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第四卷第九章第五节 司母戊鼎的另一只“耳朵”哪儿去了
开心一刻
如今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司母戊鼎可以算是镇馆之宝,但事实上方鼎的双耳中只有一只是“原装”的。
1939年,河南安阳的农民吴希增和吴培文在自家地里发现了这个青铜炉样的东西。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期间,宝物出土之后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这件事让日本人知道了。驻守安阳飞机场的日本警备队长黑田荣见到大鼎之后大为赞叹,这时候古董商肖寅卿也打起了宝物的主意。
为了防止大鼎被日本人抢走,村民们决定把它卖给肖寅卿。肖寅卿虽然出价很高——20万光洋(银圆),但是他要求把大鼎分成若干块,以方便运输。村民们用锯条根本锯不开大鼎,只好用铁锤砸,结果一锤下去就砸掉了一只耳朵。大家怕这么大的动静会把日本人招来,便不敢再砸,也因心疼宝物,就决定不卖给肖寅卿,而是把宝物藏了起来。为了躲避日军的搜查,吴培文将大鼎换藏了好几个地方,终于避过了战争,但是,那一只被砸下的鼎耳,在动荡的年月里最终丢失,下落不明。
1959年国家博物馆建成后,大鼎又被调往北京,此后就一直珍藏在那里,文物专家们还为其补铸了残缺的鼎耳。
开心学国学
司母戊鼎通高133厘米,宽79厘米,长110厘米,口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整个鼎重832.84公斤,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鼎,也是世界上罕见的贵重青铜文物。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鼎腹长方形,下部微收,鼎上竖两只直耳,四根鼎足为圆柱形。鼎的形体非常大,可以做马槽,所以又叫“马槽鼎”。
但是,这个青铜大鼎为什么要以“司母戊”为名呢?“司母戊”这几个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原来,“司母戊”是刻在鼎腹内长壁上的铭文,鼎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而关于铭文的含义,学术界却有不同的解释:大多数的意见倾向于该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司”为职司、官司、典司;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一个氏族的名称;还有一种解释是说“司”通“祠”,也就是指祭祀。
至于“母戊”,则推测为商王武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据甲骨卜辞记载,文丁的配偶为批癸,而帝乙的配偶不明。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陈梦家认为,“母戊”可能是帝乙的配偶。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司母戊鼎就是殷商晚期的器物。还有人认为,“母戊”可能是武丁的法定配偶或祖甲的法定配偶,而做器者可能为祖庚、祖甲或廪辛、康丁。这样,大鼎就成了殷商中后期的遗物。不管这几种说法哪个更接近历史真相,它们都有一个共识:司母戊鼎是商代的一种祭祀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