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火爆的销售
随着jay代言的广告完成之后,晨曦科技的广告迅速铺便全国。
摩音,真正在国内的年轻人群体当中做到了人尽皆知。
“很难想象摩音居然是一款纯国产的mp3。附入手测评。”
“整体外观网上都有图片就不在这里赘述了,简单就使用上的一些细节分享给大家……”
天涯上一位网友的“技术贴”更是在网上引爆了大众对于摩音的讨论热情。
这一次,跟之前“风向标”的引导以及众音的活动造势不同,之前摩音只是一个悬念,而此时,已经有不少人真正地入手了。
对于非技术人员,对于摩音的喜爱无外乎小巧时尚的外观和超大的容量。
但是对于一些发烧友级的人来讲,摩音在技术层面碾压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事实则让他们兴奋不已。
以往,但凡提到电子产品,所有人的印象中都会首先想到日本、韩国、美国,对于国产的东西……可能除了模仿和廉价,很难再能给人其他的印象。
可是,这一次摩音的横空出世则让国内网友惊愕地发现到,我们自己国家的电子产品,居然也有碾压外国人的一天!
有人甚至直接在网上发表了一些诸如“支持国产”“摩音无敌”之类的热捧贴。
而这一切,“风向标”都没有参与。
网上舆情汹涌,体现到现实层面,那就是摩音销量的暴涨。
即便晨曦科技马不停蹄地准备再上几条生产线,而原有生产线则二十四小时全力开动不停歇,超负荷地将月产量提高到三万台,也依然没有办法满足国内市场那巨大的胃口。
国内、宝岛一共四家实力强劲的代工厂如今也正式开始了生产。综合一个月的产量也能达到十五万台。可商家的订单却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之后。
摩音的品质和并没有多么昂贵的价格保证了它的疯狂的销量。
各地销售摩音的卖场总会见到排队购买的长龙,买到的人欣喜若狂,因为断货而没得到的人则顿足捶胸。
即便是晨曦科技的大本营滨海,各大卖场中摩音断货的牌子也是经常性地被挂出来。
好在晨曦科技跟几家代工厂之间协调工作做的不错,就算是发货量远远少于订货量,却总能保证短时间内给你供应上部分产品,而不至于让摩音长时间处于断货状态。
如果说摩音如今在国内市场上唯一的“恶名”,那恐怕只能是——供应不利了。
一样米养百样人,总有那么几个脾气不好的人存在,而因为有这样的人,在全国各地多多少少也会因为摩音一机难求而在卖场引发的小冲突。好在冲突的规模都不算大,尚在政府能容忍的范围之内。
当然,对于政府而言,国内出现一家如晨曦科技这样的企业,一款如摩音一般的产品,他们也是喜闻乐见的。这种可以上升到民族自豪感层面的东西,谁都不会去拖后腿。
但尽管如此,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时不时地出现,让耿晨曦一度十分头疼。
伴随着国内畅销品出现最多的,自然就是黄牛。
他们有着一般消费者难以企及的目光,在组织有计划的设计下,各地黄牛总能拿到尽可能多的机器。尽管1000+一台的摩音绝对算不上便宜,而耿晨曦当初也为了防止黄牛囤货特意告知各地经销商在晨曦科技产能完全达到国内需求之前,要做到每位顾客限购一台的处理办法。
却依然架不住黄牛以雇人排队拿机的行为。
而他们在以正常销售价拿到机器之后,根据颜色的受欢迎程度加价500到1000二次出售,所得到的利润粗略一算每台比晨曦科技这个生产厂家还要高出几倍!
一台摩音的纯利润也两百左右啊!
这种情况,就连韩俊也没有预计道。
看着市场部的调研反馈,耿晨曦喜忧参半。
喜的是摩音凶猛势头,只要有摩音的地方,其他品牌的mp3基本上没什么活路,毕竟那是一种实力的碾压,消费者竞相争购的场景比比皆是。
忧的则是因为产能供应不足,加上黄牛的搅局,让消费者对晨曦科技颇有微词。
这种“颇有微词”现在看了似乎可以忽略不计,店大欺客嘛。但如果放任不管,势必会让晨曦科技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受到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耿晨曦决定集思广益召开内部高层会议。
作为暂时唯一股东的韩俊是必须到场的。
将摩音目前的发展情况大体展示了一下之后,耿晨曦重点提出了如何避免因为各地严重缺货而造成的混乱情况。她的意思很明显,作为企业,赚钱是目的但并不能抛弃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不能只以赚钱为唯一的目的。
但是,对于她的这种论点,晨曦科技众多部门的负责人大多报以不以为然的态度。
他们觉得摩音卖的好就ok了,至于什么“社会责任感”那是什么鬼?
可韩俊不同,他对耿晨曦能如此早地看到“社会责任感”而感到惊讶。
要知道,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所能获得的声望以及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而且,那也是企业能否长久存在下去的隐性的必要保证之一。
“晨曦姐,如果要全面满足供货大约需要多久?”
“我又联系了几家实力还算可以的代工厂,订单已经下了,技术指导到位之后最多两个星期产品就能上线。”因为摩音的才出,很多以代工组装为生的企业哪怕暂时没有接到摩音的订单,也自然而然地升级了自己的设备,作为业内人士他们自然知道晨曦科技本身的产能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如果所有代工厂全力开工,能否满足订单需求?”
“韩总,目前公司手头上现有的订单数为二十七八千五百台,这只是单月的订单,但以目前的产能只能排到一个月之后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才能交货,如果两周后新加入的代工厂可以开动,这个时间会缩短到半个月内交货,每月满负荷订单承受量能达到最多三十万。”市场部的负责人说道。
“也就是说,想要彻底满足目前的订单数,需要等一个月时间对么?”
“是的。”
“那……晨曦姐您看这样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