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电话客服
目前es公司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10mb容量的硬盘李逸轩不打算继续生产了,更不愿意提高他的生产线。
就算提高产量也没用,这个时期个人计算机市场就这么大,这也决定了硬盘市场的容量。在计算机没有出现爆款以前,个人计算机硬盘市场的容量哪怕是上帝来了,也提高不起来。
唯一的办法就只能对硬盘技术进行升级,可以有效避免被希捷公司拉入价格战中。
而偏偏制约es公司硬盘进行技术升级的关键节点,不是磁头、不是盘片,而是最不起眼的总控制芯片。
更加让人无奈的是,我们已经完全解决总控制芯片的一切技术问题,但芯片工厂要在半年以后才能投入生产。也就是说20mb硬盘要在半年后才能上市,在这半年时间里面,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这让李逸轩想起当初中国工业人被西方卡脖子的无奈了。只要是你缺的,他什么都卡,这导致中国要花很多成本,从头到尾的去解决整个生产体系的问题。
这场短会没有解决实际性的问题,更没有什么天才般的点子出现,生产力的问题不解决天才也没辙。最后李逸轩只能督促王丽丽尽快完成芯片工厂的建设。
会议结束后,李逸轩回到办公室,发现母亲也在。
“你们开会解决了什么问题没有?”
李逸轩坐在椅子上叹道:“生产力问题不解决,什么天才招都没用。芯片厂最快也要到5月份才能建好投产。”
“那这些工厂就这么闲着?每天好大一笔支出啊。”张桂芳不甘心的道。
“不闲着还能干吗,这笔支出再大也要出,一起都只能芯片工厂了。”李逸轩也不甘心,但是除了等没有更好的办法,硬盘看起来只是计算机系统不起眼的小部件,但它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任何一个小环节出现问题,所有前期努力都会变成零。
这也是为什么硬盘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但能生产硬盘的国家只有美、日。即便是英国、法国、德国这些老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也生产不出来。
至于韩国,就更不用说了,从来就没有听说他们搞过什么机械硬盘,他们也就在固态硬盘有点建树。
中国在80年代也搞过硬盘,但由于技术太过落后,他们自己都不愿用,到九十年代初就放弃了硬盘国产化的进程,以后用的全部都是进口硬盘。
虽然希捷、西部数据和东芝后来在中国境内建了合资的硬盘工厂,但硬盘的所有核心技术全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
李逸轩现在做得,是整个硬盘产业链,而且还要完成产业链技术的整体升级。这里面的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是公司的年度总结报告,你一直忙着硬盘的事,公司年度总结大会没有参加,你自己看一下吧。”张桂芳把报告放在桌子上离开了。
公司在79年整个年度里,年销售额高达30亿美元,纯利润超过了5亿美元,由于花了很大的本钱去收购土地,因此公司的去年的实际盈利并不多,只有3亿多港元。
这30亿当中其中街机游戏产业占据了公司收入的70%以上,去年一年卖掉了80万台街机;第二大收入是硬盘,卖掉了10.6万块;至于个人计算机卖掉了5万多台,只占公司收入最少的一部分。
能卖掉这么多街机,主要还是李逸轩开了不少金手指。很多历史上著名的经典游戏,被提前山寨了出来。造成梦工厂的游戏街机是一机难求的现象。
去年刚刚开拓的欧洲市场,也是极大拉动梦工厂街机销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卖出更多的街机,张桂芳还把《宝石迷阵》,《祖玛》,《泡泡龙》这三款游戏做成了街机版。他认为现在的个人计算机市场还处于孵化培育阶段,这三款游戏不能仅仅为了提高电脑销量就只发售电脑版,必须实行全平台战略,街机上要有。
张桂芳这一政策,也极大提高了街机的销量。现在世人对梦工厂街机的影响是,可玩度高,色彩画面艳丽。梦工厂已经渐渐成为街机领域的no1。
年度总结包括还提出了今年的发展计划,张桂芳希望今年在全球建立15家直营店。直营店不仅销售公司的产品,还要提供维修保障服务。
对一家公司来讲,销售渠道和维修保障渠道是最难建立的,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经历和金钱,特别是维修保障渠道更是难上加难。
张桂芳毕竟做过大企业的高管,在渠道的建立上比李逸轩有经验的多。
她认为,现在内地改革开放了,每年都有很多公派留学生到欧美留学,这里面又有绝大部分的留学生都是学的工科,在美国都是半工半读。
这部分人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去餐馆刷盘子可惜了,可把他们聘用过来,担任维修技师,卖给客户的产品一旦出了问题,就由他们来负责维修。这样双方都有好处,es公司不但节约了成本,留学生还能提高收入,总比在餐馆打工强多了。
对于这条建议,李逸轩当然是赞同。改开之初,这批公派留学生可是国内的精英,简单培训下,完全能胜任电子产品的维修工作。不过这符不符合美国的法律不知道,还要问下律师才行。
于是,李逸轩来到公司法务部,找到了郭亦菲。
“没问题,在美国是完全合法的,张总是询问过我们法务部之后,才决定这么做的。”郭亦菲解释道:“其实,这不算什么创意,rb和韩国在美国公司就是这么干的。更关键的是,在美留学生还可以学以致用,对综合知识的提供有很大的帮助。
