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第一版主小说网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1章

      华胥引(黄钟秋思)宋·周邦彦:川原澄映,烟月冥蒙,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鸣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香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当洛阳城天空飘起第一朵雪花的时候,就意味着冬天真的已经快要结束了,同时也意味着年关也将到了。

    对于文人墨客而言,雪花与梅花总是牵连在一起的,似乎看到雪花,就能想起梅花。两者都是圣洁的象征。什么“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之类的诗文那是比比皆是。

    街头顽劣小儿也能顺口道来,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的乡间俗语。

    而簪缨世家们追求的往往就是刘禹锡诗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淡雅和兴致。对他们访雪也是一件雅事,越是大雪纷飞,越是兴意盎然。三五人群跑到梅林或雪地之中,三杯两盏淡酒,犹如天地共融。致仕的镇国公肖祯就跑到深山里赏雪去了。

    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雪并不是一件好事,虽然古语有“瑞雪兆丰年”一说,可下雪就意味着寒冷,也意味着饥寒交迫。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烽火年代,蓝天下总也少不了饥寒交迫的百姓,洛阳城也少不了无片瓦遮头的百姓。每当这时,城里的富户、官家必要于城内开设粥棚,施粥送衣。镇国公府也不例外。今年老祖宗早早地发下话来,这件事情由三代的媳妇、小姐们处置。

    历年镇国公府都会在西市施粥十日,妯娌几人早就商量好了,三位嫂子一人当值三天,三位姑娘合起来一天,公平又划算,这样谁也不会背后扯犊子。

    “少夫人,您真的要去粥棚吗?”今天轮到李妙婵当值了。一大早妙婵就将负责粥棚的管事叫了来,细细地问了一遍,又嘱咐了几句。春杏还以为世子夫人就不会关心施粥的事儿了呢,二房的二夫人、三夫人都是这样做的。谁知道没多久,世子夫人就说要去粥棚看看。这大冷天的,虽然有暖炉,但也是冻得人直缩脖子。

    “去看看吧,我还没见过这施粥的场面呢,就当看个新鲜好了,以后也能有个经验。”妙婵说道。以前就听沈御

    。说这大户人家施粥里头有不少门道。什么施粥的米是陈米呀,还是喂牲口的米呀,这粥熬得要稠还是要稀,这里头的门道可大着呢。她早就想找个机会见识见识一下了,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又怎能放过,何况还可以光明正大地出城呢。这镇国公府虽然宽广,但呆了几个月妙婵也有些腻了。

    “春杏,你也跟着我去吧。”妙婵一个人单独出去有些不好,只好把自己的丫头搭上。

    “好咧,夫人。这是披风,外头风大着呢,小心着了凉就不好了。奴婢再去车马房吩咐一声,叫他们给夫人准备马车。”春杏心思细腻,顶好的一个丫头,处处都考虑周全。

    “嗯,好,那咱们就出去吧。”妙婵点点头,系上春杏送过来的披风,拿着暖炉,出了门。

    妙婵和春杏两人坐着马车,后头还跟着几个护院,就这样缓缓地朝西市走来。

    外头雪花飘舞,马车里却温暖如春。马车房的下人们一听到主子要用车,早就将马车准备得妥妥当当了。厚实的羊毛地毯,炭火正旺的暖炉,裘衣准备的是样样齐全,为怕主子们路上饥饿,还特地在暗格里备上了点心和温水。

    “真是想得周到啊。”妙婵在心里赞叹。要是换做她自己,只怕就驾着“光”马车就来了。世家果然就是世家啊,这就是底蕴。

    西市居住的大多是平民以及流浪汉,这些人都少不了缺衣少食的,自然就是重点救济对象。诸位世家开的粥棚也在这里。

    洛阳城里那么多大户,也不是全部都挤在一块儿施粥的,各家早早地就商量好了,这几天我家,后几天你家,然后就是他家。要是全部都挤在一天,只怕洛阳城就真的要翻了天了。

    没来之前妙婵还以为会看到一群人密密麻麻地里三层外三层

    围着疯抢。到了以后才发现自己有些想当然了。肖家的粥棚前,来领粥的人秩序井然,身上的衣物虽然单薄,倒也没有肮肮脏脏、破破烂烂的百姓。来领粥的人也不是很多,大概百八十人而已。想想也是,这几年建安帝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百姓虽说不上安居乐业,也还是能活下去的。

    “太太,我们要下去看看吗?”看见世子夫人在马车上看了许久,春杏有些不解。少夫人特地来这儿,就是在马车上隔着车帘看看吗,难道不下车去看个清楚。

    “不用了,你帮我下去排队领一碗粥来吧。”妙婵没有下车进棚的打算,要是她下去了,免不了有一番麻烦,至少那些管事的就要跑来招呼她。

    “好的。奴婢这就去。”春杏应道。

    很快,春杏就端来了一碗粥,还不错,虽然不是稠得能立筷子,但也不算是清得见底。再抿一口,嗯,是今年刚下的新粮,味道还不错,里头还添了盐,想的周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