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31.第 31 章

      六皇子在南下之前,自然做足了准备:把江南那些说话管事的官员以及家族一一记在了心里。

    比如韩家,曾经也是从龙功臣之一,这么多年下来虽然比不得当初,却也名头不坠。只不过韩家的老族长最头疼的便是嫡支声势远远不及支脉。

    韩家的前任族长,已然西去的老太爷与孙家老太爷交好,时至今日韩家嫡支也依旧帮衬太子。昔日孙家暗中蓄养私兵败露时,韩家出身嫡支的族老们便果断地舍了支脉一位出色的后辈——由此可见一斑。

    可惜他们这些人老成精的老人家没想到弃子居然也闯出一条生路,更因祸得福,另有际遇……

    族老们因此“爱恨交织”,让向来跟他们不对付的几家人看足了笑话。

    不仅如此,最为出色的支脉之中还有女孩儿嫁给了五皇子,在此之前这些族老们居然没有得到半点消息。

    要知道皇子婚事,圣上绝不会脑子一热就定下人选,事先总要和女孩子的父亲见一面再说说话,好歹透出点意思来。

    因此怎么看韩家都不像是为防万一,做出“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举措。

    原本六皇子也是看热闹的众人之一:这些年他的差事更偏向于“武”。却没想到父皇一道圣旨,直接把二哥和他一起“放”到了江南。

    天欲予之,他也是不得不取啊:他的母族对他帮衬十分有限,此行他说什么也得在江南结下几分善缘。他看来看去,杭州知府韩琦正是个很好的选择。

    正巧他听说新纳的侧室在出嫁之前,与韩琦的长女有些交情。他此时闲来无事,自然乐意跟侧室聊聊天:万一能听出点门道,甚至……有意外之喜呢。

    宝钗也知道殿下别有用意,因此有问必答不说,还务求详尽,“韩家姐姐鲜少说起族中闲话。林家妹妹族中早没了五服之内的亲眷,还时常说起京城的外祖母呢。”

    韩琦都做了弃子,哪还能对族中感恩戴德?

    没说坏话尚算厚道了,尹灏又道,“你们姐妹几个倒是说得来。”

    宝钗答道:“当时姐妹们都还在扬州,同龄姐妹虽多,但因为林大人官居巡盐御史,若不沾亲带故便不好随意往来。”

    林海为官多年,几无把柄在身,这一点尹灏也十分佩服:不过想直接拉拢这一位,未免过于艰难,他身为皇子也得有点自知之明——给点好处,便能让封疆大吏倒头便拜……太不现实了。

    尹灏颔首道:“林大人管着盐政却清廉始终,我在京城都听说了。”

    宝钗不像元春,基本对舅舅王子腾没什么期待,但若说一心指望这个自从父亲跑官到她待选都没真正出面的亲娘舅给她当靠山……宝钗还没有这样天真。

    因此在她不知道六皇子的真正心意和偏向之前,说话一定是“与人为善”,“妾身听说,王爷南下便是去江南查案……”

    江南亏空一案闹得天下皆知。身处的内宅女人们也都有自己的耳报神。

    尹灏对此也不生气,笑道,“你这是想求情了?”

    宝钗虽然微垂着头,但却在全神贯注地留心六皇子的神情,她端详来端详去,都没看出他有什么不快或者言不由衷,于是大着胆子道,“也不全是求情。”面对六皇子,宝钗也是越说越顺,“林大人做着巡盐御史都没贪,做了布政使怎么会反而想起图财了呢。”

    六皇子不掩赞许之色,“难得。你年纪小,却很明理。”

    宝钗得了夸奖,也是一脸喜色,连忙起身道谢,“当不得王爷夸赞。”

    同时她还有了心得:王爷似乎并不介意和妻妾说一说朝中事。

    其实,六皇子尹灏更喜欢重亲情的女子。

    二人说了会儿话,尹灏便留宿在宝钗这儿——只是一路劳顿,他也没有旖旎之心,而是倒头就睡。

    与六弟不同,二皇子尹泌更喜欢裹着被子,放下床帐与侧妃肩并肩地聊天。

    侧妃替她家王爷掖好被角,才徐徐道,“妾身提醒了薛氏……妾身瞧着她是真不知情。”

    二皇子笑道:“十几岁的小姑娘,能知道什么~内~情。”顿了顿又叹道,“我大哥他用得都是些什么人。”

    不管是京城孙家还是江南孙家,都有不少“钉子”。

    京城孙家还好,钉子们不得接近孙老太爷和孙大老爷的书房,真正的机密要闻他们都打听不来,但江南孙家都快成筛子了!

