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爹,我们先去集市一趟,把年货买一下。刚好乘着板车,一块拉回去。”
    宋老三闻言道:“要不一起去吧,直接拉着牛车,到时候买了什么东西就放在牛车上,省得再提回来了。”
    宋声一想也是,干脆在家把东西都收拾好,往把车上一放,一家三口整整齐齐的出发去了集市。
    这会儿虽然已经是下午了,但因为快到年根儿,卖年货的人特别多,都还没收摊。
    宋声和陆清在旁边挑着买东西,宋老三右手牵着牛车,左手牵着小牛犊在后边跟着,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过年猪肉是不可少的,不过他们不会在城里面,快到过年那两天,村里肯定有杀猪的。到时候谁家杀猪了,就去买上一大块儿,肉质新鲜,还能便宜不少。
    陆清买了些点心和饴糖,还包了几包糖枣,还有几包油炸的果子。这些都是过年走亲戚的时候能够带出门的。
    除了这些之外,他们又去七彩布庄买了几匹布料。要过年了,而且今年跟往年不同,他们宋家挣钱了,每个人都要做一身新衣服穿。
    不过布料的颜色种类很少,陆清按照他所了解的家里人的喜好,挑了几个颜色,每个都买上了两匹,一块放在了板车上。
    买了布,买了点心,剩下的就是买酒了。
    过年这个酒买回来不是为了自家喝的,是为了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招待人用的。
    宋家头几年光景不好,过年从来没买过酒。今年手头挣了些钱,这酒也该买上了。不用买很多好的,就买平常人家买的那种高粱酒就行,价格不贵,但过年的时候用来招待客人也是一种体面。
    在集市上逛了一圈,买了很多东西。把东西都装上板车,宋声和陆清坐在了板车剩余的空地儿上,宋老三开始赶着牛车回宋家村。
    小牛犊脖子上套了个绳子,宋声坐在板车上拉着,小牛犊就跟着他们的牛车一块走。
    好在他们出发的不算晚,回到宋家村时刚好看到家家户户灶房里的烟筒中炊烟升起。
    正好是饭点。
    第050章 第 50 章(捉虫)
    张杏花他们是知道宋老三要回来吃晚饭的, 所以特地掐着点做的饭。
    没想到一同回来的还有宋声和陆清。
    牛车还没走到家门口时,就被一直在门口张望的大毛看见了。
    小孩子是很期待家里有人从城里回来的,那意味着他很可能又有零嘴儿吃了。
    大毛看见宋老三赶着牛车回来, 赶紧就回屋里报信儿。
    牛车还没走到门口,宋家就把院门打开了。
    宋老三驾着牛车直接进了院儿里, 宋声和陆清从牛车上下来, 张杏花看到他们十分惊讶。
    “三郎,清哥儿,你们怎么也跟着回来了?三郎不用去上课了?”
    宋声把宋平他们喊过来卸东西,他们今天买了很多东西都在板车上放着, 堆的半个板车都是。
    陆清道:“奶奶, 相公今天放年假了, 下午去县令大人府上卖完了炭,我们就跟着回来了。”
    “那租的屋子东西都收拾好了吗?这年假期间也没人住, 小心东西被人摸走。”
    宋声也在一旁忙着从板车上卸东西, 陆清在跟张杏花说话, “都收拾好了,值钱的东西都藏在地窖里了,相公说其他的就那么放着不碍事。”
    “三郎这次年假放几天呀?”张杏花又问道。
    “听相公说,应该会放个十几天吧,大概会过了十五之后开课。”
    “那这十几天房子又没有人住,交的钱不是浪费了?”
    “奶奶, 相公说这行都是这样的, 咱就别心疼了。今天我们回来买了一些年货, 您看看这些都该归置到哪里?”
    张杏花转过身一看, 从板车上卸下来不少东西。
    不过相比于板车上放着的东西,张杏花此时的心神已经被旁边的小牛犊吸引去了。
    她心里虽然隐隐有了猜测, 但还是激动的问道:“三郎啊,这是哪来的半大牛犊啊?”
    她话音刚落,没等宋声回答,宋老三就迫不及待道:“娘,这是三郎他俩给家里买的牛犊,怎么样?长的硬气不?你看这毛色,油亮油亮的,一看就是头好牛!”
    张杏花不太敢信,说道:“三郎,你爹说的是真的?这真是你们去买的牛?”
    宋声点点头,“奶奶,这是今天上午的时候我跟清清一块去城里的车马行挑的,买了个半大的牛犊,咱们先喂着。等到明年春耕的时候长大不少,就能耕地用了。”
    张杏花高兴极了,其实她一直都想给家里买头牛。家里人多地多,干起活来也累得很。
    每年耕地全都靠人力拉着犁耙在田里耕种,有时候逢天气不好,还得抓紧时间抢种,连个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可那时候家里穷,买牛是不可能的,只能做梦想想。
    今年冬天靠着烧炭家里挣了一笔钱,但她犹犹豫豫还是没舍得买。没想到三郎跟她想到一块儿去了,是他们宋家的好儿郎!
    “你们买的这头小牛,花了多少钱呀?”
    宋声道:“奶奶,不贵,统共花了十两,本来掌柜的问我们要十三两,还是清清给砍价又砍下去了三两。”
    张杏花眼里充满了赞赏,会砍价好呀,会砍价以后勤俭持家。
    “清哥儿是个会来事儿,有他照顾你呀,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