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82

      清晨,当皇后到达仪鸾殿准备向慈禧皇太后请安的时候,发现一个长相俊俏的宫女正跪在难掩怒容的慈禧皇太后面前饮泣哭诉着,皇后于一旁听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那个被接进宫来居住的大阿哥又调戏宫女了,这次还闹到皇太后身边的人。

    皇后对溥儁的种种不良行为早有耳闻,十五、六岁的年纪本应饱读诗书,懂事明理,无奈其不仅在毓庆宫中无心功课,还一天到晚嘻皮涎脸,行为不端,与当年的皇帝简直不可同日而喻,纵使相貌生得周正英俊也难以令人心生好感,碍着慈禧皇太后的面子,一众人表面上不敢多说些什么,可私底下都免不了摇头叹息,不明白端郡王府的家教怎至如此,这样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公子如何堪当大清朝的‘皇太子’?

    对这么一个不争气的东西,慈禧皇太后也是气不打一处来,看着侍立在一旁的皇后,想起大阿哥溥儁在自己面前嘟嘟嚷嚷什么等他做了皇帝绝不要娶那么丑的一个皇后时的赖皮嘴脸,越发怀念起皇帝小时候的可爱模样,不提学业上足够让她在一众王公亲贵面前自豪露脸,就算偶尔跟她闹闹脾气也不至于这样毫无礼仪分寸!

    说到底她选这个东西进来只不过是为了刺激一下皇帝,并没有十分当真打算让其接位,所以也不怎么愿意伤神去管教他,安抚了哭哭啼啼的宫女一句就打发她下去了。

    眼下,慈禧皇太后比较关心的是最近发生的一件麻烦事,民间兴起了一个叫做义和团的组织,由于被洋人欺压得太深,在北方各地办起了习武场,声称要杀尽所有闯进大清国的洋人,在热河、奉天和京郊等地先后杀了不少外国传教士,把一些洋人教士们弄得风声鹤唳,纷纷奔至地方官府寻求救助,要求按政府签下的条约予以护卫,甚至连本国国民与洋人有过多来往的,也被斥之为洋奴,说洋话用洋货的更有可能被拉去游街示众,乃至有性命之忧。

    事情渐渐越闹越大,最后闹到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终于来到慈禧皇太后面前,照一般情况,这种民乱都是剿灭镇压了事的,可这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宣扬的是辅佐朝廷与列强对抗,慈禧皇太后顿觉陷入了抚也不是剿也不对的两难境地。

    对洋人,慈禧皇太后是极端痛恨的,特别是他们竟敢帮助康有为这类朝廷反叛逃亡国外,连着跟她唱反调,只是忌惮他们的武力无可奈何而已,所以在心底,她对义和团的行为并不反感。

    义和团事件令一直在寻找机会的端王载漪感觉到上天再次垂青于他了,由于对各国公使嫌弃自己儿子的事相当恼火,所以跻身军机中枢的他面对各国公使对义和团的抗议置之不理,他们咬牙切齿,顿脚焦急的模样更是令他感觉舒爽,由于朝廷首脑慈禧皇太后对义和团也流露出袒护之意,于是京师中弄拳习武的风气越见蓬勃,义和团拳民队伍在京师大街行进也成为了街头巷尾的一道风景。

    解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义和团痛恨洋人的爱国精神让载漪发掘到了更深远的利用价值。

    趁着风和日丽的某天,载漪向心情不错的慈禧皇太后进言:“老佛爷圣明啊,如今义和团的拳民们当真把那些洋人的气焰打下去了不少,比起皇上之前那些尽讨洋人好的新政,真是有效用多了,从前洋人之所以气焰嚣张,无非是仗着那些洋枪洋炮,可是,如今咱们义和团练就了一套神拳,能够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对付那些洋枪洋炮更是不在话下,让他们好好地练起来,兴许某天便能把洋鬼子们统统都赶出大清去了。”

    “此话当真?他们真的有可以抵挡洋枪洋炮的神功?”慈禧皇太后半信半疑地问道。

    “千真万确,奴才可以让他们进宫演示给老佛爷瞧瞧。”

    慈禧皇太后原本对此事态度仍持谨慎,可是听载漪说得那么肯定,心中更倾向了义和团几分,倘若真的有可以驱逐洋人的神功,那实在是天佑之福,大清朝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了。

    这件事也传入了皇帝的耳中,皇帝由于早年开始接触西方学说,近年来为了增广见闻更是览遍群卷,对这些刀枪不入的说法压根一个字也不相信,只觉得载漪身为军机大臣如此昏庸愚昧,竟拿国家大事视作儿戏,心中越发的郁结不解。

    可是皇帝的看法是影响不了如今的朝局的,慈禧皇太后在看过载漪领进来的一些拳民类似杂耍变戏法之类的表演后,竟开始对‘神功’一说深信不疑,听着他们愿意效忠朝廷的宣誓,心花怒放,仿佛看见了大清朝鼎盛的未来前景。

    然而,成功获得慈禧皇太后宠信的载漪此举下包含着另一种企图,没多久,在载漪的造势下,拳民中出现了一个要杀‘一龙二虎三百羊’口号。

    三百羊虚指的是一些倾向新政的大臣们,二虎则是洋务派的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至于龙自然直指当今皇帝了。

    对这个消息,身处钟粹宫的皇后深感不安,连兰鑫一介宫女都觉得如今上蹿下跳的端王爷此举真正的目的是冲着万岁爷来的。

    皇后也知道,自己再焦虑也不顶用,关键是慈禧皇太后的态度。

    可是,皇后还没来得及打听,端王载漪已经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行动。

    一日大清早,载漪携同儿子溥儁、庄亲王载勋以及几个义和团装扮的人进宫后气势汹汹地直往瀛台奔去,来到唯一的通道木桥处毫不意外地被几个驻守瀛台的侍卫拦住。

    载漪不以为然地挑眉道:“你们敢拦我?知道我是谁吗?”

    首领侍卫富察多尔济面无表情地回答道:“这里是皇上休养之所,任何人若没有圣母皇太后懿旨,不得乱闯。”

    “好大的胆子!你看到我旁边的这位没有?!他是谁?大阿哥!未来的皇上!你们如果不识抬举,可得小心往后!”载漪威胁道,只要他们几个一放行,除掉皇帝这个心腹大患,那么等待他们父子的将是畅顺的光辉未来了。

    可是,几位侍卫仍尽忠职守地坚持不肯放行,双方正僵持着,大阿哥溥儁趁乱闯了关,溜进了瀛台涵元殿。

    负责看守皇帝的太监们知道来者不善,怕出了事老佛爷降罪,连忙追了进去。

    溥儁虽然大致明白父亲此行的目的,可是相比起父亲的野心,他更多的是抱着玩乐戏耍之心,闯进来一眼瞥见坐在床边看书的皇帝,即刻嬉皮笑脸地说道:“二毛子皇帝,你可知道你的死期到了?”

    皇帝对他的闯入并无十分强烈的反应,听他这样一说仅投以不屑一顾的目光,继续看书。

    “你果真不感到害怕吗?”溥儁对他的反应饶有兴味,再次问道。

    皇帝终于把书放下,站起来一脸平静无波地看着他道:“朕早已将生死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