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不忍离别
恍恍惚惚间,婉莹又梦到自己昏迷时看到的梦境,那三个衣衫褴褛的女人,惊慌失措地在密林中逃亡,身后不远处就是追击的杀手。婉莹在梦中觉得这一幕好熟悉,但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飘飘忽忽地睡到傍晚,一抬头,昼颜已经锁住了花苞。懒懒地看着红芙问:“王爷回来了吗?”
红芙摇摇头,依旧指挥着小丫鬟们搬东西。
次日,婉莹与荣亲王惜惜相别,自不必说的梨花带雨,荣亲王也在无人时拥着婉莹泪流满面。从清晨,到午后,直到近黄昏,婉莹不舍,荣亲王亦是难别。
奈何兰舟催发,婉莹与荣亲王执手相望泪眼,竟无语凝噎。车子好不容易行了几步。终究被荣亲王拦下。
“去牵追风。本王送娘娘到会昌山。”
婉莹欣然泪落,含情脉脉地望着荣亲王,心里幽怨地对自己说:“他也是不舍得。就算千里相送,终需一别,到了会昌山,他仍要折回。难为他仍义无反顾地守着自己直到最后。”
“王爷心疼心疼奴才吧,太后不让您出远门儿!太后知道了,奴才有几个脑袋够砍的。”管家老泪纵横地说。
“太后那里,本王去解释,你快去把追风牵过来。”荣亲王执意地说。
管家无奈,喝着一个小监去牵马,同时又低头对身边的一个小监说了半天,那个小监飞一般地朝着紫微神宫的方向奔去。
还未出京城,就见一个内监模样的人,骑着高头大马,尘土风飞扬地奔驰而来,死死地跪在荣亲王的马前,哀求道:“好王爷,赏奴才一条命吧,今天要是带不回王爷,奴才也活不成了。”
荣亲王‘噗嗤’一下笑了出来,爽朗地笑着说:“那你就跟本王一起去会昌山吧,回来一起去跟母后请罪……不过母后这几日就没人梳头了!所以,你还是回去吧。”
说完策马扬长而去,留下那人独自在黄昏的光晕中凌乱。
出了京城,天色渐黑,驿道两旁,早熟的麦子已经收割完了,留下灰黄的麦秆。阵阵泥土气息,卷着新麦的味道,扑面而来,温热却不燥热,与暗香浮华是不一样的味道。见惯了灯红酒绿,腻了歌舞升平,此刻奔驰在乡间的路上,心里如春风里的柳枝般,轻盈逍遥。
是夜,京郊北驿,婉莹与荣亲王相拥而眠,虽无敦伦云雨,但是缱绻之间,尽是说不完的情意绵绵。
“这几日太忙,过几日我让掖庭署好好取几个名字。”荣亲王下颌贴在婉莹的青丝上说道。
婉莹‘格格’直笑,说道:“青儿孕傻,六郎也糊涂了?男女都还不知道,让掖庭署的官员们笑话了。”
“我让他们各拟几个,到时候是男是女,咱们自己挑选!”
“宗室里这一辈男子从‘弘’,女子从‘馥’;都是极好的字眼儿。”
“青儿若想自己取名字,到时候六郎跟掖庭署说一声也行,六郎就是不愿青儿思虑过甚,太辛苦了。”
“真的吗?青儿可以自己决定孩子的名字?”
“那当然,六郎可是说一不二的亲王,这样的小事情可以自己决定!”
婉莹紧紧地拦住荣亲王的腰,柔情脉脉地说:“青儿自己已经想好了。掖庭署的名字总归是大气端庄,祥瑞万方,婉莹喜欢温婉柔长的名字。”
“我还担心你劳累,原来你已经想好了,说来听听。”
“若是儿子,就叫弘治,若是女儿就取名为馥窈。”
“好,都是极好极好的名字,弘字是掖庭署拟的不必说,单说‘治’真的是好极了的一个字,励精图治,长治久安。给咱们的孩子,是做好不过的了。”
婉莹撅着娇俏的小嘴,嗲嗲地说:“还没生,就知道六郎是个重男轻女的爹爹,只说男孩子名字好,青儿觉得女孩子这个名字才是最好的呢!”
荣亲王憨厚一笑,爱溺地说:“诗经开篇《关雎》一章,头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二字作为女子之名,当然是最好的。而六郎却觉得‘窈’字比‘窕’字更妙更好!”
婉莹娇媚地问:“六郎说来听听,看我们想的是不是一样的?”
“窈窕为淑女,然而‘美心为窈,美状为窕’。‘窈’字,自然要比‘窕’字好!”
