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
结束在制药公司的安全检查,张学丰便率领安全检查组返回集团。当车行至解放大道时,张学丰忽然想起了心中酝酿已久的一件事,于是掏出手机给沈洁茹打了一个电话。接到张学丰的电话时,沈洁茹正在参加云滨日报社例行的评报会。
对于张学丰约请吃饭,沈洁茹并没有感到特别意外。自从上次与张学丰在林隐酒店相识后,沈洁茹就心知这是迟早的事。因为凡是与她有过一面之交的男人,事后几乎都会单独相约。
这些年来,想接近自己的男人确实太多。对于这一点,沈洁茹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不承认,美貌对于女性而言,确实是上天的垂青;而对于男人,则具有难以释怀的诱惑力。
虽然并不感到意外,但沈洁茹一时还是有些迟疑。因为目前h1n1正在许多国家流行,已经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国内的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死亡病例也在快速上升,全国已是严防死守的局面。
在云滨市,这一时期,车站加强了监测措施,街头的行人少了许多,许多人出门戴上了口罩。公共场所,人们已经免去了握手的礼节。甚至,如果有人偶尔咳嗽了一声,周围的人都会心里一紧,本能地移开身子,用手握住口鼻。
许多人都知道,云滨的饮食文化一向比较浓厚,各种酒宴名目繁杂,餐馆、酒店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生意兴隆。但在这一时期,酒店也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对于饭局,人们这时已经不把它当作一种享受和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而视之为可能危及自己健康和生命的途径,能推则推,没有人愿意有过多的社会交往。
张学丰相邀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庆贺沈洁茹升职。这一理由,虽然让沈洁茹难以拒绝,但她还是认为,张学丰不过是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在她的心里,这次自己的任职只是调整了一下,职级并没有提升,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
不仅如此,沈洁茹对报社的这次改革,其实并不满意。
说起来,云滨日报社的这次改革,主要是对中层干部的任职实行公开竞聘。这一点,确实给报社带来了一些生机和活力,也为报社的年轻人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虽说沈洁茹在公开竞聘中,竞聘到了《云滨日报》新闻部副主任职位,是受益群体,但她还是认为,这次改革还是很保守,力度和步伐都不够,仅仅是拉开了序幕而已。
说到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事业单位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今后将有四项配套改革:一是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二是工资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制;三是财政投入体制改革,根据大的3类、小的3类,分别情况建立不同的投入机制;最后一项,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早在年初,沈洁茹就注意到,针对事业单位的改革,社会上就传出了许多流言,有说事业单位改革只是财政想甩包袱的。有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大幅度降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待遇水平的。等等。
虽然《云滨日报》的新闻部副主任,级别还是副科级,但沈洁茹当然明白,日报的新闻部副主任与晚报的新闻部主任,还是有相当区别的。
做媒体的人都知道,与《云滨晚报》注重消遣、可读性,具有版面轻松的特色相比,《云滨日报》是云滨市委的机关报,是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喉舌之一和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决策、执政理念、重大公共新闻发布的主要窗口,承担着全市舆论导向的重要使命,更加注重报道的严谨性、正统性和权威性,政治色彩更加浓厚。
按照日报的办报宗旨,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感和正统的理论修养,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正因如此,日报记者与社会各界的接触层次更高,信息来源更加快捷权威,人脉关系更加厚实,因而政途通道自然更加顺畅和宽敞……
面对沈洁茹的迟疑,张学丰又说了一些理由。但沈洁茹想了一下,还是借故推辞了张学丰中午吃饭的邀请,答应下午一起喝茶。
下午上班后,沈洁茹处理了手上的一些工作后,用电话与新闻部主任石中剑打了一声招呼,接着掏出化妆盒补了一下妆,便提上桔黄色的摇篮包,离开了办公室。
走出报社大院,沈洁茹便到了环城北路上。这条路,说是环城路,其实“环城”的概念早已发生本质变化。几十年前,它确实是一条环绕城市边缘的道路,但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现在的环城路只能算是旧城中的一条小街。
在报社南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公交车站。沈洁茹正往公交站走去时,就见迎面过来了一台空载的士,便伸手将其拦下。
拉开后门坐进车里,沈洁茹对的士司机说了声,去天伦大酒店。
天伦大酒店的咖啡厅在二楼。咖啡厅铺着褚红色的花岗石地板,柔和的灯光由空旷的屋顶洒下,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看到沈洁茹走过来时,早已等候在此的张学丰连忙起身相迎。握住沈洁茹柔软的小手,张学丰喜形于色道:
“沈主任,谢谢光临,祝贺啊!”
“谢谢!张董太客气了。”沈洁茹礼节性地与张学丰握了一下手,在张学丰对面的沙发上坐下,接着说,“其实就是平级调动,不值得庆贺。”
张学丰哈哈笑道:
“值得,太值得了!日报与晚报,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一点谁都清楚。来,请喝咖啡,挺地道的。”说着,张学丰给沈洁茹倒了一杯咖啡,又往杯子里夹了两块方糖。
“谢谢!”
沈洁茹用小勺沿着杯口轻轻搅动咖啡,丝丝热气从杯口袅袅升起,馨香扑鼻。随着勺子的
搅动,精致的咖啡杯中泛起了一层浅褐色的泡沫,拥拥挤挤的,就像这个城市周末公园中的游人一般。此时的沈洁茹也突然感觉自己的心被泡沫包裹着。
抬头看着张学丰,沈洁茹淡然道:
“其实,我真不认为自己值得庆贺,比起那些29岁就担任县级市党政正职,28岁就任副厅级干部,25岁初次任职就担任中等城市建委副主任的人,我算是什么啊?”