    比如……孙大老爷写信,让幼弟收敛起脾气,行事务必谨慎:别以为江南官员对你礼敬有加,你犯了错他们放你一马,二位皇子也会跟他们一样。

    看完信的孙二老爷把信往案上一摔,怒道,“要是安排在岛上的那些人还在,头一个我就要对付林海和周励!”顺了会儿气,又抱怨道,“太子贵为储君,还能让弟弟们反客为主不成!?”

    这话传到二皇子耳朵里,他还笑了好久:孙二老爷真是难得的“憨实”之人,一点不知愁。

    当初私兵那档子破事儿,若不是靠着八皇子的人给孙二老爷遮掩,恐怕早就败露了。

    二皇子离了京城,整个人精神了不少,“孙家如今手底下颇有几支船队,他们暗地里操练些通晓水性的家丁,谁都不好说什么,毕竟南边海上一直不大太平。”

    二皇子的侧妃出身平平,但颇为聪慧,嫁过来便是二皇子半个文书。闻言她也笑,“谁让人家想一人多用呢。”

    话说被拿个正着的那几百私兵,一没像样的兵器,二没管用的甲胄……因此父皇也只是恼火,但还能沉住气冷眼瞧着孙家作何反应。

    孙家大老爷没有到父皇跟前去认错,但的确消停了挺久。

    父皇想起先皇后,再看在太子面上,看着也像是逐渐消了气。但是二皇子尹泌怎么能让孙家就此安然消灾?

    先皇后去世之后,孙家可是把母妃和他全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尹泌此来江南,纵然孙家像白板一样干净,他都要做出铁案来,更何况孙家浑身上下全是把柄,他甚至可以好生挑选一番,直至置他们于死地。

    他这番心思只有宫中的母妃能猜着一二,其余人多是相信他会秉公办事,但涉及太子长兄……大约还是会在请示圣上之后,代为遮掩且大事化小。

    尹泌心中恨意滔滔,面上却挂着和煦的微笑,“也不知道我这辈子还能不能再下江南……”

    他那侧妃一听,眼圈立时就红了,“王爷千万不要这样说。”她也不提自己如何如何,“母妃和姐姐若是知道还不得心疼坏了……姐儿也还小呢。”

    尹泌见状,连忙拍着侧妃的手背安抚道,“我是说以后难有做钦差下江南查案的机会了……”话锋一转,“既然难得来了这么一回,得空就多见见亲戚们吧。”

    二皇子的外祖父也曾入阁,虽然没到首辅次辅的地步,但因为做过主考,从而桃李满天下。无奈外祖父不长寿,故去时二皇子的舅舅们年纪都不大,又全在江南做官或者读书,因此对二皇子帮衬不多。

    时至今日,尹泌的舅舅们也没熬出足以出任三品京官的资历。但借着舅舅们前来探望,尹泌可以大大方方地请江南一众高官们上门坐一坐:江南五品以上官员足足九成都是进士,鲜少有勋贵和捐官出身。

    同科同窗同乡,怎么着都能从这三种之中挑一个出来攀上点关系。

    尤其是饭桌上总比大堂上更好说话。

    侧妃抹去眼泪,强笑道,“六皇子那边您是不是得知会一声?”

