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节

    “于是,包令公使被弹劾下台了,广州领事巴厦礼也下台了。”
    “取而代之的额尔金伯爵,是英国的老派贵族,曾经是大英帝国的北美总督,是一个战争狂人,而且他是包令的政敌。把包令轰下台,便是他的行为。而他现在是英夷在远东的最高统帅,也是发动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
    “额尔金伯爵,不但痛恨包令,说他退兵显得软弱,才让叶名琛一再欺压,有损了大英帝国的威严。而在额尔金伯爵眼中,我就是让英国人受辱的罪魁祸首。”
    “所以,我现在是额尔金眼中的政敌,我和包令是一伙的。”
    “我去谈判的话,非但不能成功,反而适得其反。”
    这下子,皇帝真的听明白了。
    原来如此啊!
    这样一来,苏曳还真的不能去。
    让苏曳去谈判,反而会激怒这个额尔金伯爵。
    如此看来,苏曳不毛遂自荐,确实是一片公心,而不是心怀怨怼。
    接下来皇帝陷入了犹豫。
    他现在,完全不想咨询苏曳,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办。
    今天晚上这番谈话,让皇帝觉得苏曳不管是办工厂,还是不去和英国人谈判,都是一心为公。
    只不过他为人太倨傲了,懒得和匡源等人做解释,这群人煽风点火,使得苏曳看起来仿佛有异心了一般。
    但苏曳何止没有异心。
    甚至他和以前一样,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甚至不惜失去圣眷,不惜损毁名誉。
    但是,今天这一番深入交谈。
    却也让皇帝心绪复杂了。
    他更加深深感觉到了苏曳的傲慢,还有惊人的才华。
    之前这种感觉很模糊,那是因为苏曳每次都照顾皇帝的情绪,没有把话说透,甚至从情绪上全方位安抚皇帝。
    这让皇帝有一种安全感,一种掌控感。
    而今天,苏曳不得不把话说透了。
    结果就是,一种莫名的高山远止。
    原本不说明白,还是雾里看花挺美的。现在一说明白,皇帝本能就能感觉到自己的视野之低之狭隘。
    所以,如何让英国人退兵,皇帝一点点都不想咨询苏曳。
    甚至,不想再见到他。
    但是,所有的一切又完全证明。
    苏曳确实是忠臣,贤臣。
    皇帝不想问,但又不得不问。
    因为,洋夷让他太害怕了。
    终究,皇帝还是问出口了,道:“那你觉得这次洋夷会退兵吗?”
    苏曳直截了当道:“会的。”
    这话顿时让皇帝一喜。
    皇帝道:“你不适合去和英国人谈,那谁合适去?”
    苏曳道:“谁去都可以。”
    皇帝一愕。
    苏曳道:“何桂清贪生怕死,奸诈狡猾,见到叶名琛自杀,就觉得是英国人是杀鸡儆猴,所以演了一场苦肉计,逃之夭夭。其实,额尔金都已经开始准备和他正式谈判了,两广总督叶名琛自杀,让英方陷入了外交的被动,正好是谈判的最佳时机。如果何桂清不跑,都已经谈完了,英国人都已经退兵了。”
    皇帝更加惊愕。
    “竟然……是这么回事吗?”
    苏曳道:“如今,何桂清逃跑,反而让英国人看轻了大清,觉得我们彻底懦弱无能。但还是能谈成的。”
    皇帝又问道:“你觉得派谁?”
