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炒作
拿到韩俊送的摩音,许畅倒是淡定许多,毕竟她已经知道众音网是韩俊弄起来的,只是她不过是个学生,对于众音如今有多大的规模,估值多少许畅也没什么概念,只是觉得这是个比较不错的音乐网站。
但许畅倒没大张旗鼓地到处宣扬韩俊送了摩音给她,这玩意儿如今有多紧俏谁都知道,若是让别人知晓韩俊能搞到摩音,不用说自己班同学,他们宿舍的韩俊送不送?
韩俊就算不送,那人家让他代买他帮不帮?
许畅知道韩俊忙的时候几乎整天不见人影,自然不想给他找麻烦。
“我爸妈同意我去做歌手了。”
几天后,许畅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韩俊。
她是怎么说服父母的,韩俊并不知道,但有个问题他想落实一下。
“签京文吗?”
“说实话,我有点不太想签京文。”
“那就不签,我记得先签你的公司很多吧。”
“如果不签京文的话,对你……会有一些影响吧。”
“你不用考虑我。”
“那不行!”
一直以来,阿畅的真实身份都是被保密的。因为韩俊也不敢肯定许畅到底要不要出道去当歌手。
现在许畅既然表示她没有了问题,那也是时候将许畅的真实身份公布出来了。
一般来说,阿畅身份的公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么,是有媒体来对许畅做一次采访。但这家媒体的选择需要极高的技术,也就是说来采访许畅的媒体必须以娱乐为主,但同样还要具有一定的分量。
新华社的分量足够,可你能让新华社来干这事儿吗?不搭调啊。
再要么,就是网上爆料,以这种形式直接起底,之后通过风向标的操作在网上炒热,只要足够吸引眼球,媒体跟进速度快的让你想象不到。
衡量再三,韩俊决定启用风向标。
只有许畅站出来,想要寻求合作的公司才有目标,许畅的选择余地也就越大。至于京文那边,韩俊去解释一番也无妨,其实就韩俊自己来看,京文也的确不是许畅的最佳选择。
事情的进展很快,风向标的在网上爆出阿畅就是滨大大一新生之后,热情最先被点燃的,就是滨大本校的学生。
校内的热议是少不了的。专门跑到企管一班去瞧个热闹的学生也是比比皆是,要个签名,留个合影,让许畅疲于应付的同时,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
好在大学生们相对理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围观情况,这也让许畅稍稍安心。
不过,看着被塞满桌洞的礼物、情书,就让许畅有点尴尬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的路长着呢。”
韩俊对此不以为意,风向标的能量他很清楚,这仅仅是第一阶段,他相信很快风向标的这番爆料就会落到对阿畅有兴趣的公司耳朵里。
果不其然,在风向标爆料一个星期之后,已经有一些衣冠楚楚的人前往滨大想要跟许畅谈谈了。
最终许畅跟emi签了三年的合约,这是韩俊后来才知道的。
而具体的签约过程也十分戏剧化,很久之后许畅告诉他,之所以签emi,完全是因为emi来跟她谈判的人脑洞足够大。
别的公司上来都是跟许畅很客气地谈着各自公司的优点,以及能为许畅带来的东西。
可emi不同,他们也表达了想要签许畅的意愿,如果许畅能够答应,他们就可以从是现在开始进行第一轮的包装。
这就让许畅十分的好奇,emi所要表达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如果许畅答应加盟emi,那么立刻就地对许畅进行包装。
许畅自然是不信的。
但第二天某发行量不小的娱乐媒体上特意报道出一篇文章,王菲呛声阿畅,对她胡乱改编自己歌曲的行为十分不满,并保留使用法律手段的权利。
这一下,许畅信了。
王菲如今是个什么势头?算不得天后却绝对属于一线当红歌手。而阿畅不过是网络红人。
当红歌手怼新嫩?
此文一出,舆论立刻分成两派。
一派力挺王菲,表示国内艺人的版权意识越来越强,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而另一派则支持许畅,认为改编本就是自身能力的一种体现,加上许畅另有五首好歌,正好证明了阿畅实力的全面,王菲这样怼一个新人未免显得太小气了,更有打压新人的嫌疑。
吵吵嚷嚷间,获益最大的却是emi。
首先他们对许畅成功地亮了肌肉,让被折服的许畅成为了旗下艺人。而原本就是emi的王菲也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度。同时,在这片文章正火的时候,王菲又亲自站出来指责那家报社断章取义,她的原话只是说阿畅的改变还有很多可改进的地方,也并没有什么不满,她更并没有说任何想要“打压”阿畅的话,作为媒体人应该本着实事出发,不应该以曲解别人意思的手段来达到博眼球的目的。
emi签下阿畅,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也成了整件事最后的背书。
你看,如果王菲真的是要打压阿畅,emi根本不会去签下一个跟公司当红歌手有冲突的新人,难道要给自己公司埋定时炸弹不成?
烟雾散去,真正能看明白的人却并不多。
更多的人,只是觉得这是一场你来我往的大戏,分外地热闹。
韩俊在得知事情的经过之后,丝毫不觉得意外。
当他看到那篇王菲怼阿畅的报道之后,他直接就认为这对许畅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事后也证明了这一点。但让韩俊觉得感慨的,却是emi的炒作手段,跟水军不同,人家可是正统的操纵媒体,不管表面上口水仗打的如何,对舆论的导向作用那是毋庸置疑的。
跟他们比起来,风向标却只能在网上“兴风作浪”着实弱了不止一个档次。
当然,韩俊也不会因此而妄自菲薄,毕竟现在才是2001年,等到十年以后你在看?还有多少人去关注传统媒体?又有几个人是不关注网络信息的?不管那些信息是真是假,但是好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