯水递给初说:“真的要离开吗?”

    初从腰间取出青玉龙箫敲了敲赵骤的头道:“收拾一下,我去向师傅们拜别。”说罢便离去。

    “初,无由大师、无释师叔,还有奇摩师叔都不愿与你相见,你还是走吧。”一位身形矮小的老和尚说。

    “师叔,我知道他们的心思。我走了,谢谢师傅、师叔和师兄弟们的照顾和爱护。我一定会回来看望你们的。”初说。

    初双膝跪在禅房门前,向师傅他们磕了三个响头,便转身离去,三步一回头,心中难舍难离。他多么希望在临走之前,师傅们能嘱咐他几句良言。回想起师傅往日的教诲,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只要铭记在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也会帮助到自己很多。

    赶至寺院门口,寺院的所有弟子都在门口送初,拱手一一拜别后,站在门口向大家鞠躬三次,师兄弟们也一起回礼,便一步一步缓慢地走出大门,直到再也看不见寺院的大门,才肯安心地上路。

    “公子,我们准备去哪里?”赵骤边走边说。

    “就这样走着,到哪里算哪里。”初回应。

    “不可,公子勿忘使命。凡事应多往庙堂上瞻望,才可不泯初志,忘初心。”赵骤眉头紧骤地说。

    “用你的眼睛细细观看路上的风景,如此的美丽。你呀!就是不会欣赏,也不会享受。”初驻足原地,思考后回头,嘱咐赵骤:“从此刻起,我们便踏上了江湖之路。以后不可称呼我初公子,我的江湖名字……,改为琅玕。”

    “为什么?”赵骤追问。

    “琅玕,石而似玉。希望经过江湖的磨练后能够琢成一块美石,不辜负无欲禅师在“陌上”的恭亲授业之劳苦,如此才可心安。”初说。

    “禅师听到此话必定重罚。”赵骤说。

    初盯着赵骤,会心一笑道:“每一个人都不是为别人而活,而是为自己本身而活,更是为自己的本心而活,随心即可。你又要拿奇摩师叔的话堵我,是吧?”

    “还记得师叔的教诲,那就好。”

    “好了,别贫了,赶紧赶路吧。”琅玕不耐烦的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