    苏曳不会说出任何名字,因为这注定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而且更可笑的是。
    历史上桂良签完条约之后,英国人都打算退兵了。
    结果,清廷又反悔了,对英法美三方置之不理。
    于是,英法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攻破了北京城。
    苏曳一旦说出任何名字,也就和这丧权辱国的条约沾上了。
    苏曳道:“臣说了,任何人都可以,谁都可以。”
    这个口气,让皇帝一愕。
    接着苏曳放缓口气,无比真挚道:“皇上,但是有一点,任何人去谈,都要大大方方的谈,不要英国人提什么条件,就统统一闭眼,全部答应了,要与理力争。”
    “只要认真谈,是能达到皇上的心理底线的。”
    “另外这次要最提防的国家是沙俄,他会以调解中英矛盾为理由,插上一手。”
    “四国之中,沙俄最是贪婪,会趁机讹诈走最大的利益。”
    沙俄就是趁着这个机会,签订了瑷珲条约,割走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听到苏曳的话后,皇帝顿时长长松了一口气。
    莫名其妙地得到了某种安全感。
    面对英国人的军队,他真的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但是苏曳轻描淡写,斩钉截铁地说,英国人会退兵的,这次能谈成的。
    苏曳的语气,让皇帝很不舒服。
    那种指点江山,智珠在握的感觉,对比皇帝自己内心的惶恐不安,实在让人难免自惭形秽。
    但偏偏苏曳这种胸有成竹的态度,又让人对局势充满了信心。
    皇帝仿佛暂借苏曳一双眼睛,也稍稍看清楚了世界局势,也明白了英国人真正的想法。
    接下来,两人又陷入了沉默。
    皇帝还是不够聪明,看不出苏曳对他更深层次的态度。
    这就太高级了,皇帝的级别是不够,领悟不到。
    因为,这最后的一次见面。
    苏曳其实心中是有犹豫的,也是对皇帝心胸的最后一次探查。
    要不要救皇帝一命?
    因为对方毕竟对自己有伯乐之恩。
    有没有那么一丝丝可能性,未来保住皇帝一命,并且苏曳也能继续自己的大业。
    所以,他这次才交流得这么彻底。
    先拿出留声机,再拿出电声,去刺探皇帝内心最深层次的思维。
    并且也没有太多的保留,表现出了自己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如果皇帝表示雀跃,甚至充满了希望,对苏曳描述的一切,充满了憧憬。
    那,苏曳还会有可能,在最后关头保留他的性命。
    所以,这最后一次见面的交谈,甚至也是一场命运审判。
    结果当然是……否定的。
    这条命,他给否了。
    对于这个结果,苏曳不意外。
    然而,此时在皇帝心中,他却觉得是自己对苏曳的命运审判。
    该谈的,都谈完了。
    皇帝觉得,自己应该对苏曳的命运,进行审判了。
    他坐在椅子上,眯起眼睛,审视着苏曳的面孔。
    最终,皇帝缓缓问道:“苏曳,你把你的那些工厂交给朕,把你在九江办的一切都交给朕,怎么样?”
    苏曳轻描淡写道:“好。”
    第172章:惊心!借种苏曳!
    听到苏曳的回答后,皇帝不由得一阵错愕。
    因为回答得太顺畅了,没有半分犹豫。
    苏曳道:“皇上,臣把江西的政务和军务,全部交给了胡林翼,专心致志搞这些工厂。那是因为这个东西只有臣会,其他人都搞不明白。”
    “但是臣怎么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些工厂上?大概……”
    苏曳盘算了一下,道:“三年,最多三年时间,臣就要把这些工厂全部交出去了。”
    “臣算过了,三年时间内,这些工厂就已经步入正轨了。而且欠的那一千多万两银子,也全部还掉了,甚至这些工厂都已经变成庞然大物了,每年都能稳定为朝廷赚取几百万两,甚至上千万两的利益。”
    “到那个时候,臣就会完全放手了,把他完全交给朝廷,交给皇上。”
    “所以皇上最好现在就开始物色人选和班子,到时候接手这些工厂。”
    “然后,臣就可以去做其他臣想要做的事情,彻底剿灭发逆,彻底平息边疆等等。”
    接着,苏曳望向皇帝道:“皇上,当年臣搞新军的时候就说过了,功成不必在我。只要新军练起来之后,新军的主帅是不是我,根本就无所谓。”
    这话就戳中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