“呵呵,找到高目标了!”
张学丰打着哈哈说。他听出了沈洁茹话外的意思,有那么一点自卑、失落,还有那么一点嫉妒和不服气。想想,似乎也能够理解,毕竟自己也是从年轻人过来的。
张学丰当然清楚,年轻人都有一种速成的心里,他们会不自觉地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做比较,以此来评判自己的得失。但这种比较,其实不怎么科学和理性,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存在很大差异。
已经走过的经历,让张学丰明白,速成未必是一件好事。谁都知道,事物都有其固有的成长规律。过快成长,就有积累不足的弊病。自然界里,速生的林木,材质的密度就小,难承重负,难成大梁,且容易腐朽。
现实来看,沈洁茹列举的这几个人,目前就正在网上遭遇人肉搜索,社会反响很大。虽然这几个人都是名校毕业,但过于年青和任职之重,显然超出了人们的惯性思维,难免会让公众产生困惑和质疑。
在张学丰看来,虽说这几个人的快速晋升难免遭到质疑,但问题的本质,或许并不在这几个人身上。决策者传递的信息,或许就是借此倡导社会对年青一代的认同。
几千年来,论资排辈,一直是中国社会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如果从打破传统思维的目的出发,显然就不能拘泥一人一事,毕竟中国正在高速发展。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大批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成长起来……
沈洁茹似乎没有听出张学丰话里的潜台词,噘着嘴巴嘀咕了一句:
“就是嘛!”一丝任性和自傲毫无顾忌地写在脸上。
张学丰看了沈洁茹一眼,有些无语,脑子里跳出一个词汇:心高气傲。心想,也许美女都有这种优越感吧,即使是在不太熟悉的男人面前,也毫不掩饰。可她还太年轻,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今天并不是为贪恋美色而来的。
想到这里,张学丰把身子坐直了一些,说:
“沈主任,我倒认为,他们应该是你们这一代人的骄傲啊!你想想,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市长产生在你们80后中间,这就表明,社会开始认同你们这一代人的价值了。事实上,这些人才在提高当地干部素质、改善政治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侃侃而谈中,张学丰看到沈洁茹的眉头皱了起来,一丝反感写在脸上。张学丰一怔,停住了话头,脸上飘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和无奈,随即端起了咖啡杯。实话说,与这些80后探讨问题,张学丰感觉有些困难,常常找不到感觉和说词。
喝了一口咖啡,张学丰斟酌着说:
“当然,这些从家门、校门直接走进机关大门的年轻人,在实践经验、工作历练、执政理念,以及处事方法等方面,还有许多欠缺,也可能以书生之见的超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再者,随着个人的成长,权力的增大,各种利益纠葛、物质诱惑和压力,也会随之增加,这也会让青春过早地沉重起来。因此,如何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对于每一个身处重要岗位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个成长中的必答题,也必然会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其实,在我看来,相对于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的干部任用体制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自然就具有相当的传奇色彩。至于网友的质疑,显然忽略了一个情况,个别脱颖而出的年轻干部,其实只是引进人才群体中的佼佼者。一个群体,出现极个别特例,非常正常,实在值不得大惊小怪。沈主任,你想过没有,假如你是当事人之一,你会作何感想呢?”张学丰盯住沈洁茹的眼睛问道。
沈洁茹的脸突然红了,微现窘态,心里有些不爽。因为她感觉到了,张学丰的话语,看似平淡,其实份量很重,一点也没有给自己留面子。但冷静想想,她又体味到了其中包含的一片苦心和真诚关爱。
沈洁茹正想张口解释一句,却被张学丰伸手制止了。张学丰说:
“小沈,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其实,面对质疑,当事人也感到委屈,他们已经发出了‘给我不受干扰的成长环境’的呐喊。从深层次来看,我觉得,网友的质疑,并不是完全针对当事人。更多的,其实是对社会诚信的质疑。
“令人悲哀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少有了佳话。翻翻二十四史,历史典籍中,是不泛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特例和美谈的。而现在的社会,却普遍弥漫着不信任。质疑的苛求,审视的世俗,已经将一切在古代可能成为佳话和美谈的东西击得粉碎……
“我常常想,难道这个时代的土壤,已经生长不出传奇故事了吗?难道我们的想象力,已经与佳话绝缘了吗?”张学丰的声音有些颤抖。
沈洁茹有些感动,不仅是因为张学丰对时局一针见血的针砭,而是张学丰的动容。面对这个性情男人,沈洁茹感觉心中的一根弦被拔动了一下,脱口而出:
“什么时代盛产什么样的故事,佳话的产生、传播和接受,需要一定的道德环境。或许与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生态对应的,是人们对丑闻情不自禁的想象。”
张学丰沉重地说:
“是啊,怀疑容易,信任很难,可时代需要佳话美谈啊!年轻人的努力奋斗,需要佳话的励志,一个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佳话滋养啊!当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眼里看到的只有‘工作要靠富爸爸,北大人大不如权大’之类的现象,夜阑人静时,他们会做什么样的梦呢?这个有着崛起雄心的大国,又会做怎样的梦呢?”
沉重的问号,让张学丰和沈洁茹同时陷入了沉思。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到了窗外,许久都没有说话,时间在凝重的气氛中慢慢流逝。
窗外,华丽的街道上,行人却不多,偶尔还可见到三三两两戴着口罩的路人,让人时刻感觉到h1n1的存在和威胁……