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节

    但依旧是严厉的训诫。
    况且,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写的这两个字。
    很多人当然幸灾乐祸,但是也有很多人,心有戚戚之。
    曾经的苏曳多么受宠啊,几个月前南昌大捷之后,封江西巡抚和副都统的时候,所有人都妒忌无比。
    觉得一代权臣,冉冉升起了。
    却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就彻底变幻了。
    关键是苏曳没贪赃,没枉法,就只是一门心思办工厂,搞洋务。
    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主张,竟然落入此境地,让人如何不嘘吁。
    这也让很多人心生警惕,自古以来,帝心难测,有多少宠臣都是这等结局。
    君臣之间,哪怕有一点点嫌隙,立刻就会有人拼命地挖,把这个裂缝变成巨大的沟壑。
    写完之后,皇帝把这幅字递给太监道:“王德利,你再跑一趟,把这幅字送给苏曳,作为勉励。”
    “嗻!”
    太监王德利高捧着这幅字,再一次朝着苏曳家狂奔。
    ……
    此时在家中,苏曳正在和崇恩讨论洋务办厂一事。
    崇恩问,苏曳这边办工厂如果成功的话,那其他督抚,能不能也跟着搞,这样大清会不会变得富强。
    “办厂,搞洋务,其实只能自上而下,不能自下而上。”
    “尤其不能演变成为地方督抚去搞洋务,而是要从朝廷中枢去搞。”
    “地方督抚一开始搞还可以,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整合各省资源的时候,地方督抚就不够用了,会立刻遇到瓶颈。”
    “而且让地方督抚搞洋务,会造成国家的进一步分裂。表面上看是强了,但实际上却埋下了祸根。”
    “朝廷无力剿发逆,于是让地方官员办团练,就是把军权下方给地方。朝廷无力给团练发饷,让这些团练大臣自筹饷银,但地方团练也没有钱,所以要另找财源。”
    “这还是江北大营帮办军务雷以諴起的头,幕僚钱江让他私设税局,向商户收捐饷,也就是私税,收获颇丰,于是上奏朝廷推广,这其实就埋下了祸根,地方督抚有财权和兵权,未来就会形成事实上的自立。”
    “这次洋人入侵,逼迫朝廷在洋货进入我国关税不得高于百分之二点五,而进入内地销售,则完全免税。如此一来,洋货会全面压制国内商户,局面会更加崩坏。”
    听到苏曳的分析,崇恩更加心悦诚服。
    我儿苏曳,天纵之才啊。
    如此高瞻远瞩,结果呢?却遇到这么一个朝廷,什么都不懂。
    苏曳要匡扶江山社稷,这群人非但不能相助,反而拼命拉后腿。
    顿时间,崇恩心中生出这个念头。
    若苏曳能掌握中枢权力,那就好了。
    那是不是国家就有救了?
    而此时,太监王德利再一次进入,道:“皇上赐字!”
    苏曳上前,恭敬接过了皇帝的题字。
    崇恩上前一看这两个字,整个人几乎要炸了。
    戒骄?!
    何其可笑?
    你有什么资格写出这两个字?
    何其无知?才会对苏曳写出这两个字?
    太监王德利道:“皇上说,望苏曳戒骄戒躁,再立新功,好自为之。”
    苏曳躬身道:“多谢皇上训诫。”
    太监王德利道:“那你就出发离京吧!”
    终于折腾完了。
    皇帝终于觉得自己再一次拿捏了苏曳了吗?
    苏曳正式向所有家人告别。
    终于可以离京了。
    ……
    一刻钟后,苏曳带着几百人的卫队,离开京城,前往通州。
    这次,他没有去天津乘坐海船南下。
    因为,根据他的估算,英国人的联合舰队大概很快就要来了。
    走海路,已经不安全了。
    出了京城后,黑弓等人出现在苏曳面前。
    “大人!”
    苏曳道:“五件事情。”
    “第一件,派人去天津海面,一旦发现洋人的联合舰队,立刻汇报。”
    “第二件,派人在京城等,等两个结果。一,我大哥苏全什么时候辞官,或者罢官。二,新的九江知府任命人选,是不是翁同书。”
    “若皇帝真的选择翁同书作为九江知府,就证明他下了某种决心了。”
    “第三件事,立刻安排太平军,在长江上袭击我的船队,然后把消息传出去。”
    “第四件事,一旦确定新的九江知府是翁同书,立刻策划方案,在半路上杀了他!不管他带多少人,几十人也好,几百人也好,全部杀光!”
    “要么用太平军的名义杀之,要么用洋人的名义!”
    “如果是用太平军的名义杀之,就把翁同书极其所有成员的脑袋,全部挂在天京的城头,让江南大营看清楚。”
    “不必担心露出破绽,也不必担心会怀疑到我们头上,尽情放肆地去做。”
    “第五件,天京那边的计划启动,推动大战开启!”
    黑弓记住苏曳的每一个字,然后复述了一遍。
    “奴才去办差了。”然后,他带着人离去,消失。
    现在的黑弓,基本上自称属下,很少称奴才了。
    这一次,罕有自称了一次。
    因为要办的都是大事,所以表示忠诚。
    接着,苏曳带着几百人,在通州码头上船。
    顺着运河,离开顺天府,南下返回九江。
    站在船头,拿出皇帝的题字,露出不屑笑容,撕得粉碎,扔到河里。
    ……
    三日之后!
    天津大沽口炮台。
    “当当当当当……”
    响起了一阵阵刺耳的钟声。
    大沽口的守军,抬头一看,顿时毛骨悚然。
    整个江面之上,密密麻麻都是洋人的舰队。
    黑黝黝的火炮口,数都数不清楚。
    全部,黑黝黝地瞄准了大沽口,瞄准了天津城。
    直隶总督府。
    天津镇游击将军飞奔而入,高呼道:“大帅,大帅,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洋人的舰队打过来了。”
    谭廷襄魂飞魄散道:“多少?多少?”
    游击将军道:“不计其数,望不到头!”
    谭廷襄跌坐在椅,颤抖道:“完了,完了!”
    第175章:冲突加剧!联合舰队开火!
    苏曳走了之后,皇帝顿时有一种莫名的悔意。
    但是又说不出来,就只是一种君王的直觉。
    或许不该放苏曳回江西的?
    但是不放回去,却又承担不起后果。
    于是,他召来了杜翰和匡源。
    对,是杜翰,而不是肃顺。
    因为他发现肃顺最近有些不对劲,在对苏曳的态度上,他和皇帝不太同频了。
    杜翰来了之后,皇帝便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问题,要不要让苏曳发展这些工厂。
    这个问题,杜翰也很难回答。
    不能让苏曳发展工厂,这话说出来有些丧心病狂。
    犹豫了片刻,杜翰道:“那就要看这些工厂究竟是朝廷的,还是他苏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