婉莹欣慰地点头,荣亲王果然最懂自己的心思,他年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眼前相爱的人也心心相映,这才是最最难得的。
“六郎说的就是青儿心里想的,若是女儿,我希望她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馥同腹,多读书,多向善,做一个美心的女子。”
“青儿盛世美颜,咱们的女儿肯定是心美人更美。”
婉莹这才心满意足,带着甜甜的笑容,渐渐在荣亲王的怀里睡去。
次日清晨,在鸟雀的鸣叫声中醒来,芸娘红芙服侍婉莹更衣洗漱,用过早饭,一行人又踏上去会昌山的路。
许是初孕不适,坐在车里只觉得腰酸背痛,红芙反复给婉莹揉捏,还是觉得百般不爽。
芸娘笑着说:“娘娘新孕,腰里酸困是有的,当年主子姨娘怀着娘娘的时候,也是极易腰痛,不妨事。或者娘娘躺在我的腿上,我给娘娘捏捏脑仁,捏捏腿,过一会子就好了。”
婉莹照着芸娘说的躺了下来,果真过了不一会子,腰也不那么酸痛了。夏日的清风吹得车帘一摇一摆,车帘摆动间荣亲王俊逸的脸,一幕一幕的刻在脑海里,此次一别再见不知道到什么时日,或许三两月,亦或是一年半载。但不论长短都不是婉莹所愿意的。所以婉莹要牢牢记住他。以备来日孤单的时候可以一点一点地拿出来回忆。
出了京城一路上并没有像样的茶舍,下一个驿站大约黄昏时分才能到达。
婉莹有孕,受不住车马颠簸,慢慢地晃悠在乡间的驿道上。即使如此,没走多远,婉莹依旧腰酸背痛。好不容易在村落边碰到一处简易的茶棚,纵然破败也只能在此处歇脚。
婉莹坐了一上午的车,腿脚都有些麻木。芸娘和红芙两人服侍她带上面纱,小心翼翼扶持着下车,随行的侍女早将一个鹅羽软垫铺在凳子上,婉莹沉沉地坐下,荣亲王递了一杯茶给婉莹。”
茶碗靠近嘴边一股清香的麦子气息便扑鼻而来,饮了一口,果然麦香四溢。
“这里竟有这样好的茶,妙,实在是太妙了。”
“这是今年新麦炒的茶。”荣亲王说着指了指旁边槐树下的水井说:“煮茶的水想必就是那口井里的。”
“这样好的茶,明年麦子新熟的时候一定要再尝一尝。原本看着颜色,以为这是铁观音或是普洱,若不是这香气四溢的茶香,青儿真真的猜错了呢!”
荣亲王溺爱地看着婉莹,意味深长地笑了一笑,说:“夫人果然是在富贵乡里呆久了,这样的地方哪里来的铁观音和普洱?他们一年到头若是一日三餐能填饱肚子,已经是天大的造化了,哪里还能奢望品茶,这麦茶对他们来说就是解渴的东西而已。”
婉莹晓得:他是在笑话婉莹以前在荣寿宫里,饮茶时说的‘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就是解渴的蠢物’。
若在平时,婉莹定然要跟他闹上一闹,但是今日,婉莹却老老实实地低下了头,在这样的茅屋破棚之下,之前的自己确实是太矫情与狂妄。
“许是夫人口渴了才会觉得茶香四溢,六郎喝这麦茶,里面的水都是带着些盐碱的味道。”
婉莹恍然,复又拿起杯子,又饮了一口,果然没有第一口那样甘冽,浓郁的麦香中带着苦涩的味道。“好像是有些苦涩,果然是有盐碱。”
荣亲王朗然一笑,宠爱地看着婉莹,戏语道:“夫人也有品错茶的时候?看来真的是渴了!”
婉莹看着眼前粗糙的灰瓷茶碗,伸了伸腰,说道:“我学了那么多花式的茶艺,看了那么多茶论;没想到竟然挨不过一个‘渴’字。”
荣亲王笑而不语,三只手指捏住茶碗,猛喝了几口。
两口淡茶肯定压不住喉咙里的干渴,婉莹双手纤纤地捧起茶碗,几口之下,一碗茶喝得精光。看着空空地茶碗,婉莹忍不住笑出来。
“夫人笑什么?”
婉莹理好眼前的面纱,自嘲道:“我笑自己,什么时候竟也成了解渴的蠢物。”
正在婉莹自忏自悔自娱自乐之间,邻桌上的话谈,不经意间飘到婉莹何荣亲王这一桌。
“听说了吗?京城现在已经开始开设粥棚了。”路人甲说。
“皇恩浩荡,那些灾民总算得救了。”路人乙
“你们知道什么啊?该饿死的早就饿死了,饿不死的也病死了,剩下的都是阎王都不敢收的人,这些人还差一碗粥么?”路人丙说。
“仁兄这话说的偏驳,朝廷有朝廷的难处不是,北边仗刚打完,南边又乱了,皇上也是没办法。这不新麦刚刚收上来,朝廷就开始赈济灾民。”甲说。
“可不正是这个道理,皇上也有为难的时候,不过老天爷总算是帮咱们大周朝的忙,去年虽说天灾不断,好歹冬天里多下了几场好雪,如今算是丰收。估计这几日,京城的灾民也该还乡了。”乙说。
听到这里婉莹也欣喜不已。灾民得以返乡,至少他们不必再承受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之苦。而且,自己私心里想,爹爹做个督粮道也总算可以松一口气。
“那是,毕竟不能一辈子要饭,去年的粮食没了,明年不能饿肚子,收了麦子就得种下一茬庄稼”
“你们这些人,为什么叫你们井底之蛙,灾民怎么回去?留在京城还能喝一口粥,回乡估计没走到家,说不定就饿死在路上了。就算回了家乡,今年颗粒无收,一年的口粮怎么办?还不是个死,留在京城是死,回去也是死,做个平头百姓真难。”一个散丁,跳马灌茶,偶尔听了三人闲扯说道。
“你这厮哪里钻出来?你凭什么说我们是井底之蛙?”甲乙丙三人异口同声。
“你们甭管我从哪里冒出来的,你们只想想我说得对还是不对?”
“仁兄的话似乎也有些道理。家里若是有嚼谷,谁愿意背井离乡出来要饭?”甲说。
“是这个道理,既然出来要饭,肯定是家里吃光了,没指望。”乙说
“从直隶跑到京城,宁愿死也要出来,估计也没打算再回去了。”丙说。
“对喽,倘若只是青黄不接,家门口讨几顿饭也就差不多了,何苦抛家舍业跑几百里来京城要饭!”丁颇为得意的笑着,喝了一碗卖茶,然后一脸故弄玄虚地说:“三位仁兄知道此次京中瘟疫为什么会爆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