招聘留美学生做维修服务,还能让他们熟悉我公司产品的设计结构,他们回国后还能影响更多的人,这在无形中又为公司打了广告,还培养了未来的潜在客户。”
确实,因为他们维修的是es公司的产品,es公司的产品什么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有没有设计缺陷和技术缺陷,通过维修他们都一清二清。有了这些清晰的了解,再加上他们有维修过,清楚后续的产品是怎么升级的。也知道了在香港有这么一家做计算机的es公司。
潜移默化中在心里上产生情感,以后回国后,他们也愿意选择es公司的产品,更愿意向单位推销es公司的产品。
“维修服务这一块,选择留学生我没意见,怎么电话客户这一块选择的是印度人?”李逸轩指着客服这一块问道。
“电话客户,很多美国公司都选择的是印度人,美国人工太贵了。”郭亦菲答道。
“乱扯。”李逸轩不理她了,直接来到张桂芳的办公室。
“妈,电话客服这一块得改。”
“为什么?”张桂芳问道。
李逸轩说道:“你知不知道,印度其实跟我国一样,八十年代以前跟中国一样是封闭式的国家,也就是这两年才实行改革开放。”
张桂芳惊讶极了,“还有这事,我一直以为印度跟西方国家一样是开放的。”
服了,对印度什么都不知道,就敢把电话客服委托给对方,这心得多大。
“妈,我跟你科普一下吧。印度这个国家制度很特别,在政治上他们实行的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有自己的国家议会,所有的地方行政长官,议员、地方议员,包括国家元首在内,都是通过选举上台。各省实行的是类似美国的联邦制,各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印度中央政府实际上是个小政府,跟美国白宫政府一样实际管不了多少事,绝大多少事务各省自己就能处理。
但是在经济上,他们一直以来实行的又是计划经济制度,跟我国早期改开前是一样的。外交上印度是亲苏联,但又跟西方国家保持着良好关系。1976年印度新一代领导人上台,他认为印度不能继续这么封闭下去了,我们要改革要开放,于是印度开始了改革。
跟中国一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会有个过程。但印度又跟中国不同,由于他们的政府是选举上台的,他们的改革之路走得比中国要艰难很多。
整个八十年代,印度议会包括各地方议会的议员们,一直就印度到底要不要开放争论不停,直到86年印度各地方和中央才达成共识,印度要开放。就要不要开放这个问题,他们就能吵上十年。这还不算完,好不容易达成开放的共识,他们又对印度是否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又是吵个不停,一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他们才最终确定走市场经济之路。
但不是所有地方都实行市场经济的,比如印度东部的帮克罗省,就一直坚持计划经济制度,恨不得所有东西都公有。妈,你把电话客户外包给印度公司,我如果没猜错,这应该是印度国家政府为改革搞的一个试点公司。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西方国家人工特贵,印度人工便宜,成立这么一家由印度开的电话客户公司肯定能接到单子。我说的没错吧?”
其实印度这家电话客服公司,就是印度改革开放的一个试点公司。中国搞改革开放,成立一个深/圳试点城市,他们是搞了家公司。后来看到中国的试点开放城市成功,他们在1984年也搞了个开放试点城市,那就是班加罗尔市。
可以说,印度跟中国同时搞改开,但两者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
“你也知道印度官方语言是英语,电话客服交给他们也没问题吧,难度你想交给中国人?”张桂芳没想到印度还有这么一出,但她没觉得把电话客户交给印度有什么问题,大家不都是这么做的吗,哪怕是后世的中国驻美国企业,电话客户这一块不也一样交给印度的公司。
张桂芳认为没问题。
老妈还是没有明白过来啊,只得耐心解释道:“我刚才都说了,电话客服公司又是印度政府做的一个试点。现在的印度还在就开不开放的问题吵个不修呢。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政策会不会产生反复?一旦某一天对方不提供这项服务呢,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这时候可是印度政策的反复期,很多东西都没落实呢。
试点公司的老总们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步子迈得过大就犯了原则性错误,导致前途不保。在这种情况下,电话客户外包给他们你认为合适吗?”
张桂芳被问住了,听李逸轩这么一说,她觉得这里面的问题不小。如果是十年以后,李逸轩不会反对,因为印度已经完全确定了改开和市场经济发展之路,但现在嘛就难说了,政策上反复是最要命的。
其实中国也经历过这么个过程,改革试验阶段都是走三步,退两步,然后有进三步,接着又退两步。这么反复的拉锯,有句话称之为这叫摸着石头过河,印度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这么反复对企业的影响很大,虽然官方说法影响很小,但那是站在国家大政的高度来说的,可一旦具体到企业就要命了。
李逸轩可不想做他们改革试点的棋子,尤其还是三锅的棋子。
“那你说这事怎办,难不成也交给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