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文化与农业
第九十五章 文化与农业
中国将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国,按照林清歌的想法,它的国土不将局限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按照中国数亿的人口计算,将数千万甚至上亿人大规模移民苏联、澳大利亚等地,确保地区原中国人口和原外国人口比例不失衡,将中国文化传播更广泛,推广汉字、中文、生活习惯,和外国文化交融,同化地区原住民。
如果上述地区都是以中国文化为主,外国人,哦不,是中国籍外国人。如果中国籍外国人也过春节,信仰道教,这就算成功。
有人估计中国领土能养人口极限是16亿,最适合人口数量是7亿。但是一个占据半个亚洲和整个大洋洲的国家有多大的土地面积?林清歌粗略计算了一下,约4640万平方千米。
计算方式:整个亚洲(包括俄罗斯亚洲领土)再加上大洋洲减去中东的地区面积。
(以下面积单位均是平方千米)
地球能养多少人?乐观者估计是134亿,悲观者是90亿,那么按照90亿计算,地球陆地面积是1.49亿,减去人类不能居住的地区,包括占906万的撒哈拉沙漠,1400万的南极大陆,4640万大概是1/3多点的样子,考虑亚洲也有沙漠、高原、戈壁、山麓等人烟稀少的地方,约等于1/3吧。
(作者数学确实不怎么好)
也就是说,中国可以养活30亿的人口。现在还不是人**炸增长的时代,1940年的数据,全世界才20亿人口。
那么,当一个30亿人口的现代化国家威严屹立在世界东方,谁tm敢惹?
在那时,中国将控制人口数量,基本保持在30亿左右,通俗的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
有人说武力统一世界,没错,林清歌是可以用武力统一世界的,她有这个能力。但是,那些外国人民不是生化人,是不会认可她的,林清歌是可以用间谍替代重要人物,但是,林清歌不想活在暗杀中。
如果中国有一亿人口可以移民,加上基地生化人口最多也就5个亿,按照文化侵略来算,4640万平方千米已是极限。基本达到1:1的比例。
不过,要养活30亿人口,这个就要说说农业了。全世界上只有1500万耕地面积。只有陆地面积的10%。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
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理解这个“基础”呢?
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事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最后,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一旦国际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在长达**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农业曾经有过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但也经历过漫长的停滞时期。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农业日益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兴,无从谈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国泰民安。数亿人口的中国(指1941),如果农业发展上不去,恐怕谁也不敢打保票,中国人不会饿肚子。面对国际竞争,中国民族工业的底牌,是背靠农村这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没有农民增收作支撑,扩大内需战略便如同沙中建塔、纸上谈兵,中国经济迟早会有逆水行舟,不进反退的风险。我们同样也难以想像,未来中国能够在工商业发达农业羸弱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强国之梦。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如果我国的农作物歉收了,任何国家都没有能力帮助我国解决人民的吃穿问题。农业稳定发展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温总理讲:“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提高作物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充足供应,才能避免世界粮荒的不利影响,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尽快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
通常认为,中国历史上存在一条“土地兼并——农民起义”的周期律:王朝越到末期,土地越集中到部分地主手里,农民越没活路,于是揭竿而起。近代“土地革命”的正当性,也建筑在这一周期律之上。
1949年以前的中国农业,由于几千年封建制度和百余年帝国主义的压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生产规模狭小的小农经济,常常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实质上已是相对独立于农业之外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
要振兴中华,首先要解决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那么林清歌是如何做的呢?
我们要做首先就是完成土地改革,将土地收归国有,不允许土地买卖。对农村开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通过经营体制的改革,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农业中集体经营与承包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提高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自主权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在部分耕地,采用国营农场的方式,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管理。其耕地大量来自开垦荒地,因此通常将该管理机构及其管辖的农场统称为农垦系统。农垦系统的农场是国营农场的主要部分。在农垦系统之外,还有由农业、畜牧、商业、工交、侨务、司法等部门和部队建立和管理的国营农场。由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和渔业主管部门建立和管理的国营农场分别称为国营林场和国营渔场。
说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也是农业的一部分,其中畜牧业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林清歌也对其作了详细的规划。
.........
文化侵略,不对,是文化交融,有些异想天开。不过,这名字不错。
前文39章将修改,特告知。
<em>欢迎关注信公众号(_),《元首成长计划》随时随地轻松阅读!</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