    她倒不是担心六皇子多心——圣上的明旨上写得清楚,二皇子为主,六皇子为辅。她是觉得王爷最好有皇子之中骑射功夫最出色的六皇子时刻作陪:孙二老爷向来目中无人,生怕他一个胡来……王爷的身子骨压根经不起什么折腾。

    尹泌笑道:“好,都听你的。”

    兄弟俩早就暗中有了默契:二人一文一武,正好联手。老五老八人家是同母兄弟,早就抱作一团,志在……反正他和老六看法完全一致。

    也就是父皇觉得自己的儿子们纵然有心,也都是比较“乖巧”的。

    这回南下,天时地利人和占了两样,这局面若是还不能出口恶气,他尹泌这辈子还是安心憋死在自己的王府里得了。

    话说,此时此刻倒不见得只有贵妃才知道二皇子的真正目标,贾敏从父亲端着的水镜里也见识到了二殿下的手段,以及贵妃母子与孙家的仇怨。

    她听说二皇子与六皇子不日便抵达杭州,特地拉住自家老爷提醒道,“二皇子倒是让我想起个典故。”

    林海知道媳妇这些日子在翻看二皇子与六皇子母族与妻族的名册,心有所感并不奇怪,便笑着应道,“什么典故?”

    贾敏正色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林海颔首,“那几位……就没有善茬儿。”说着便凑到妻子身边,轻声道,“孙老太爷还没致仕那会儿,趁着人家父亲去世,很是折腾了下贵妃她娘家。”

    水镜里可没有这一段往事!贾敏也来了兴致,“那他动二皇子没有?”

    林海很是慎重,“不好说。动了他就不能平安致仕了,但是……也难保他没吩咐别人下手,而圣上还不知道。”

    难怪孙家老太爷主动求去,但人还在世,孙家声势和盛宠却大不如前——这真不是人走茶凉能解释得通。

    贾敏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又笑道,“老爷也是消息灵通的……不成?”

    林海笑道:“还不是有人有求于我,才肯告诉我些隐秘之事。再说这隐秘是真是假尚不好说。我有些头疼,不怕账上的亏空,而是担心舞弊一事牵连甚多,二皇子万一存了恻隐之心……最后周兄和我白做恶人,今后在江南也无法立足了。”

    贾敏试探着问道:“二皇子的舅舅们难不成也……伸手了?”

    林海道:“怎么会。他们就是太老实了,不然何至于此。”连三品都捞不上。

    贾敏劝道:“那老爷就不用担心了。”

    舞弊一案背后孙二老爷得了重利,二皇子说什么都不会姑息的。

    林海又点头道:“我想也是。二皇子只带了侧妃过来,许是想在女眷这边能变通一二。”

    亲王的侧妃也只有三品,更何况二皇子如今还只是郡王。也就是说,他的侧妃品级比不上贾敏这位布政使夫人,跟别提浙江巡抚夫人以及两江总督夫人。

    因此这位侧妃在一众诰命眼前也必定不会做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女人们一来二去地往来见面,等生出些亲近感来,有些男人们不好出口的话,完全可以交由夫人们转述。

    果然不出夫妻俩所料,两位皇子先是驾临了江南官员为二人举办的接风宴——在席上待多久不重要,至少表明了他们相对和气的态度。

    而第二日二皇子侧妃便亲自下帖子邀请起一众夫人吃酒说话。

    作为宝钗的生母,薛姨妈也得以出席。

    堂上,二皇子侧妃坐了主位,宝钗就在她的下手,距离母亲薛姨妈隔了老远。

    好在宝钗气色不错,薛姨妈心中颇为安慰。

    此时正是江南好时节,林木繁茂百花盛开,于是这席面便摆在了园子里。

    距离开席还有一会儿,夫人们多是三三两两聚在一处闲话。

    薛姨正要直奔宝钗而来,偏偏宝钗身上还担着六皇子的吩咐,她只是冲母亲微微摇了摇头,而后便快步转身走向凉亭之中的贾敏和韩琦的夫人。

    闻声抬头,正是宝钗,贾敏一点都不意外。因为周围全是耳朵眼睛,三人见礼后,宝钗便长话短说,“孙二老爷让御史把林大人和韩大人都参了。”

    贾敏与韩琦他太太对视一眼:果然来了!恶人先告状。须知被御史参了的官员,大多都得闭门写自辩折子……

    这调虎离山真是一点都不高明,但……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